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层、L 层、LG 层 …… 公共场所标识,不能让人 " 蒙圈 "
B 层、L 层、LG 层 …… 走进大型商场,各式各样的楼层标识常常让人一头雾水。
" 在商场找店铺本来就够麻烦的了,这可好,连在哪层都不知道。" 上海市读者瞿先生和朋友约了在商场一家餐厅吃饭,以为 LG2 是 LG1 上面一层,找了一圈又一圈。询问才知道,LG 其实是低于地面楼层的英文缩写,LG2 指的是位于 LG1 下面的地下二层。瞿先生不禁感叹:" 公共场所的标识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像瞿先生一样,一些读者反映商场、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楼层标识复杂,缺乏统一性。L 层是最常见的代表楼层的缩写,指地面以上的层数,但在一些酒店,L 会被当作大厅的英文缩写,这样的话 L1 层就不是地上一层,而是酒店大堂所在层。再如,M 层一般是夹层的英文缩写,多用于停车场,但一些地方 M 又成了地铁线路的英文缩写,指向停车场通往地铁的道路。
一些停车场除了楼层标识复杂,车辆引导标识也存在问题。" 光谷大悦城地下停车场标识简直是误导,而且指示牌特别小,还很隐蔽。" 湖北武汉市读者丁女士周末去逛商场,出停车场时在 B1 层、B2 层、B3 层上上下下转了好几圈," 地下停车场箭头标识自相矛盾,明明指示的是出口,但顺着出口指示牌又回到了 B2 层。" 结果因为标识不清,停车场车辆出现拥堵。
丁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上述经历后,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共鸣。由于光谷大悦城有限时免费停车规定,所以来这里停车的人本就不在少数,标识不清又进一步加剧了拥堵。对于这一情况,光谷大悦城回复丁女士," 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疏导,同时优化场内车辆进出动线 "。
除了楼层和停车场,地铁标识不清晰也受到读者关注。四川成都市读者莫女士前段时间前往陕西西安市旅游,返程时因为西安北站地铁标识耽误不少时间,险些没赶上高铁。" 西安北站是地铁 2 号线、4 号线、14 号线的换乘站,线路的上行、下行两个方向并不在同一候车厅,需要旅客仔细辨别。地铁的换乘引导让人‘蒙圈’。" 莫女士作为外地人,在整个站内跑了好多趟,才找到正确的路。
不仅外地游客换乘时犯糊涂,个别本地市民也在西安北站的换乘通道上走过冤枉路。柴女士和家人几个月前在这里换乘赶飞机,按照标识穿过 2 号线换乘 14 号线的斜坡和很长的一段过道。结果等他们乘电梯来到 14 号线站台时,才发现并不是去机场的方向,无奈只得又下电梯重新导航。" 本来换乘就隔得远,拖着大箱子还走冤枉路,太费体力。建议地铁运营方在地面上多贴一些前往机场的换乘标识。" 柴女士说。
"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公共场所的标识系统充当着无声向导的角色,承载着指引、告知、警示等多种功能,应该提供准确、清晰、易于理解的导引信息,确保每一位使用者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表示,个别规划设计者片面突出与众不同的创意,甚至盲目追求时尚洋气,忽视标识引导的实际功能,导致标识样子好看却不清晰,属于本末倒置," 不但不能发挥标识的应有作用,反而布下了‘迷魂阵’,让不熟悉周围环境的使用者陷入困惑。"
对于公共场所标识的作用,不少城市作出明确规范。《广州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就把公共信息标志的作用界定为 " 标明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用途和方位,提示和指引公众行为 "。
刘鹏认为,规定的出台并不能保证所有公共场所标识都能达到应有目的,一些地方的公共场所标识设计上存在不足。首先,设计标准与规范并不统一,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下的标识风格迥异,信息传递出现阻隔;其次,标识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考量用户实际需求,不能从实用角度出发优化公共场所标识。
" 标识虽小,却体现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刘鹏建议公共场所标识设计要多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突出实用性、服务性," 标识越清晰越好,文字越简单越好,在保证市民看得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文化或创意色彩,绝不可舍本逐末。"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