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之困,用户商家齐吐槽。
文 / 每日财报 李佳蔓
近期,携程的 " 强制调价 " 风波愈然愈烈。
7 月 7 日瞭望周刊发布评论《平台调价监管须到位》称," 调价助手 " 是平台为商家提供的后台程序,初衷是通过动态比价优化定价策略,打造平台的价格吸引力以汇聚客流、实现盈利。但当平台过度为算法赋权,使其从辅助角色变成主导角色,商家的盈利空间便会被不断挤压。而一旦平台将这种 " 单边定价权 " 固化为商家必须接受的 " 强制性规则 ",商家就变成平台之间恶性竞争的牺牲品,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也随之瓦解。
随后正观新闻报道,面对商家投诉,郑州市监局介已经介入调查。那么强制商家接受自动调价是否越界?行为是否触碰《反垄断法》红线?
携程被爆料:
" 调价助手 " 变 " 强制调价 "
对于商家来说,携程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平台。一方面,携程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能为商家带来订单;另一方面,携程的种种规则让商家苦不堪言。
" 调价助手 " 是携程推出的一项自动化调价工具,可根据市场供需调整房价,商家应该拥有自主选择权。但多位商家爆料称,只要检测到其他平台价格更低,携程后台便自动调低酒店房价,甚至会导致部分房型售价低于成本价。有些商家虽然申报了八五折扣,后台可以擅自调整到七五折。
不仅商家的定价权被剥夺,更让商家无奈的是功能的 " 强制绑定 " 机制。多位商家反映,携程将 " 调价助手 " 与平台挂牌资格深度捆绑,只要入驻便自动开通,退出流程则形同虚设,即使要求关闭时携程客服常以 " 系统默认 "" 无法单独关闭 " 等理由推脱。
也有商家称,携程与他们签订的合同往往包含严格的 " 独家合作 " 或 " 最低价保证 " 条款,若商家在其他平台提供更低价格,携程有权罚款或降低其搜索排名。对于议价能力弱的的商家来说,这类条款几乎没有商量余地。
这种行为已引发法律层面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平台不得强制商家接受不合理条款或干预其正常经营。商家普遍认为,携程此举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不过,对于这些指控,携程暂未从公开信息看到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商家的反击是发生在京东宣布进军商旅市场之时。过去三个月,京东挑起外卖大战,很快与美团、饿了么形成 " 三足鼎立 " 的局面,很快京东就将这场战火烧到了酒旅市场。
6 月 18 日,京东发布《致全体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以最高三年 0 佣金的优惠吸引酒店入驻。紧接着 6 月 20 日京东再发推文称:两天内,已收到近 5 万家酒店入驻申请。而酒旅市场是以携程为代表的 OTA 在线旅行服务平台的最大蛋糕。
或许是看到了京东对于携程的挑战,近期国内多家酒店商家趁机向外界表达不满。
高市占率下的 " 强势 ":
携程的盈利逻辑
携程的 " 强势 ",源于其在 OTA(在线旅游)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从布局来看,携程通过 " 章鱼式 " 扩张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线上整合去哪儿、艺龙、同程,线下控股旅游百事通,股权渗透首旅酒店、华住集团等巨头;合作全球 120 万家酒店及 480 家航空公司,构建起 " 机 + 酒 " 双寡头优势。据 Fastdata 2023 年报告,其住宿预订 GMV 市占率 35%-40%,叠加同程旅行后," 携程系 " 市占率约 55%-65%;携程系平台(含去哪儿、同程)机票交易额占比约 47%,形成了对行业的优势性掌控。
这种地位直接转化为对商家的高议价权。据商家反映,携程对酒店的佣金率普遍在 12%-20%,部分特殊酒店甚至高达 30%,远超美团、抖音、飞猪等同行(8%-10%,抖音、快手等新兴平台甚至低至 1% 以下)。有商家吐槽:15% 的基础佣金已压缩利润空间,加上为争取曝光需支付的 30%" 金字塔广告 " 费用,实际成本高达 45%。这种高额的收费,让商家不堪重负。
高佣金支撑了携程的高盈利。携程集团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收入 138 亿元,同比增 16%、环比增 9%;净利润 43 亿元,环比暴增 95%。毛利率更是稳定在 80% 以上,超过国内一众互联网巨头,赚钱能力遥遥领先。
其中,一季度住宿预订收入 55 亿元,同比增 23%,占总营收近 40%;现金储备高达 929 亿元,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但商家的承压已逐渐显现。即便是华住集团这样的头部企业,其创始人季琦也在 2024 年内部文中直言 " 部分门店过于依赖 OTA",强调 " 中央渠道最低价是底线 ",并要求自有会员占比提升至 85%。头部酒店企业都出来反抗,底下的中小酒店却有苦难言。携程通过 " 特牌 "" 金牌 "" 银牌 " 分级体系,将酒店划分为不同等级,高等级需承诺 " 独家合作 " 或接受 " 强制调价 ",商家若想退出,往往面临流量骤减的风险
新玩家入局:
行业竞争加剧与 " 破局 " 压力
携程的高利润与商家的不满,为新玩家提供了切入机会。
2025 年 618 期间,京东宣布进军商旅市场,以 " 最高三年 0 佣金 " 吸引酒店入驻,仅两天就收到近 5 万家酒店申请。尽管该政策要求接入京东 PLUS 会员体系,但相比携程的高佣金,还是吸引了不少的商家。
事实上,这并非首次有玩家挑战携程:飞猪曾以平均 5% 的低佣金啃下其 40% 的出境游份额;美团依托本地生活高频场景,花十年积累酒店资源,抢占部分 OTA 市场份额。今年一季度的到店酒旅就给财报贡献了不错的成绩。;抖音、快手则以短视频、直播为抓手,有数据显示抖音 2023 年酒旅 GMV 达 600 亿元,市占率从 2% 提升至 3%,分流年轻客群。
新玩家的涌入,迫使携程在 " 维持高毛利 " 与 " 留住商家 " 之间寻找平衡。但其用户端的问题也长期备受诟病:长期存在的 " 杀熟 " 争议(针对高意向用户展示更高价格)、捆绑销售(如 " 全能保障 "" 座位随心选 " 等附加服务默认勾选,退改时却另有收费),让消费者对平台信任度下降。
携程之困,用户商家齐吐槽。面对市场的不满,我们看到携程也在变化:推出旅游平台 3.0 战略,优化服务体验;投入超 1 亿元资金与技术支持商家,以 AI 赋能降低运营成本;发力自驾游市场,推出 " 无忧租一口价 " 等产品,并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行业对其 " 强势逐利 " 的印象,仍需时间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