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A 股市场再现关键节点。
昨日盘中沪指一波突破 3500,创下自 2024 年 11 月 8 日以来盘中新高,但尾盘没扛住,最终收 3493 点。
今日沪指涨 0.22%,再度收复 3500 点。
A 股历史上的 3500 点
回顾过去 15 年,A 股市场曾多次突破 3500 点大关,其中突破 3500 代表性的节点有 4 次:
第一次是 2007 年,是 A 股最大的一波牛市,随后一路飙升至 6124 点;
第二次是 2015 年,在杠杆资金等因素推动下,股市迎来牛市(时称杠杆牛),最高上涨到 5178 点;
第三次是 2021 年,受疫情影响,A 股市场在年初出现了大幅下跌。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的不断宽松,市场迅速企稳反弹。7 月至 8 月,上证指数多次突破 3400 点,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继续震荡上行,最高达到了 3731 点。
第四次是 2024 年,A 股市场再次迎来了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在货币政策刺激和巨额增量资金的推动下,上证指数在 10 月 8 日、11 月、12 日多次突破 3400 点,并在 11 月 8 日盘中最高触及 3674 点。
其次是现在(2025 年 7 月),A 股再次站在了 3500 点的关口之上。
此次的 3500 点有什么不同?
1、权重股主导突破,银行股暴涨
不同于以往的全面普涨,此次突破主要由权重股推动,尤其是大金融板块(如银行)表现突出。
7 月 10 日,银行股继续走高,成为推动上证指数上行的核心力量。截至发稿,银行板块指数涨超 1%,工农中建四大行、邮储银行、北京银行等续创历史新高。
中证银行跟纳斯达克 100 走势收益率对比图显示,中证银行指数在 2024 年迄今表现亮眼,涨幅超 60% 跑赢同期纳指的 38%。
2、成交量未达历史突破时的高水位
从历史经验看,2024 年 10 月 8 日 A 股突破 3500 点时,单日成交额达到 3.45 万亿元,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撑。
然而,2025 年 7 月突破 3500 点时,市场成交量并未达到如此高水平。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9 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仅为 1.5 万亿元,较 2024 年 10 月 8 日的 3.45 万亿元仍有明显差距。这意味着当前的突破缺乏足够的量能支撑,突破的持续性仍需观察。
3、政策与产业趋势的双重驱动
此次突破 3500 点的背后,政策与产业趋势的共振效应更加明显。
政策面:2025 年 7 月,政策面的积极信号频出。例如,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的税收抵免政策,明确支持先进制造、高端设备、数字经济等领域。此外,7 月 1 日,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限制高频交易,引导资金向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板块倾斜。
产业趋势:科技板块成为 7 月市场的重要弹性主线。国内 " 十五五 " 规划将科技置于核心地位,金融政策引导耐心资本投入科技领域,公募基金调仓完成,为半导体、算力、服务器等 AI 国产替代相关板块提供资金支撑。此外,光伏、新能源等产业政策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相关产业链表现活跃。
4、市场对 " 反内卷 " 政策的响应
2025 年 7 月,市场对 " 反内卷 " 政策的响应较为明显。工信部近期会议强调规范光伏行业竞争秩序,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受此影响,光伏产业链全线走强,设备、组件等细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相比之下,2024 年 10 月突破 3500 点时,市场更多关注的是宏观政策的放松,而非产业政策的调整。
机构观点
3500 点作为 A 股近十年重要中枢位,历史上多次成为多空分水岭。
多家证券机构从技术面、政策导向及资金流动等角度展开研判,普遍认为当前市场仍处于多头周期中,但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在估值修复与产业趋势共振下,结构性机会或进一步扩散,投资者需关注交易结构变化带来的右侧操作难度提升。
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认为,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市场大幅回调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市场进一步的上行需要更多基本面层面的支撑。后续需要更加关注基本面层面上的改善节奏。
银河证券提示,当前市场交易结构已发生变化,量化资金在业绩预喜股中集中博弈,导致右侧交易难度加大。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在接近 3500 点整数关口时以持股为主,避免无意义追涨。
浙商证券进一步指出,金融板块(银行、保险)的高股息属性与券商补涨潜力仍具配置价值,可作为防御性选择。
兴业证券强调当前行业分化显著,仍有大量结构性机会可挖掘。7 月进入中报预告密集期,盈利确定性成为资金聚焦方向:军工、新能源等成长板块受益旺季需求与政策催化;钢铁、有色等资源品则受 " 反内卷 " 产能出清逻辑驱动。同时,AI 产业链的算力硬件、应用端创新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布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