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07-10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 已在上百家医院开展 业内:上得太快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科创板日报》7 月 10 日讯(记者 徐红)近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通知,紧急叫停两项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禁止医疗机构将 " 颈深淋巴管 / 结—静脉吻合术 "(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以及禁止将 " 空肠回肠吻合术 " 应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

根据 2018 年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被禁止应用于临床的医疗技术(简称 " 禁止类技术 ")往往具有这些情形之一,包括: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存在重大伦理问题;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

在此之前,国家明确禁止的技术还包括脑下垂体酒精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疼痛、克隆治疗技术、代孕技术、非医疗目的的肢体延长术(断骨增高术)等。

公开资料显示," 颈深淋巴管 / 结—静脉吻合术 " 和 " 空肠回肠吻合术 " 均属于已经开发多年的老术式,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治疗属于适应证拓宽范畴

其中," 空肠回肠吻合术 " 是将空肠与回肠进行吻合的一种手术,原本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或先天畸形修复等,通过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据国家卫健委,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单独实施该技术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并且该技术曾应用于减重代谢领域,同样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临床淘汰。

LVA 手术则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等。

国家卫健委表示,此次决定禁止该项技术是因为通过评估论证,认为该技术仍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据公开报道,LVA 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首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2018 年,谢庆平为患者进行面部淋巴水肿手术后,意外发现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得到缓解,随后便尝试将这类手术用于该病的治疗。

在此次禁令发布之前,LVA 已在国内上百家医院开展。但整体而言,这些临床实践都仅是小样本研究,业界尚未形成完善的国际统一的临床路径和指南,并不利于手术的规范开展和质量控制。

一家脑科医院的院长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手段,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攻克这个难题,看到这种新技术的开展,只要是对病人是有帮助的,那么肯定会很感兴趣,很希望去尝试。

他表示自己也不例外,当初同样有跟进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一例都没有做成。" 总觉得不太妥当,同时我们会明确告知患者手术的疗效还不确定,手术也是属于试验性质的,患者家属就会因此产生顾虑。" 他说。

在其看来,此次 LVA 被叫停的主要原因还是 " 上得太快 "," 在组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之前大家就一哄而上,肯定是不对的 "。

不过,卫健委通知同时也表示,在该技术具备充分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后,将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设计,在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针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再次组织论证。

这或许意味着,LVA 手术未来仍有机会探索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发展史上,临床医生通过革新手术术式,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医疗可及性的案例有很多。近年来,还有多位中国医生首创的外科手术不仅颠覆了传统方案,更通过国际共识、全球会议及多国医生培训,将 " 中国方案 " 推向世界舞台,彰显中国医疗创新的全球价值。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团队针对传统结直肠癌手术需辅助切口取标本导致的疤痕与心理创伤,首创 NOSES 术式(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实现腹壁 " 零切口 "。该术式已拓展至 76 种术式,覆盖胃、妇科等肿瘤领域,全球应用超 4 万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从削菠萝动作获得启发,设计 " 旋切刀 " 器械,解决了 " 不开胸、不停跳 " 切除肥厚心肌的世界性难题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糖尿病 医疗 科创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