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一则山西部分钢厂收到限产口头通知的信息再度点燃了钢铁行业期现投资板块。其中,螺纹钢、热卷等钢材品种期价涨幅超 1%,包钢股份、抚顺特钢股价涨停。
近日,钢铁、多晶硅、煤炭等行业的期现投资品种轮番上涨,而其上涨的背景是本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
从过往来看,后续相关政策的落地基本均围绕中央财经委会议的主题,如现代产业体系、人口问题和以旧换新等。加之中央财经委会议本身级别较高,因此,也打开了市场对后续控制行业产能、提高相关商品价格的想象空间。
但从不同商品品类的价格波动来看,多晶硅主力合约期价 7 月以来的涨幅已超过 20%,而螺纹钢、热卷等钢材品种主力合约期价的涨幅不足 5%。上涨幅度的不同表明市场对后续预期的差异,多位分析师表示,从现有产能格局分析,钢铁行业供需显著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后期钢材价格的上涨持谨慎乐观态度,需关注政策实际落地情况。
供给侧改革重启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同日,《求是》发表了标题为 " 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 文章。由此新一轮行业 " 反内卷 "、去产能行动开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表示,"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 表明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开始了。而改革方向有两个,即推动优质产能出口转内销和落后产能退出,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企业间的整合重组应该是主旋律。
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本月 7 日,33 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 " 反内卷 " 倡议书,共同推动行业转型,摒弃 " 内卷式 " 竞争。而过去几年里,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去产能、兼并重组一直在持续。
尤其在钢铁行业中,去年 8 月 30 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 " 中钢协 ")召集 18 家头部钢铁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加强自律,采取控产量、降库存等做法。而在企业端,中国宝武、鞍钢集团等头部钢企则完成了多次重组。其中,中国宝武自 2019 年先后与马钢集团、太钢集团、新钢集团、中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截至 2024 年底,粗钢产量达 1.3 亿吨,成为全球最大钢企。
数据显示," 十四五 " 以来,在众多头部钢企的跨区域重组下,带动全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10)从 2021 年的 41.4% 提升至 2024 年的 42%。而 2024 年我国粗钢产量为 10 亿吨,产能利用率为 87.9%。
" 从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粗钢总产能过剩幅度并不大,但在现实生产中,由于实际产量通常高于设计产能,过剩比例会更高一些。" 中辉期货研究院黑色板块负责人陈为昌表示,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是国内钢铁行业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任务。
近年来,政策端严控粗钢新增产能,实施更为严格的产能置换方案,加快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此前,河北、山西等地均发布了退出 1000 立方米以下的高炉设备政策,如 2024 年,全国退出高炉 42 座,对应总炼铁产能 3471 万吨,多为 1000 立方米以下小型高炉。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 1000 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仍有 300 余座,产能占比在 13.7% 左右。
虽然近年钢铁行业持续优化产能,但产能过剩下的恶性竞争却时有发生。此前,中钢协秘书长姜维在中钢协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表示:" 为整治当前钢铁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中钢协将于近期对 2024 年全年及 2025 年一季度钢铁主业现金流为负、但粗钢产量仍在增长的 6 家企业予以提醒。"
国投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建辉表示,从存量角度看,目前粗钢产能规模依然较大,而随着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基建投资增速放缓,钢材需求整体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供应过剩矛盾逐渐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钢价运行中枢大幅下移,并带动上游原料价格全线走弱,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经营环境明显恶化。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争夺有限的市场,钢铁相关企业纷纷开启降价销售模式,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内卷现象有所加剧。
谨慎乐观的钢价
所谓 " 内卷式 " 竞争是指,企业在存量市场中通过简单的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资源浪费和低效发展,最终形成 " 劣币驱逐良币 " 的现象。
而对于 " 内卷式 " 竞争的症结,此前姜维曾在 " 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 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一是由于供大于求;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三是市场化优胜劣汰、退出机制不完善。
就如何优化钢铁行业产能,陈为昌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政策调控、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入手。由于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同时关系到就业、税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依靠市场力量退出比较艰难,周期漫长,过程也会比较痛苦,通常需要政策的强力介入。近年来政策思路从 " 一刀切 " 逐渐转向市场化措施转变,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如加速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今年 2 月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 年版)》,通过创新分级评价体系、强化基础指标和增设引领指标,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全面的要求,推动行业由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效益 " 转型。
而中央财经委会议再次剑指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坚定了钢铁等行业后续进一步优化产能的决心。同时在信息的刺激下,钢铁期现投资品种快速上涨,甚至有言论认为此次上涨将复刻十年前供给侧改革的行情。
陈为昌表示,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期间 " 棚改 " 等政策重启了房地产市场,新开工面积明显回升,钢材整体需求快速恢复。而当前市场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钢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汽车、造船等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板材、特钢等需求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仍然疲软,相关政策对新开工提振有限;地方债以化债为主,基建新增实物量比较有限,建筑钢材需求持续下降。国内钢材总需求仍然呈现同比回落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或难以复刻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的牛市行情。
同时,何建辉也认为,经过近些年大幅下跌,钢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具备反弹空间," 反内卷 " 引发的供应缩减预期对价格形成较强支撑。但当前钢价运行中枢并不算太低,钢厂尚有利润,整体处境好于 2015 年。而低端产能已经基本淘汰,房地产以稳为主,爆发新一轮需求的难度较大,供需格局显著改善的可能性并不大,制约价格上涨高度,后期仍需关注政策实际落地推进情况。
(责任编辑:曹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