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了一些以前写的文字
好像现在来看又别有一番滋味
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新房广告不再像往常那样,主打地段和配套
而是更热衷于把 " 低密 " 当做卖点,比如 " 容积率 1.01,别墅级享受 "
而且去化表现也很不错,在各地被改善客群抢购,多次出现了千人报名摇号、10 分钟售罄、日光盘等热销场景
与此同时,这两年全国的土拍市场上,低密宅地也广泛受到开发商的热捧,屡屡掀起多轮加价竞拍的小高潮
今年年初,容积率 2.0 以下的在售地块占比达到 44%,为近四年新高
数据来源:CRIC
种种迹象表明," 低密 " 正在成为激活当下楼市的一把钥匙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对降低住宅用地容积率的坚持
01
现在各城市的容积率,到底降到什么程度了
过去我们经常说,很多城市被困在高容积率之中
为了追求城市建设得更高、更快,批量建造了无数高容、高密的刚需性住宅
尤其像郑州、长沙、武汉这几个典型城市
10 年前城市平均容积率都在 3.0 以上高居不下,而且 5.0 以上的旧改项目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还超过了 7.0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实地踩盘的时候感受特别明显
从高速下来一路都是密密麻麻、近百米的高层,标志性的天际线高耸入云,仿佛来到了香港一样
这些地方再叠加 "7090 政策 ",在售楼盘里几乎看不到有小高层和洋房
一个容积率不到 3、30 层左右的高层住宅,销售都可以宣称项目是相对低密的改善小区
一片繁荣的背后也埋下了隐患,暴露出许多居住和安全问题,一旦再碰到烂尾楼更是会成为 " 城市灾难 "
2020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了控制容积率的紧迫性
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调整计容规则、对建筑进行限高等,充分优化土地规划设计条件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逐渐转向低容积率发展,鼓励房企开发 " 精细化、品质化 " 住宅产品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全国 22 个重点监测城市这几年所出让的土地,容积率在 1.5 以下的比例有了大幅调整
2023 年还只有 11.7%,2024 年已经提升到了 18%,今年截止 3 月 27 日的占比也有 17.6%
特别是郑州和长沙都有显著改善,2024 年土拍成交的平均容积率已经分别降到了 2.7 和 2.4
数据主要来源:CRIC
就这样还丝毫不敢松懈
去年年底郑州发布了最新版《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要求中心城区新编住宅项目容积率不超过 2.5,并将住宅层高下限升至 3 米
新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主城八区计划推出 71 宗地块、总面积近 4000 亩,容积率低于 2.5 的地块面积有 1965.93 亩,占比差不多过半
而长沙公布的 2025 年拟出让住宅用地第一次清单,33 宗地块中也有 17 宗的容积率都低于 2.5
要注意的是,各地不光降低了新出让地块的容积率
而且很多之前出让的高容积率地块,拿地的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协商后,也能在合理范围内调整规划、实现降容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低密时代正在来临
02
正因为容积率低了,很多低密产品开始集中出现
大家都知道,容积率对于住宅产品形态有着决定性作用
容积率越高,就代表着楼层数越高,居住舒适度也会相应打折扣
业内普遍认为容积率低于 1.2 的可以叫做低密地块,用来建造 6 层洋房、别墅还有叠拼等改善产品
这些都是近 20 年来供应相当稀少的产品,具有高层或超高层难以比拟的居住体验
因此,各地降容之后,新房市场的产品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刚需面积段的供应比例有了一定的减少,洋房住宅如雨后春笋般集中冒出
在供应数量提升的情况下,全国 110 平以上的三个改善面积段,成交占比逐年都在稳步增加
也和 110 以下的两个偏刚需面积段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结合当下第四代住宅的最新标准,现在的洋房还做了很多户型和配套的创新改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 " 卷 " 到了新高度:
一楼带地下室,顶楼送灵动空间,使用空间感更强;
产品出现了 " 全景舱 " 设计,客厅三面都环绕着超大面积的玻璃窗,叠加无柱少梁化的框架结构,给观景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
