证券之星 07-09
新店扩张成利润黑洞,老百姓规模效应难以为继,控股股东减持与质押狂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证券之星 刘凤茹

今年 5 月 6 日,老百姓 ( 603883.SH ) 控股股东老百姓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医药集团 " ) 抛出一份减持计划,高调宣称 " 减持原因之一为降质押率 "。一个月后,医药集团就将其所持上市公司的 1235 万股股份进行了质押,6 月 27 日更是上演 " 解押再质押 " 滚动融资戏码。不仅与承诺背道而驰,老百姓控股股东的质押比例也推高至 62.04%。

证券之星注意到,蹊跷的是,医药集团抛出减持计划前夕,老百姓正遭遇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2024 年营利双降,归母净利润暴跌四成之多。去年以来,在消费力下行、市场竞争加剧及监管力度加强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大量药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亏损。行业原因之外,新店扩张成了老百姓的 " 利润黑洞 "。

当单纯依靠门店扩张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业绩重压下的老百姓,开始寻求向老店转加盟为主以及 DTP 药房的模式转变。老百姓能否熬过行业寒冬,穿越周期有待验证。

大股东左手减持降质押率,右手 " 还旧借新 "

2025 年 6 月 27 日,医药集团将其持有老百姓的 3211 万股股份质押给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湘江支行 ( 以下简称 " 建设银行湘江支行 " ) ,质押期限三年 ( 至 2028 年 6 月 30 日 ) ,资金用途为 " 自身生产经营需要 "。

证券之星注意到,此次质押实为 " 解押再质押 " 操作。医药集团同日先解除了质押给建设银行湘江支行 5111 万股的旧质押,随后又重新质押部分股份。

实际上,股票质押 " 还旧借新 " 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它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股东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尽管老百姓在公告中强调 " 医药集团质押行为不会对公司独立性、公司治理和生产经营包括主营业务、融资授信及融资成本、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影响 "。不过,医药集团较高的质押比例还是引发外界关注。

通过梳理公告,年初以来至今 ( 7 月 8 日 ) ,医药集团分别进行了三次解押与质押老百姓股票的操作。截至 6 月 30 日,医药集团累计质押股份数量近 1.19 股 ( 含本次质押 ) ,占其所持老百姓股份比例的 62.04%,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 15.65%。

据了解,医药集团未来半年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 1211 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 6.32%,占公司总股本的 1.59%,对应融资余额为 1.8 亿元;未来一年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 2446 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 12.76%,占公司总股本的 3.22%,对应融资余额为 2.8 亿元。

医药集团声称,其具备资金偿还能力,质押风险可控,未来资金还款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分红、投资收益、自筹资金等。

诡异的是,老百姓再度质押与其宣称的 " 减持降质押 " 的目标背道而驰。

据老百姓此前公告,医药集团计划在 2025 年 5 月 28 日至 2025 年 8 月 27 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 2280.29 万股,占总股本的 3%。若按照公告当日 ( 5 月 6 日 ) 收盘价 19.8 元 / 股测算,此次医药集团减持将套现约 4.51 亿元。医药集团表示 " 减持系调整资产和融资结构,降低股票质押率 "。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老百姓高歌猛进、大肆扩张的步伐中,医药集团已经多次减持老百姓。粗略统计,2020 年 -2022 年期间,医药集团已累计套现逾 10 亿元。老百姓的创始人谢子龙、陈秀兰夫妇也是医药集团的实控人。

去年盈利倒退,新店、商誉 " 吞噬 " 利润

资料显示,老百姓创立于 2001 年 10 月,2015 年 4 月 23 日登陆上交所。公司主要通过构建营销网络从事药品及其他健康、美丽相关商品的销售,经营品类包括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养生中药、健康器材、健康食品、普通食品、个人护理品和生活用品等。

作为中国首家门店数量破万的民营上市连锁药房,老百姓曾凭借规模优势带动业绩增长。上市后的 2015 年 -2023 年,老百姓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收入从 2015 年的 45.68 亿元增至 2022 年 201.8 亿元,2023 年继续攀升至 224.4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2.41 亿元增至 9.29 亿元。

但增势在 2024 年戛然而止。此次医药集团减持,适逢老百姓业绩阵痛期。

财报显示,老百姓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23.58 亿元、同比下降 0.36%,归母净利润 5.19 亿元、同比下降 44.13%;扣非后净利润降超四成。这是老百姓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年报成绩。

老百姓将归母净利润下滑归结为新店数量增加、新店仍处于业绩成长期和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 所致。

证券之星注意到,利润承压,但老百姓的毛利率却逆增长。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33.17%,同比提升 0.62 个百分点。

对于上述情况,老百姓表示,随着医药改革政策持续推行,医保个账减少及统筹医保落地滞后、医保强监管等因素影响,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停滞、利润下滑压力增加。2024 年度,自有品牌销售额达 35.4 亿元,销售占比提升至 22%,拉动整体毛利率增长。

业绩承压之下,老百姓现金流吃紧。2024 年,老百姓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20.26 亿,同比下降 25.77%,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2.04 亿元、长期借款 13.97 亿元。当年的利息费用为 1.78 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 34%。

受新店成长期亏损、闭店损失和新增折旧摊销的影响,老百姓 2025 年一季度业绩同样不佳:当季营业收入 54.35 亿元、同比下降 1.88%,归母净利润 2.51 亿元、同比下降 21.98%。

门店数量减少,转型 DTP 药房求生

作为连锁药房的 " 基本盘 ",门店数量一直是各家扩张的重要数据。然而,自 2024 年以来,行业经历着深度变革,从过去三年的大举扩张转变为分化出清。从中康数据来看,2024 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 3.9 万家,闭店率达到 5.7%,其中第四季度关店 1.4 万家,高于前三季度闭店均值,行业出清加速。

曾经疯狂跑马圈地的老百姓,扩张脚步也有所放慢。据年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 18 个省、150 余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共计 15277 家门店的营销网络,从门店数量来看,老百姓仅次于大参林,位居行业第二。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老百姓拥有门店 15252 家,较 2024 年末末减少了 25 家。

对于投资者提出的 " 如何展望行业出清节奏及公司对 2025 年门店扩张的规划 ",老百姓回应称,预计未来两年行业出清与市场集中度提升将进一步加速。行业从快速扩张迈向规范化发展,对现存药店提出了更高要求,出清整合为大型连锁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提供了良好契机。

"2025 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优势市场、加速吸纳存量市场,全年计划开店 1000 家,主要是加盟门店,并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同时在优势市场进行少量的填空式开店和资产性收购 ",老百姓如是说。

面对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老百姓、大参林等连锁药房正积极布局 DTP 药房市场。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老百姓拥有 DTP 药房 176 家,覆盖全国 14 省、55 个城市。2024 年,DTP 药品销售收入 16.61 亿元,同比上涨 8%。

老百姓提到,未来 DTP 门店战略主要聚焦三个方面。第一,积极响应政策,提升双通道、门诊统筹等专业药房数量,并优化服务对接,对接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与医疗机构等做好衔接,提供便捷的购药报销服务。第二,深耕下沉市场:布局县域 DTP 药房,响应 " 分级诊疗 " 与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填补县域特药服务的空白。第三,提供差异化服务:配备专职临床药师,提供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等,为患者提供 " 一站式 " 服务。

行业人士认为,DTP 药房虽被视为新增长点,但同样面临采购成本高、医保降价等挑战。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刘凤茹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证券之星 黑洞 融资 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