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于莹
近日,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仙工智能 " ) 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凭借 " 控制器 + 软件 + 机器人 "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仙工智能抓住了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营收的显著增长,其机器人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也印证了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
然而,靓丽的业绩增长背后,是公司尚未跨越盈利门槛的严峻现实。证券之星注意到,报告期内,仙工智能累计亏损达 1.22 亿元。更关键的是,公司面临着多重风险,其高毛利率的控制器业务占比下滑同时也 " 拖累 " 了整体毛利率;此外,公司存在多名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现象,虽为仙工智能解释称这是行业现象,但其背后潜藏的交易公允性、利益冲突、供应链依赖及合规风险不容忽视。
另外,持续高企的研发和销售投入、不断拉长的回款周期以及经营现金流的波动等因素,也导致了公司陷入现金流吃紧的困境。此次寻求港股 IPO,无疑是仙工智能突破资金瓶颈、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核心机器人业务占比攀升反噬毛利率
公开资料显示,仙工智能是一家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公司通过平台向下游集成商、终端客户提供 " 控制器 + 软件 + 机器人 "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让开发、获得、使用智能机器人没有门槛。
2022 年至 2024 年 ( 以下称报告期内 ) ,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 1.84 亿元、2.49 亿元、3.3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5.7%。
其中,机器人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其绝对金额及占总收入比例均持续攀升,具体来看,报告期内,仙工智能的机器人实现营收分别为 1.03 亿元、1.49 亿元、2.36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55.6%、59.8%、69.5%;机器人控制器及配件销售构成另一重要收入支柱。机器人控制器实现营收分别为 4692.3 万元、6605.9 万元、5741.3 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25.5%、26.5%、16.9%;配件实现营收分别为 2469.0 万元、1776.7 万元、2585.0 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13.4%、7.1%、7.6%;此外,公司软件销售收入占比较小,软件实现营收分别为 1017.9 万元、1653.0 万元、2029.7 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5.5%、6.6%、6.0%。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上述收入结构的调整对其整体毛利率也产生了影响。报告期内,仙工智能的毛利率分别为 46.8%、49.2% 和 45.9%,2024 年的毛利率有所下滑。
具体原因是,毛利率水平较高的控制器业务营收占比逐渐下滑。招股书显示,机器人控制器业务平均毛利率都在 80% 以上,而机器人业务的毛利率只有 35% 左右,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的同时也压缩了毛利率。
供应商和客户重叠存风险
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能否建立良好的客户基础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分别服务了 380、587 及 832 家客户,数量不断增多。
报告期内,公司各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为 3940 万元、5170 万元及 6330 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 21.4%、20.8% 及 18.6%。同年,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 1190 万元、1820 万元及 3550 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6.5%、7.3% 及 10.4%。可以看出,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并不算高。
证券之星注意到,招股书中,公司提到,智能机器人应用高度分散,不仅在工业领域之间,而且在各工厂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 千厂千面 " 的现实催生了对定制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使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满足智能机器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集成商分布广泛,市场参与者超过 10000 家。如此较低的客户集中度使得采购、部署及服务交付进一步复杂化,从而推高了零部件供应商、集成商及终端客户等的成本。
证券之星还发现,公司存在多名供应商和客户重叠的现象。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公司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为 5450 万元、5070 万元及 7100 万元,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 55.6%、40.1% 及 38.7%。同期,仙工智能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 1600 万元、1840 万元及 2900 万元,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的 16.3%、14.5% 及 15.8%。
