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0小时前
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这是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原标题:称呼与风气(金台随感)

称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曾几何时,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一声 " 同志 " 便可,听者坦然、舒泰。后来,经济发展、文化多元,称呼也花样百出," 先生 "" 小姐 "" 老板 " 满天飞,开初尚觉新鲜,久之不免腻味,尤其是 " 小姐 " 这一称呼,常给人轻薄之感。如今," 小姐 " 似乎被 " 美女 " 取代,后者也逐渐失掉了赞美之意,变成了泛称。

称呼自有其潮流,随时代而动。譬如 " 同志 ",在民风淳朴的年头,人们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都讲究人人平等,因而 " 同志 " 这种一视同仁的称呼也被长久使用,且 " 同志 " 也有志同道合之感。再如 " 师傅 ",使用的时间也不短,于我个人而言倍觉亲切。我年轻时在机务段当过 3 年机车钳工学徒工,满师后又独立干了一年左右车辆修理活计。当时,早我几天入行的师兄师姐,我见了一律都得叫 " 师傅 "。在技术为先的机车维修一线,学艺是头等大事,称呼关乎传道授业的礼仪,自然马虎不得。" 师傅 " 之谓,是对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尊称,也是对德厚者的敬重。几十年之后,虽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已远去,但是这声 " 师傅 ",我沿用至今。我想,只要对方形容不轻慢,精神不委琐,不论老少,皆可尊称一声 " 师傅 "。

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称呼—— " 老师 ",则有些叫滥了。为人师表者本应必备的德与能不具备,叫与被叫,却一方习以为常,一方心安理得。" 老师 " 和 " 先生 ",作为称谓,我认为还是应该有门槛的,否则难免有言语贿赂之嫌。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称兄道弟者,此遗风或许是为了突出江湖义气吧。

虽然称呼各种各样,但人们心中还是有杆秤。譬如遇事找警察,这时人们一般定要叫一声 " 同志 ",不会唐突称什么 " 帅哥 "" 美女 "。由此而知,情急之下,人们的基本共识还在:矫情使人尴尬,虚假令人讨厌,唯有实在、得体才受欢迎。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杂文,议论体制内的称呼问题。称呼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有的官员嫌称呼真实职位不够威风,见风使舵者便投其所好," 头儿 "" 老大 "" 老板 " 叫得脆响。旁人冷不丁闻之,还以为是到了哪个公司或者哪个商场呢!叫者或是随口,或是别有用心,被叫者则欣然接受,就像抽烟上瘾,渐渐地就难以戒掉。其危害性初时不明显,久之则会滋生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什么 " 公仆 ",什么 " 为人民服务 ",都逐渐忘却,取而代之的,许是刚愎自用,甚或胡作非为。你瞧,称呼中糖衣炮弹的威力,不可不防呀!

有关称呼,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事。那是我原先插过队的地方,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载的干部将调往别处,乡里有位擅长词章的田舍翁,代表乡亲作诗送别。这位干部曾任公社党委秘书,自排官气、平易近人,与群众同甘共苦,且为人公正廉洁,为大伙儿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乡亲们平日只称一声 " 陈秘书 ",朴实、直白。陈秘书离任之日乡亲赋句赠别,足见寻常称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称呼越是直白,感情越是亲近。

称呼既关乎交往中的礼仪,也关涉社会风气的诚实或轻浮。近年来有不少声音呼吁 " 同志 " 称呼重归主流,这也是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我举双手欢迎。称呼中的真情实感,值得追求、颂扬。

( 来源 : 人民日报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