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豹哥。
今天在某乎刷到一个帖子,提问是 " 为什么女人的消费比男人要高那么多 "。下面有个回答直接甩了个故事:某人的姐姐看中了比亚迪海鸥,家里给了七八万的预算,结果她非要避开塑料闺蜜的同款,硬是加钱买了智驾中配,美其名曰 " 功能多就是赢 "。
这故事简直把当代某些人的消费逻辑扒得底裤都不剩——钱没多挣,攀比倒是一套接一套,非得靠压榨别人的口袋才能撑起那点可怜的面子。
仔细想想,为什么同样的预算范围内,明明有更实用的选择,非要为了 " 不一样 " 而多掏钱?答案就俩字:比较。别人有的,我得有;别人没有的,我更得有。
今天比车,明天比包,后天比酒店打卡照,比的不是生活品质,而是 " 我不能输 " 的执念。这种心态背后,根本不是所谓的自我愉悦,纯粹是消费主义灌进脑子的毒药,让一群人把购物车当战场,把信用卡当武器,打一场永远赢不了的虚荣战争。
你说男人不攀比?当然比,但比的是实打实的东西。游戏里冲个排名,手办收个限量款,户外装备攒套顶配,图的是自己爽,不是为了让隔壁老王眼红。
男人的消费逻辑简单粗暴:我需要,我买;我爽了,值了。女人的消费呢?她需要,但别人有更好的,所以她得买更好的;别人没有的,她更得抢先买。一进商场就跟进了斗兽场似的,非得用购物小票证明自己 " 高人一等 "。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掉进这个坑?因为消费主义早就把她们驯化成了情绪动物。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哪句不是在说 " 买了这个,你就是人群中最亮的崽 "?社交媒体上那些精修过的生活片段,哪张不是在暗示 " 你不拥有同款,就是低人一等 "?
这帮人一边骂职场性别歧视,说男人赚得多,一边又把男人的钱包当提款机,美其名曰 " 补偿不平等 "。钱谁赚的?男人。钱谁花的?女人。这逻辑简直比方便面调料包还混乱——合着你们要平等,只要权利,不担责任?
更可笑的是,某些人连花钱都花不出底气。明明预算有限,非要打肿脸充胖子,贷款买顶配,借钱买溢价款,回头还得 PUA 男人:你看人家男朋友多舍得!
怎么,你找对象是找 ATM 机啊?男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你刷他的卡装你的逼,最后债还得他还,这算盘打得火星都能听见。
有人说这是 " 社会对女性的规训 "。拉倒吧,规训是外力压迫,消费主义可是你们自己主动拥抱的。男人被规训了几千年养家糊口,也没见谁天天喊 " 老公你给我买游艇 "。
真正的独立女性,应该是赚自己的钱,花自己的钱,承担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边高举女权大旗,一边把男人的血汗钱当战利品。
那些嚷嚷 " 男人就该给女人花钱 " 的,本质上就是巨婴逻辑。自己赚不到,就道德绑架别人;自己控制不住物欲,就怪社会太物质。这跟小孩撒泼要玩具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小孩哭完还能挨顿打,你们闹完却有人真买单。
为什么?因为男人被驯化得更 " 懂事 " —— " 爱她就要满足她 "" 不给花钱就是不爱 "。这套话术,早被消费主义和伪女权合谋包装成了 " 政治正确 "。
但问题来了:如果花钱是为了证明爱,那爱的价格是谁定的? 今天是一辆车,明天是一套房,后天是不是得摘星星?欲望的窟窿永远填不满,而填窟窿的人迟早被榨干。
等到男人口袋见底,你们是不是又要骂他 " 没本事 "" 不够努力 "?合着好处全归你,黑锅全归他,这生意稳赚不赔啊。
别再拿 " 男女不平等 " 当遮羞布了。真正的平等,是各自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男人可以尊重女性,但没必要惯着巨婴;可以支持平等,但没必要当冤大头。
钱是工具,不是贡品;爱是相互,不是单方面供奉。
靠压榨别人撑起来的面子,里子早就烂透了。你开海鸥还是保时捷,背真包还是 A 货,住五星酒店还是快捷民宿,除了你自己,没人在乎。
醒醒吧,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把心思用在真正的生活上。男人的钱包不是许愿池,社会的节奏更不该被一群戏精带偏。
(完)
.......................................................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和星标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