与此同时,客户 A 于 2022 年及 2024 年分别为仙工智能的最大及第四大客户,也为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的第二大供应商 ( 供应商 B ) ;此外,客户 C 为公司 2022 年的第三大客户,亦为 2022 年及 2023 年的供应商;客户 H 为公司 2023 年的第三大客户及 2024 年的最大客户,亦是公司 2023 年及 2024 年的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仙工智能主要向客户 A、C 提供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软件及配件,而客户 A、C 则主要为仙工智能提供制造服务等。
虽然公司回应称,智能机器人产业中,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互相作为供应商及客户进行交易是普遍现象。但有业内人士对证券之星表示,仙工智能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隐患涉及利益冲突、供应链风险、财务压力、合规风险及市场声誉等多个层面。最直接的隐患是,客户与供应商重叠可能导致交易定价偏离市场公允水平。例如,若某企业同时作为仙工智能的供应商和客户,可能在采购原材料时以高于市场价向仙工智能供应,或在采购仙工智能产品时要求折扣,从而损害公司利益。在实际案例中,如朗泰通 IPO 时就因客户与供应商重叠被问询采购价格公允性,目前,该公司以 " 撤材料 " 而结束上市进程。
此外,仙工智能还可能因维护客户关系而优先向重叠企业分配产能或资源,导致其他供应商或客户的权益受损。例如,在原材料紧张时,优先满足重叠客户的需求,可能影响其他客户的交付。证券之星也注意到,在报告期内,其三年内的前五大客户变动频繁。 ( 如下图所示 )
三年账面累计亏损 1.22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仙工智能目前尚未实现盈利,2022 年至 2024 年,其年内亏损分别为 3226 万元、4770.4 万元、4230.8 万元,累计亏损 1.22 亿元。
公司财报显示,亏损主要因给予员工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占比较大,在 2022 — 2024 年分别达到 150 万元、2680 万元、3170 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仙工智能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 3074 万元、2090 万元和 1063 万元。
证券之星了解到,公司调整后仍然亏损主要由于经营历史有限、大规模投资于研发、致力销售及分销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所致。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5110.3 万元、7227.9 万元、8898.5 万元,占同年总收入的 27.7%、29.0%、26.2%。此外,从员工分布上也可以看到,仙工智能对销售的重视。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 430 名全职员工,其中销售及市场营销的员工 201 人,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 46.8%;研发方面,报告期各期,仙工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3931.7 万元、6374.9 万元、7131.1 万元,逐年增多,分别占各年度收入的 21.3%、25.6% 及 21.0%。
证券之星发现,仙工智能虽然持续亏损,但实控人赵越与妻子丁霞的薪酬却在逆势上涨。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赵越的薪酬总额分别为 52.1 万元、58 万元和 71 万元,三年累计薪酬 181.1 万元。同期,丁霞的薪酬总额分别为 67.7 万元、65.4 万元和 87.4 万元,三年累计薪酬 220.5 万元。2023 年,丁霞的薪酬略微降低,但 2024 年又快速增长。
回款周期不断拉长
持续陷入亏损后,仙工智能目前的账面资金并不充足。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618.8 万元、金融资产 4192.6 万元,合计 6811.4 万元,短期银行借款达到 7806 万元,这些资金难以覆盖短期银行借款。不过,仙工智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支付未来 12 个月的资金需求。
除此之外,仙工智能还面临 " 失血 " 的问题。报告期内,仙工智能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4999.1 万元、1031.6 万元和 -2496.2 万元,2022 年和 2024 年都处在净流出的状态。
而另一边,公司的回款账期也有加长的趋势。报告期各期,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 48 天、61 天、81 天。公司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机器人销售的快速增长。公司通常允许购买机器人的客户分期付款,并为产品运输后作出付款者设定信贷期。
作为一家聚焦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仙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持续的资金投入,从核心控制器算法迭代、机器人整机性能优化,到市场渠道拓展与规模化生产,每一环都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撑。
证券之星了解到,自成立之日起,仙工智能已经共获得了四轮融资。2025 年 4 月的最新一轮融资金额达到 7000 万元,公司累计融资达到 3.33 亿元。不过,结合当前公司的资金状况来看,这一融资规模仍显不足,叠加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的波动,以及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拉长带来的回款压力,现有资金储备难以支撑长期技术攻坚与市场拓展的需求。
可见,仙工智能的 IPO 进程或是其破局的关键,但公司目前面临着上述的种种风险,这不仅会削弱其资本市场吸引力,更可能引发监管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深度问询,公司 IPO 之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