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摩登 SHIDAI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如果 200 TOPS AI 算力就能驱动一辆 " 智能汽车 " 的话,那2250TOPS的产品,应该是什么物种?
何小鹏给出的答案是——AI 汽车,而且知行合一,量产上市了:
新大五座 SUV G7,史上最大算力量产车、自研 AI 芯片、VLA+VLM+ 端到端算法、可支持 L3……
22.58 万开卖。
G7 凭什么称 "AI 汽车 "
看功能,G7 在智能辅助驾驶的层面,稳坐目前AI 汽车五星级头部阵营:
图片
G7 两个配置:Max 和 Ultra。其中 Max 版本和之前的新 MONA M03 Max 一样,双 OrinX 配置 500+TOPS。
都能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 AI 司机覆盖,但对于 "AI 汽车 " 预埋软硬件来说,车位到车位只能算入门能力。
图片
何小鹏定义的AI 汽车,并放话:中国第一,世界领先。
甚至信心爆棚到做了这样的承诺:
图片
智能辅助驾驶退出 5 秒内的事故,仍然有保险方案兜底保障。
和市场其他 " 智能汽车 " 不同点首先就在车端算力。
通常认为端到端 +VLM(视觉语言模型)是当下实现 5 星 AI 汽车给出 " 车位到车位 " 体验的主流方案。它的下一阶段进化,是一个完整的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但何小鹏认为,VLA 仍然有局限性,对于整个车况路况做出的是一种被动式、条件反射式的应对。
以人类脑结构类比,VLA 相当于 " 大脑运动指令 + 小脑运动协调 "。
图片
VLM 何小鹏则定义为一整个智能汽车的 " 大脑 ",是整车和用户交互的 OS 入口。
两个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有完整认知 + 执行能力的 AI 大脑。
G7 的方案最大的不同,就是车端既有 VLM,又有 VLA,官方称之为 VLA-OL 模型,规模超大。
所以需要 2200TOPS+ 的算力。
由 4 颗芯片构成:3 颗小鹏自研图灵 AI 芯片 + 一个高通 8295P 座舱芯片。
图灵专为 AI 大模型设计,设计目标是为了支撑 L4 自动驾驶,算力效能可达 " 一颗顶三颗 " 当前主流芯片,大约 700TOPS 左右,与英伟达最新 Thor-U 芯片接近。
图片
VLA 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理解、推理和决策,真正 " 主动思考 " 和 " 理解世界 ",在塌陷避让、救护车避让等复杂场景中展现出类人般的智慧判断。
VLM 视觉大模型帮助车辆理解世界,车辆行动的总指挥,指导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舱等整车能力进化——所谓 AI 汽车,内涵超越单一智能辅助驾驶。
以往分散的智能座舱和 AI 司机出现融合趋势,作为一整个车载 AI跟用户交互。
比如临近收费站,语音助手会问你走人工还是 ETC,给出明确选择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会自动执行。
再比如 G7 的另一大优势AR-HUD。以往 HUD 只能显示简要导航信息,而小鹏的追光全景 HUD 可以把车道级导航投射在驾驶员视野内,而且是以光毯形式铺设在现实道路上:
图片
对于新手司机容易混淆的各类出入口,AR-HUD 的光毯可以更加清晰地进行指引,同时还会用两个非常清晰的「红色叉号」告知错误的道路。
同时,遇到公交车道等限行区域,光毯上也会更明确地进行绕行、变道的指引。这种指引也包括汇入主路道路变窄,事故车道、施工车道等等。
图片
有了底层统一计算平台,小鹏就可以打通华为 HUD 和小鹏自研智能驾驶辅助算法中的占用网络,确保 AR 信息与实际道路完美贴合,做到 " 贴地不飞 ",视线不遮挡。
AI 汽车本质除了算力,更体现在算法技术体系。
现在绝大部分 " 端到端 " 技术体系,实际上不能直接调参来修正驾驶行为表现,只能通过调整训练数据分布来间接影响模型能力,这也是为何说端到端的下限不好控制。
而小鹏的 AI 汽车,是通过大模型的认知理解能力 + 基本驾驶技巧来解决 corner case,和人类更接近。
比如小鹏云端 720 亿参数的自动驾驶基座大模型(多模态模型),产生对驾驶环境、各类目标最基础的理解认知能力,以及掌握最基本的驾驶技巧。之后通过强化学习规范安全可靠,最后再通过知识蒸馏精简上车。
图片
至于端到端算法本身,其实在小鹏技术体系下,可以看成是 AI 大脑的 " 知识储备 ",用来决策车辆驾驶策略的依据。
何小鹏透露这种认知和技术体系其实是开发机器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而负责智驾的两颗图灵 AI 芯片,没有严格的任务区分,共同执行 VLM 以及 VLA 模型计算任务。
小鹏坚持将整个座舱 AI 大模型本地部署在车端,任何地区任何时段,任何网络条件下智能座舱功能不会打一点折扣。
图片
实际上这也是小鹏为今后出海提前做的准备。车端部署完整 AI 能力,就能不受制于地区网络、存储、法规限制,完整发挥智能化实力。
一款 AI 芯片的研发成本至少要靠百万量级出货量才能摊平,而何小鹏的方案是一芯全能,单颗芯片即可驱动多模态交互与跨场景运算。
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飞行汽车、AI 机器人……不同产品的计算任务图灵 AI 芯片都能承担。
22.58 万,除了 2250 TOPS 还能买到啥?
