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板块宛如暗夜中的一颗新星,强势崛起,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7 月 2 日,A 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态势,然而光伏产业链却逆势上扬,其中玻璃和硅料细分领域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在午后涨幅一度触及涨停,福莱特、亚玛顿等光伏玻璃股以及通威股份等硅料龙头纷纷大幅上涨。光伏 ETF 涨幅超 5%,多只成分股强势涨停。和众汇富认为这一轮光伏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与高层会议释放的重磅信号以及行业减产传闻紧密相关。
宏观层面,7 月 1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着重强调,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人民日报也发文直接点名光伏组件等行业的价格战,明确指出破除 " 内卷式 " 竞争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发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当前光伏行业供需严重错配,并且已连续六个季度全行业亏损的艰难背景下,这些政策与监管信号的不断增强,犹如一场及时雨,给饱受价格战压力的行业带来了缓解的希望,也为行业筑牢了底部支撑。
供给侧出清也有了新的实质性进展。上海有色网消息显示,由于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多数光伏玻璃企业计划从 7 月开始减产 30%,以此改善供应端的严峻局面。部分企业库存高企,玻璃价格甚至跌破了成本线,这成为了企业减产的主要原因。亚玛顿董秘刘芹已确认减产传闻属实,这一消息无疑表明产能出清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而这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此前,光伏行业经历了一段爆发式增长与产能急剧扩张的时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 55%。但物极必反,快速扩张导致了严重的供需失衡,行业迅速陷入 " 内卷 " 的泥沼,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以光伏玻璃为例,今年年初价格为 12 元 / 平方米,3 月因抢装潮涨至 14 - 14.5 元 / 平方米,然而到了 6 月,却如自由落体般快速下跌至 10.5 元 / 平方米,远远低于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众多二三线企业深陷亏损的深渊,难以自拔。
为了打破 " 内卷 " 的困局,行业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企业层面,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大面积晶硅 — 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 33%,刷新全球纪录,为行业的技术突破树立了新的标杆;晶科能源推出的 TigerNeo 组件在高温高辐照地区可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行业协会也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呼吁企业加强自律,共同抵制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健康生态环境。政府部门更是加大了对行业无序竞争的治理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光伏行业若要迎来真正的春天,需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速产能出清。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效率与品质,降低成本,以差异化竞争摆脱价格战泥潭。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对行业的宏观引导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行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长期向好。若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光伏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迎来真正的 " 春天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