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老板内参 07-11
星巴克中国出售,瑞幸大股东也盯上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星巴克中国或将出售 70% 股权

瑞幸股东加入竞购

近日,据彭博、CNBC 先后援引 " 知情人士 " 消息称,星巴克已收到数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大多数投资者均瞄准控股权;星巴克被指可能保留 30% 的股权,其余股权将由多家买家分摊,每家持有不到 30% 的股权。

" 知情人士 " 进一步对 CNBC 透露,星巴克当前市值约 1080 亿美元,中国业务贡献超 8% 全球营收,合理估值应在 90 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 646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前市场上传出的高瓴资本、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凯雷、KKR 之外,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此次也被曝加入竞购行列,成为 30 多名竞购者之一。

上述消息传来后,当日星巴克美股开盘应声上涨 3%,股价一度接近 98 美元。

针对此次的出售消息,星巴克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重申,公司希望对在华业务保留 " 相当比例的股权 "。

星巴克中国出售的传闻,可以追溯到 2024 年 11 月,星巴克在财报中首次提到 " 正在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被外界视为可能出售中国业务的信号。

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出售的消息持续发酵。

6 月初,星巴克首席执行官 Brian Niccol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度透露,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中国公司的一部分股权。

" 好消息是,我们吸引到了很多(投资人的)兴趣,大家看到了星巴克品牌的潜力,他们看到了咖啡品类的增长,我认为他们很乐意与我们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将门店数量从 8000 家增加到 20000 家。"Brian Niccol 称。

星巴克为何选择出售?

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并非意料之外。

曾经,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话语权强大,直营模式下,中国业务盈利丰厚,总部无需与他人分成,利润尽数收入囊中,自然没有出售意愿。

然而,如今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星巴克中国受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被挤压。去年,瑞幸已经在规模和营收上,双双超越星巴克。

星巴克所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自 2024 年一季度起,星巴克全球总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缓解。2025 年一季度,其全球营收达 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但净利润大降 50%。

此时星巴克选择出售中国业务,一方面可以缓解运营上的负担。

其实,星巴克在全球业务中,除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业务都是加盟模式。而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经营路径亦有过调整。进入初期,星巴克曾与本土企业采取联营模式共建市场,后期才逐步收回全部股权,转为直营主导。

当一项业务仍有市场价值,但已深陷激烈竞争、面临显著波动风险时,对品牌总部而言,引入加盟商合作往往成为更优解。

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于,将业务转化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总部通过出让部分经营权,由本土合作方深度参与具体运营,自身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利润来源也将更多转向稳定的品牌授权费用。

星巴克总部把经营权卖给中国公司,让中国公司去具体经营。本质上,星巴克总部是想平摊风险,让本土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能否成为下一个金拱门?

另一方面,由中国企业来接管星巴克中国的业务,也能够以更本土化的方式,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应对中国市场的剧烈变化。

对于跨国连锁餐饮来说,这种模式早有先例。

2016 年,百胜中国从母公司百胜全球(Yum!Brands)拆分独立上市,同时引入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作为战略投资者,百胜全球则彻底放弃控股权。

这种模式下,资本方凭借控股权掌握核心决策权后,能更敏捷地响应本土市场需求。无论是加速门店下沉、优化供应链效率,还是推出贴合中国口味的本土化产品,都展现出远超跨国总部的灵活性;而原品牌方虽让出控制权,却能通过品牌授权等方式持续分享市场增长红利。

更接近的案例,或许是麦当劳中国(金拱门)。

2017 年,麦当劳引入中信资本与凯雷作为前两大股东,仅保留 20% 的股权。中信资本接手后,凭借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本土化运营经验,推动麦当劳加速融入中国市场:从推出本土化特色产品,到布局三四线城市、优化外卖服务,实现了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持续扩张。

这同样是一个国际品牌与本土经营者的共赢样本。

从当前资本对星巴克中国控股权的追逐态势来看,若交易最终达成,其模式很可能与麦当劳中国趋同。也就是由本土资本控股主导运营,星巴克总部保留部分股权。

面对中国市场白热化的竞争、自身业务增长的压力,以及麦当劳等前辈的成功实践,星巴克引入本土力量既能借助资本与资源缓解运营负担,又能通过本土化决策应对市场挑战。

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星巴克中国的股权更迭与战略重构,不仅关乎一个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也可能成为行业变局的关键信号。

轮值主编|小冯

视觉、插图|季园

运营|雪糕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星巴克 瑞幸 中国市场 brian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