首先是家用的空间、舒适性。
车身尺寸方面,小鹏 G7 长宽高分别为 4892/1925/1655mm,轴距为 2890mm,实际比 P7+ 小一个级别,属于中型 SUV。
G7 在外形设计上和 P7+ 很像,何小鹏明确这是小鹏产品序列中 " 家用 " 车型的统一设计语言。
图片
新车拥有 88% 的超大得房率,搭载同级最大 819L 超大后备厢容积,最大可扩展空间达到 2277L,可轻松容纳 37 个 20 寸行李箱。
另外,小鹏 G7 还设置了同级最多的 39 个全车收纳空间,从专属手机收纳空间的 " 小堵口 " 设计,到专属磁吸纸巾盒方便随时抽取,再到雨伞专属收纳位……
智能车参考详细体验解析在这里:
舒适性方面,G7 环抱式中控台与 3D 悬浮中岛形成一体,欧洲 G3 曲率弧形真木,配合 PVD 真空镀膜工艺的丝光金属质感饰条,以及 Microfiber 超纤绒顶棚和 Nappa 头层真皮,全舱大面积柔软皮质包覆,营造出木纹、金属、真皮三重质感。
图片
搭配全新一代云感舒适座椅,12 层舒适结构设计,加热、吸风、按摩、记忆、电动调节等多种功能齐全。此外,256 色全舱漫反射氛围灯见光不见灯;2.17m ² 同级超大全景天幕,配合双层镀银 LOW-E 防晒技术,紫外线隔绝率高达 99.9%。
今日车圈热梗:雷总的 " 车规级纸巾盒 ",小鹏也跟了
:
图片
其次是黑科技,和华为共同打造的 AR-HUD,全系标配。
尺寸达到了 87 英寸,可以将导航路线光毯悬浮在真实的路面上,支持常见的导航引导、变道引导、多岔路口引导、环岛出口引导等等,还能对事故变道、施工变道、公交车道限行等进行提醒。
此外还可以进行全场景 AR 安全预警,对鬼探头、超速、旁边车辆加塞、窄路通行等等进行预警,甚至在雨雾天气也可以自动标识前车和车道。
最后是不输任何一款主流纯电车的动力续航能力。
动力方面,G7 采用单电机后轮驱动,最大功率为 218kW,最高车速 202km/h。与小鹏 G6 搭载的是同款驱动电机,而且最高时速也完全相同。
G7 全系搭载的是中创新航 80.8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纯电续航达到了 702 公里,全系支持 800V 高压快充,而且配备 5C 电池技术,12 分钟可以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
图片
底盘值得多说两句,不管是从造型还是市场定位来看,小鹏 G7 都是主打舒适的家用车型,与 P7+ 的定位完全一致。
因此,两款车型的硬件配置基本保持一致,调校风格也会相似。硬件上,G7 依然会采用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但标配了 CDC 减震器和太极液压衬套。
图片
软件上更进一步,智驾摄像头同时也能捕捉路面的减速带、坑洼路面等等,然后系统会提前调整悬挂,尽量实现 " 无体感 " 通过。
最后总结一下,史上第一算力配置,23.58 万预售的小鹏 G7,仅从这一点就值回票价。再加上从车型定位、尺寸,还是空间实用性,大概率又是一个爆款车。
而小鹏的 " 爆款 " 打造,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全车无短板,智能断代式领先。
One more thing
新能源整车安全,各家都在讲,小鹏也不例外,但这次讲出了新的角度和高度:
图片
抗住了真 · 导弹 " 攻击 ",不起火不爆炸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