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今天,由上海人形机器人 " 独角兽 " 公司智元机器人自研的 A2-W 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启了全球首个 " 工厂作业直播 ",三小时中,一个智元机器人搬运了 800 余个物料箱,零失误,充分展现了其在长时间、高强度、动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
智元机器人正在加速推动具身智能落地。与传统机器人产线的 " 预编程 " 相比,具身智能具备强大的自适应能力。虽然当下具身机器人的工作速度或许比不上成熟的流水线,但这场直播已经让一部分人相信,通用具身机器人是那列 " 初生的火车 ",马被甩到身后只是时间问题。
14 秒自主搬运一个箱子
弯腰、伸手、夹紧,转身、松手,一个原本叠放在物料堆里的 15 公斤重的物料箱,就稳稳地落在了料架上,整个过程大约用时 14 秒。
对人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搬运工作,但却需要机器人背后的科研人员 " 攀过几座高山 "。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说,难点之一在于工厂的物料堆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这就导致无法用机械臂去完成,智元机器人具备自主识别和自主规划路径的能力,让它能够处理码放不规范的物料堆。
注意到机器人在搬运前会有一个往外拉一下的动作吗?要让机器人学习到这一步非常难。对于紧密堆放的箱体堆,机器人往往像攀岩运动员一样有无从落 " 手 " 的感觉。邓扬说,这个 " 一拉 " 的动作,就给另一只手留出了 " 下手 " 的空间,机器人在工程师的 " 教导 " 下,学会了这个动作。
此次直播的 A2-W 是一台轮式机器人,此前和它一同 " 竞争上岗 " 的有智元多个型号机器人,其中也包括足式机器人。工厂地面非常平滑,轮式机器人脚步轻的优点得以显现,因此毫无悬念胜出。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 " 上岗 " 一月有余,代码结合工况进行了多轮迭代,负重也从一开始的 10 公斤增加到 15 公斤。
" 啃下 " 工业场景这块硬骨头
尽管具身机器人近年来浪潮汹涌,但敢于直播的企业并不多。不久前举行的机器人马拉松 " 状况 " 不断,有的机器人一出场就摔倒在地,有的跑着跑着把头跑掉了,大多数机器人需要有人在前引路,或者在后操控。
" 我们的机器人在直播中的所有动作都是自主的,整场直播没有工作人员在旁操作。"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说。直播中有一个小插曲,主持人在念词时无意闯入了机器人的工作场地,它停下来对主持人说 " 请让让,你挡着我了 ",主持人方才转身看到身后的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敢于开具身机器人工业场景工作直播的公司并不出人意料。今年上半年,在具身智能领域深耕 10 年,曾担任谷歌 X、DeepMind 研究科学家罗剑岚入职智元,担任该公司首席科学家。他曾主导开发了首个工业级强化学习系统。该系统训练时间仅需 2-3 小时,在复杂的工业装配任务中实现了 100% 的成功率,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
教育科研、迎宾导览、工业协作是当下人形机器人三大主要商业场景,相比前两者,工业场景用户复购能力强、产品单价高、技术护城河深,是更需要长期投入的板块。罗剑岚主张推动具身智能落地工业场景。" 我们考察过很多机器人生产线,由于是预编程,适配不同生产任务需要调试好几个月,这和当下快速变化的生产需求是矛盾的。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可大幅缩短生产适应期,未来会彻底改变生产组织方式。" 他说。
具身智能赛道 " 风口已至 "
尽管首秀即取得 " 零失误 " 的佳绩,但直播也没有让所有人满意。和机器人马拉松相比,这场直播显得太过平淡——因为主角一直在搬箱子。有观众 " 离场 " 前留言:还以为能看到机器人与人一同协作的场景,看来距离具身智能真正落地还有很长时间。
身处其中的从业者却已感到了 " 起风了 "。邓扬表示,A2-W 机器人在抗干扰、纠错能力上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尤其在面对非标准化操作时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虽然只采购了几台机器人,富临精工却组建了机器人专班,他相信具身智能在工业上的潜力无限。
王闯则表示当下正处于工业人形机器人从 0 到 1 的关键阶段。未来 1-2 年内,智元将加速本体与算法的迭代,推动通用具身机器人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智元哪吒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供图
智元成为具身智能赛道 " 火车头 " 的 " 东风 " 也已具备:从资本面,智元机器人通过 " 协议转让 + 主动邀约 " 方式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的控股权,有望成为科创板首家具身智能公司;在影响力方面,由智元作为主办方的全球机器人挑战赛正在进行中,力争汇聚全球开发者智慧突破具身智能的边界;在出货量方面,智元今年计划出货数千台,工业场景方面,除汽车零部件外,智元已与物流、城市服务、AI 制药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