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漫与画 07-11
他的画,被禁止出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诸位,请看——

《降石猴禀义天庭》

《弼马温怒归山中》

《齐天大圣战神兵》

《蟠桃园内问真情》

《醉罢瑶池食仙丹》

《下界为王会新朋》

《火眼金睛千钧棒》

《大闹天宫孙悟空》

不知有没有人跟金哥一样,每当看到刘继卣的这组《闹天宫》,心中都会忍不住叫绝。

前几日在微博刷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一老爷爷长期收藏连环画,遇到天气潮湿时还会打开空调,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

同为连环画资深爱好者,我与他一样,也喜欢时不时就翻出自己收藏的一本本小人书。

一来,是怀念自己作为连环画家的青葱岁月。

二来,是那个连环画作品神仙打架的年代,属实精彩,经典层出不穷。

我们这一代人仍然抢着看小人书,图为陪同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原主任黎青老师(中)在JC动漫馆看小人书

暑期开馆中的JC动漫馆,能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认真捧读小人书

这其中,刘继卣的作品,尤为百看不腻。

把泛黄的连环画摊在书桌上翻开,小海娃赶着羊群在山间奔跑,羊儿的绒毛根根分明;孙悟空的战袍在凌霄殿飘动,金箍棒划出万丈光芒。

这些鲜活的画面,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提到连环画,刘继卣的名字,是绕不开的。

他是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与连环画界的另一泰斗级人物顾炳鑫并称"北刘南顾",有着"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等诸多美誉。

刘继卣作画

刘继卣为天津人,他的父亲刘奎龄擅长花鸟动物画,同样是画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1954年时,毛泽东主席在天津接见了他们父子俩,当看到刘继卣作品时,便称赞不已:"博古通今,刘氏出人材!"

刘继卣与其父刘奎龄先生研讨绘画

受到家族长辈们的文化熏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刘继卣自幼便喜欢绘画。

他四岁持笔涂鸦,十岁可代父勾染,十八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学习素描和水彩。

《三顾茅庐》配图

《枪挑小梁王》连环画封面

聪慧加勤奋让他很快就掌握了中西绘画的技巧,呈现出超常的造型能力和创作思维。

因此虽然创作题材广泛,但无论是画动物还是人物,刘继卣都能给人以造型准确,色彩丰富,质感强烈的审美享受。

比如在《武松打虎》中,他既精准描绘了老虎的肌肉结构和武松的英勇气势,又通过中国画的写意笔墨赋予画面戏剧张力。

这部作品,先后获得1956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金奖,1984年瑞士西耶尔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获特别荣誉奖。

时至今日,它仍是众多"武松打虎"作品中最为出彩、影响最广的。

技法上,刘继卣革新了传统动物画法,他发展出独特的"劈笔丝毛"技法——用散锋干笔表现动物皮毛质感,使《猴王出世》中的群猴、《闹天宫》里孙悟空的面部与毛发质感细腻,更显灵动。

《猴王出世》

2023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规定刘继卣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武则天》

自1937年起,刘继卣已经开始卖画,举办个人画展,一时蜚声津门。

然而当日本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他不得不跑去当米面铺伙计,画街头广告,做美术教员,空有一身绝技无法施展。

《岳云》

《鲁智深》故事插图手稿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刘继卣才迎来发光发热的机会。

在得知大众图画出版社成立的消息后,他主动向出版社发出了求职信,并很快收到了出版社负责人蔡若虹的回信,开始投入到出版社规划的连环画创作中。

刘继卣与同事研究画稿

左起:任率英、卜孝怀、徐燕荪、刘继卣、墨浪、王叔晖

1950年,连环画《鸡毛信》横空出世,出版后很快一售而光,受到热烈欢迎。

读者的来信,从四面八方飞到刘继卣的画案上。

这其中,甚至有不少是志愿军战士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寄来的。

《鸡毛信》彩色版

这让刘继卣又惊又喜,自己的画,竟然能在群众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这促使着他以惊人的热情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之中。

不管是何种题材,他都能信手拈来,且从技巧和思想上都契合了新时代的要求。

《奇怪的旅行》

连环画《兔子尾巴为啥这样短》

要知道,当时在许多人的眼里,连环画是俗文化,难登大雅之堂,刘继卣执着于此是牛刀杀鸡,是才情的浪费。

然而,他却抛弃了旧式文人墨客的生活志趣与高雅姿态,以"人民美术工作者"自居——

为了创作《穷棒子扭转乾坤》,他背上画板深入农村,"多次体验生活,画了大量速写,完成铅笔稿后又到农村征求意见,几经修改加工。"

刘继卣下农村写生

"我的画是给老百姓看的,要让他们看懂、受益。"

可以说,是刘继卣率先进入新连环画的创作之中,既展示了画家对时局的敏感,也展示了自己所学之长,并最终通过一部部作品确立了新连环画的典范。

也正是在他和其他连环画前辈的努力下,连环画升华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为当时娱乐方式匮乏的普通人带来了快乐与养分,也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创作者。

刘继卣等连环画家得奖获表彰

刘继卣,出了名的身手全面。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位"六边形艺术家"——他是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艺术大师。

《击鼓战金山》

《木兰跃马》

《荣宝斋画谱·刘继卣卷》序言中,就这样提及:"先生工写兼能,凡翎毛走兽、仙佛人物,皆可立成经典。"

他画美女,自成风景。

他笔下的美人,既非明清仕女的病态娇柔,亦非月份牌美女的甜俗艳丽,而是以工笔为骨、写意为魂,在飞动的墨线与沉着的色彩间,散发光彩。

他画动物,更是一绝。

虽然这些小写意的动物画,不过是创作之余修练笔墨的课业,但它们皮毛的质感,骨肉的张弛,眼神的灵动仍能让人感觉出勃勃的生机。

刘继卣的创作,从不满足于表面效果,而是深入骨髓的观察与表达:

他曾因在动物园观察老虎过于专注而弄丢孩子,最终靠工作人员才寻回;

他可以为了写生,去僻远的山野荒村生活、观察,并不以为苦;

他可以为一张画苦熬一个多月,废寝忘食,力求完美。

这种严谨刻苦,成就了他笔下"形神兼备"的艺术语言。

知名连环画家詹忠效先生曾经对我这样感慨:"中国画坛很难再出一个刘继卣,难得具有他那般灵气与天赋,更不具备他超越前人的拼搏精神!"

一手能画碎凌霄殿的金箍棒,一手愿描小放羊倌的破棉袄。

有才情,却不高高在上;有天分,依然精益求精——这便是刘继卣。

当那些重彩组画在美术馆的聚光灯下流淌着不褪的瑰丽,当泛黄连环画页在指尖翻动时撞开记忆的闸门......

很多人才猛然发现:刘继卣留给世间最珍贵的宝藏,其实是始终将自己视作"人民美术工作者",把自己钉在匠人板凳上的那颗心。

被主席夸奖的连坛第一人,

在看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绘画 孙悟空 天津 准确 瑞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