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荔枝迎来大丰收。刚刚这个收获季,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各个荔枝快递揽收点,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 阿婆,你寄往哪里?我帮你填写地址。"" 阿叔,你寄的是白糖罂荔枝,成熟度太高,不建议邮寄到那么远 "…… 根子镇顺丰速运临时党支部便民服务点,党员快递员刘锋正在耐心地向来寄件的顾客解释。
在荔枝主产区设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带头组建 " 荔链快送 " 专班," 鲜 " 行守护荔乡甜蜜。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以最 " 接地气 " 的方式落地呈现,文明乡风和产业振兴奏成融合发展的 " 协奏曲 "。
1.9 万多支基层宣讲队伍、20 余个基层宣讲品牌遍布城乡,2024 年开展 13 万余场基层宣讲活动;刘名芳、钟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大战大考中不断涌现,鼓舞人心;5 市 5 县近期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 广东正以党建引领、典型示范、机制融合,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
筑牢干事创业信仰根基
刘锋是有着 5 年送快递经验的党员,对荔枝寄递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寄到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什么品种处于什么成熟阶段,能保存多久,他都会给来寄送的顾客最合适的建议。
今年 5 月,刘锋所在的这个快递揽收点挂上了 " 临时党支部 " 的牌子,不仅在便民服务、品质把控、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传播党的理论政策、市场信息等的重要阵地,助力提升荔农的文明素养、发展信心和专业技能。
在茂名,除了党员服务队,还有 " 柏桥讲堂 "" 理响荔乡 "" 信宜红话筒 "" 橘理飘香 " 等宣讲队伍深入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广东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加强理论学习、阵地覆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鼓足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通过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情怀,架起科学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广东创新阵地覆盖体系建设,围绕建强主阵地、用活新空间、拓展新载体精准发力。
目前,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利用大榕树下、街角公园、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渠道搭建群众 " 家门口 " 的课堂;依托各级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推进理论资源在 " 云端 " 绽放真理光芒 ……" 大宣讲 " 矩阵日益完善,理论宣讲更 " 接地气 "" 聚人气 "。
典型示范
激发昂扬向上精神力量
韶关的镇干部钟威路见车祸,不顾爆燃危险冒火冲锋,用力拽开扭曲的车门,在烈焰中拖出昏迷司机;茂名的村干部刘名芳提前预警山体滑坡重大风险,与村镇干部冒着大雨,通过敲铜锣、逐户敲门等方式安全转移 57 名村民 ……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南粤大地的感人故事。无数网友动容,点赞广东人:" 好劲!"
钟威、刘名芳的 " 最美逆行 ",是广东全面涵养社会新风正气、激发昂扬向上精神力量的生动写照。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广东突出 " 作用于人 ",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孝老爱亲的黄善古,为孩子寻医问药 7 年,照顾 4 位老人 14 年;助人为乐的蓝玉娜因车祸致残,创办文化传媒公司后不忘 " 轮友 ",聘用 10 名残疾人;云浮人区南照从 18 岁开始成为护林员,到今年整整 50 年 …… 广东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南粤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 " 文明与法 "" 礼在广东 " 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点点星辉,集火成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之风浸润人心,成为亿万南粤儿女的精神底色。截至今年 6 月,广东共有 13 名全国道德模范、60 名省道德模范,9 名时代楷模、45 名南粤楷模,605 名中国好人、2155 名广东好人,9 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机制赋能
精神文明建设纵深推进
没有烧烤肉香,只有养生茶香,没有购物砍价,只有把脉问诊。今年 6 月,家住江门恩平的吴女士体验了一把 " 养生夜市 "。在夜晚遛弯的同时,顺道了解养生知识,她惊喜地发现,原来养生茶可以这么好喝,把脉问诊也可以这么方便。
这场夜市,是江门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 " 义务夜帮忙 " 的活动之一,便民利民是其突出特点。如何才能把开放的时间、体验的方式做到最佳最优,真正便民利民?
江门创新实践,整合政府、市场、社群、大众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让文明实践在城乡基层进一步活跃起来。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力量参与。广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力量资源投入,让文明之树根深叶茂,让文明之花开遍岭南——
汕头创办长者呼援公益项目 " 汕头呼援通 ",将为民爱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清远结合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亲子经典诵读、家风家训故事分享等活动;汕尾创新实施 " 强村公司 + 乡村工匠 " 模式,组织有手艺的乡村工匠就近参与农房微改造;揭阳普宁通过 " 公益捡跑 " 串联古驿道保护,让千年驿道成为 " 文明打卡地 ";韶关仁化县董塘镇高莲村推行 " 睦邻制 "" 美丽庭院 +"" 积分制 ",村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氛围浓厚;" 有喜事来种树 "" 讲心不讲金 "" 红事一碗茶、白事一碗粥 " 等理念在各地蔚然成风,成为社会新风尚 …… 广东既抓好和美乡村建设,又抓好文明乡风培育,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提升、精神世界越发充实、内生动力更加澎湃。
从南岭山脚到南海之滨,从雷州半岛到潮汕大地,精神文明建设纵深推进,为城乡 " 双向奔赴 " 注入不竭精神动能。
近年来,广东通过机制创新与实践引导,激活群众 " 主人翁 " 意识:东莞探索 " 融生善治共同体 " 治理模式,让文化滋养生活、赋能产业,绘就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新画卷;清远连南瑶寨村民自发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民歌;云浮市和谐爱心慈善会组织志愿者免费帮助困难长者进行居家安全微改造,以 " 小工程 " 换来 " 大便利 ";在全省大中专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省内 100 余所高校、1 万多支队伍、超 20 万名青年学生奔赴基层一线,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3 万多场次 ……
宣传引导,使正能量 " 声入人心 "。广东通过 " 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共振 " 的宣传矩阵,立体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全省每年开展 " 我们的节日 "" 做新时代文明人 "" 经典诵读 " 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100 多万场次,让文明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