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颇为烦恼,因为马斯克再次任性了一把!
就在前两天,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成立 " 美国党 ",试图打破美国现有的两党轮流执政的历史格局。然而,这一 " 官宣 " 后的首个交易日(7 月 7 日),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近 7%,市值蒸发逾 680 亿美元(约合 4879 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自从马斯克涉足政坛以来,特斯拉的股价便一路走低:自去年 12 月创下历史新高后,该股累计跌幅已达 35%,其中今年以来已下跌 22%,在美股 " 科技七巨头 " 中表现最为糟糕。
特斯拉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马斯克的任性。
从理论上讲,马斯克作为新能源企业家的身份似乎与民主党的环保政策更为契合,但因不满民主党的 " 觉醒文化 ",加之其长子的问题,马斯克最终倒向共和党——既为特朗普提供资金支持,又利用其社交平台为特朗普助威。
最终,马斯克如愿以偿地帮助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然而特斯拉的厄运也由此开始。
即便在拜登时代,特斯拉的势头也已大不如前。
2020 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后,特斯拉开启了三年高速增长的序幕:从 2020 年到 2023 年,特斯拉营收从 315 亿美元飙升至 968 亿美元,增长近 3 倍;全球销量从不足 50 万辆猛增至 180.86 万辆;净利润更是从 9 亿美元跃升至 150 亿美元。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到了 2024 年,受欧洲电动车补贴退坡、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特斯拉的销量竟开始下滑,年销量仅为 178.92 万辆,同比下降 1%,净利润更是腰斩至 71 亿美元。
在中美欧三大市场中,除中国市场外,特斯拉的销量均大幅下滑:欧洲市场下滑 10.5%,至 32.7 万辆;美国市场下滑 5.1%,全年交付 62.3 万辆;中国市场虽仍保持 8.8% 的增速,交付 65.7 万辆,但增速已明显落后于行业整体水平。
因此,这 "-1%" 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标志着特斯拉颓势初现。
在这关键时期,若马斯克能全身心投入特斯拉的运营,或许还能力挽狂澜。但令人意外的是,马斯克却选择放下事业,为特朗普站台。一旦站队,就意味着在讨好一部分人的同时,也会得罪另一帮人。
去年年底,特朗普当选第 60 届美国总统后,作为共和党有力支持者且公开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的马斯克,在欧洲市场遭遇重创——尽管电动车在欧洲日益普及,但特斯拉的销量却持续下滑。
2024 年 12 月是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正增长的最后一个月,增幅为 5.9%。特朗普上台后,特斯拉销量骤降,跌幅达 50% 左右。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特斯拉 5 月份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 40.5%,至 8729 辆。
特朗普当选后,马斯克被任命为 " 政府效率部 " 领导人,整治政府内部效率问题,导致大量人员失业。这位特斯拉 CEO 的政治野心激怒了美国民众,引发全美各地针对特斯拉的抗议和打砸:特斯拉门店、充电桩,甚至连私家车都成为攻击目标。
声誉受损的特斯拉,销量也大幅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美销量 12.8 万辆,同比下滑 9%;第二季度销量同样不佳,总销量 15.1 万辆,同比跌幅也在 9% 左右。
马斯克的政治败局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波及到中国。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销量为 26.34 万辆,同比减少 5.4%。在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是唯一同比下滑的,显得尤为扎眼。
受马斯克从政直接影响,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利润同比骤降 71%,销售额减少 13%,汽车业务利润由盈转亏——如果没有碳积分交易,特斯拉的整体盈利就是负数。这是特斯拉自 2022 年以来最差的季度表现,甚至比华尔街最悲观的预测还要糟糕。
财报公布后,马斯克立即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大幅减少参与政府事务的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特斯拉运营。可见,在政治与商业的岔路口,马斯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然而,正当马斯克打算回归特斯拉时,特朗普却在背后给了他致命一击。7 月 4 日,特朗普正式签署生效 " 大而美 " 法案。这一法案堪称专为马斯克量身定制的枷锁。
首先,法案取消了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 7500 美元联邦税收抵免,甚至对现有电动车车主征收每年 250 美元的年费;其次,法案削减了太阳能、电池储能等领域的补贴,直接冲击马斯克旗下 SolarCity 等能源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再者,法案将汽车行业燃油污染惩罚标准降为零,传统车企无需再向特斯拉购买碳积分抵扣罚款,切断了特斯拉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摩根大通估算,仅取消税收优惠和补贴,特斯拉每年就将损失约 12 亿美元,占其 2024 年预期利润的 17%。更大的损失在于碳积分交易。特斯拉在碳积分交易中已获利超过 110 亿美元,仅 2025 年第一季度就获利近 6 亿美元。
特朗普短期政治利益与特斯拉的长期商业目标背道而驰。显然,马斯克在大选期间出钱出力,玩命讨好特朗普,却没有得到好下场。在民主党的 " 觉醒文化 " 和共和党的 " 大而美 " 法案夹击下,马斯克决定不再忍耐,寻求成立第三党的可能性。
但这注定是一条死胡同!
" 所有州的州法律都偏向两大政党,并尽可能地为第三个政党的出现制造障碍。" 美国选举专家布雷特 · 卡佩尔表示," 创建一个新政党并让其参与选举的门槛极高。如果你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这或许能实现,但这将耗费大量时间和数亿美元资金。"
那么,接下来特斯拉将何去何从?
正如杜克大学教授马克 · 麦科克尔所言:" 马斯克的政治实验,是比火箭发射更复杂的工程。" 当创始人将商业帝国押注于政治豪赌时,特斯拉的命运已不仅是车企兴衰,更成为一场关于权力与边界的危险测试。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