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0.1%,CPI 同比增速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上半年,CPI 比上年同期下降 0.1%。
6 月部分商品价格波动明显。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影响,6 月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39.2% 和 15.9%,二者合计影响 CPI 同比上涨约 0.21 个百分点;汽车价格降幅逐步收窄,其中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本月同比分别下降 3.4% 和 2.5%,降幅分别为近 28 个月和 26 个月以来的最小值。
整体来看,上半年食品价格下跌是影响 CPI 负增长的重要因素。上半年,粮食、食用油、鲜菜、牛羊肉价格同比均出现负增长态势。以牛肉为例,今年 6 月牛肉价格才结束长达 28 个月的连续同比下降,转为上涨 2.7%。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回顾今年上半年,CPI 出现连续负增长、PPI 降幅扩大,食品和能源领域价格呈现出 " 猪油齐降 " 的格局。目前,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总体维持在 4000 万头左右,本轮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上涨的涨幅偏低,对总体 CPI 的支撑较前几轮明显减弱。虽然中东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产生了一定扰动,但全球原油市场整体呈现出供给增加而需求放缓格局的态势,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影响石油消费。受居民服务消费增长放缓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下商品降价促销等因素的制约,核心 CPI 同比上涨空间也较为有限。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 CPI 增速目标定为 "2% 左右 ",低于过去四年 "3% 左右 " 的目标,这也是自 2004 年以来最低的 CPI 增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 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表示,总体来看,6 月 CPI 同比上涨 0.1%,在连续下降 4 个月之后转为上涨,核心 CPI 涨幅也有所扩大,出现了边际好转的迹象。但也应当看到,消费价格指数依然在零值附近徘徊,距离 2% 的通胀目标仍有较大偏离。此外,6 月 CPI 同比上涨在很大程度是受居民选择避险性资产投资以及政策因素驱动,尚未形成全面且自发的消费需求改善,扩大内需战略仍要稳步推进。
潘向东表示,物价持续在低水平运行,究其根源还是内需不足,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阵痛。长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不利于企业利润和生产经营预期的改善,会限制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消费预期,影响经济持续增长。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消费需求不足以及部分新兴行业 " 内卷式 " 竞争行为的影响下,本轮物价表现持续低迷,部分领域产能利用率偏低、资产价格下降等问题也对物价产生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导致 CPI 走弱,并从下游向上游扩散至 PPI。
对于未来的 CPI 走势,潘向东预计,在非食品价格的提振下,CPI 同比增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三、四季度可能分别达到 0.2% 和 0.6%,预计全年 CPI 同比上涨 0.1%,大体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上半年 CPI 总体处于低位,表明当前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问题仍在不断发展,对此要高度重视。他建议大力加强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订单的增加,进而通过促进就业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最终激活国内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