室内采用对标欧洲的科技系统,以实现 " 舒温、舒湿、舒氧、舒净、舒静 " 的极致居住体验;
公区还能植入庭院系统、生态缓冲带、立体景观轴等……
要知道这些过去都是大平层豪宅才配有的设计
最终呈现出 " 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得房率超过 100%" 的落地效果
第四代住宅洋房项目:重庆龙湖凤栖湖畔实景图,供参考
更重要的是自 2023 年 " 限墅令 " 松动以来,一二线城市时隔多年再次出现了别墅地块
从上海、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成都等地的土地推介大会和出让市场,都纷纷宣告了别墅产品的回归
此外,上海市区还出现了风貌别墅这种顶豪特殊产品
给终极改善的客群在老城区的塔尖地段,带来 "独门独院、有天有地" 的独特生活享受
03
为什么要降低容积率
第一点也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为了打造好产品,提高去化率
容积率克制意味着地块有能力做出更高端的产品
房企也有机会做出更出彩的产品,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实现溢价
这两年各地高端改善型楼盘的数量猛增,再加上不限价政策,新房的平均备案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 3 月 70 城房价数据,新房环比上涨的城市达到了 24 个,比 2 月又增加了 6 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这些产品不单单卖得贵,而且卖得好
四代宅直接一跃成为了各大城市的销冠,从一线到三线乃至义乌这样的县城,都走出了逆势热销的独立行情
第二点是为了推动房企拿地,以提振土拍热度
全国楼市自 2021 年下半年进入深度调整期,开发商的拿地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更偏好拿一些核心地段、低容积率的好地块
容积率过高的地块往往无人问津
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各地政府纷纷开始调低容积率,来吸引开发商拿地
另一方面,低密地块也因为 " 小而美 " 的优势,自身规模小、总价低
图源:CRIC
为资金链较紧张的房企拿地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好地块供应增加和出让门槛适度放松的双重推动下,地产行业从早期的 " 规模扩张 " 转向了当下的 " 质量升级 "
这两年土拍市场的热度有了不小的回暖
每逢低密地块,报名的房企数目都不在少数,有的更是创下近三年来溢价率新高、刷新楼板价纪录
据统计,全国重点城市的平均溢价率前两年一直在 8% 以下
也在今年 1 月重新回到了 8.7%,并在 3 月突破了 17%
数据来源:CRIC
第三点就是给购房者带来了好的居住体验,充分满足改善需求
容积率每低 0.1,意味着绿地率增加约 1%、楼间距增加约 2 米、日照时间增加约 15 分钟……
无论是密度、舒适环境还是公区空间等多个角度,业主感受都完全不同
以华润置地在上海打造的虹桥润璟为例
项目采用了全洋房排布,楼栋之间的排布方式错落有致、相当舒适
也带来了只有纯粹洋房社区才能有的超大尺度景观空间
虹桥润璟项目实景图,供参考
让业主回到家里一打开窗户,就能充分享受到眼前的郁郁葱葱
还有长沙市中心的保利天瑞,是当地唯一一个将洋房建在湿地公园内的项目
洋房产品还有专属巷院,做到园中有巷、巷中有院的独特布局,既具备府院仪式感又融入了自然的松弛氛围
保利天瑞项目实景图,供参考
而且这些低密小区环境将会更 " 宽松 "
一系列因为密度高引发的问题,比如停车难、高峰期堵车和等电梯等,都能得到极大缓解
不可否认," 向高向密 "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此时此刻全国都选择去下调容积率,把低总价、低密度、确定性高的地块作为供应主流
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产品的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以应对楼市同质化去库存的巨大压力
刚开始大家可能还对什么是低密时代的 " 好房子 " 有点摸不着头脑
现在伴随市场的巨大变化,新一代住宅产品的画像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全行业就是要打造低容积率、得房率高、居住舒适度更强的房子
这也和前几年的次新房,还有规模庞大的老破小拉开了一道分水岭
相信未来全国的容积率还会继续缓慢下降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团队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 6165 篇原创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