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年头用 Wi-Fi 信号也能成为 " 透视眼 " 了???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搞出来一项新技术,名叫 mmNorm,用和 Wi-Fi 差不多同频率的毫米波信号,再加上 AI 辅助,就能隔空看到墙后面、箱子里的东西。
让人直呼蝙蝠侠里的高科技走进现实。
还有人开始幻想用透视眼买彩票中大奖。
可能有些稍微懂行的朋友会质疑,会穿墙的雷达透视眼技术不是早就有了嘛,难不成现在是套个 AI 的壳子,想蹭蹭热度?
话可不能这么说。确实十多年前透视技术就存在了,平时地铁高铁安检处的安检机,也算得上是 X 射线 " 透视眼 ",包里有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图源:国家核安全局
但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还是有点缺陷的。
要么是透视 " 看 " 到的东西不够精细,只能整出个大概轮廓,要么是透视过程中会有辐射,得做好屏蔽措施才行,就比如现在的 X 射线安检机。
而这次 MIT 的新透视眼技术,算是解决了辐射 + 看不清的两大难题。
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 这个透视眼技术不光能看清箱子里面装了什么,还能很精细地把这个物体的 3D 图给画出来。
而且团队还把传统的 " 透视眼 " 技术拉来和新技术做了对比,结果也是相当惨烈。60 多个被遮蔽的物体,新透视眼的准确度高达 96%,而传统透视眼才有 78% 的准确度。
肉眼看得话个更是不能比,还是上面的那个勺子,大家自己自己看图体会吧。
甚至打个有点夸张的比方,在一个箱子里面同时放刀子、叉子和勺子,旧的技术可能只知道箱子里面有东西,而新技术能准确把它们给认出来。
而新透视眼之所以能看这么清楚,归根结底还是技术更牛了。
传统的雷达技术靠的是用雷达系统向看不到的物体发射毫米波,而被击中物体表面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回来。
可能已经有人看到端倪,用这个原理,透视眼只能 " 看 " 到正对着的物体表面,但凡有点犄角旮旯或者倾斜,都 " 看 " 不到,于是这也注定它只能透视看个大概。
图源:Abdel-Kareem Moadi, CC BY-ND
而新的 mmNorm 技术,在发射毫米波之后,会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让 AI 来判断估算物体这个位置到底是凹的、还是凸的,而且还会顺带把角度给估算出来。
只不过整个过程可能得久一点。。。
当然技术更先进,应用场景也会更丰富。
就像在透视过程中,它需要机械臂各个角度观察。那这时候,给机械臂上个夹子,就能让它自行操作,先确定里面物体形状,再随机应变抓取,这不妥妥的灾害救援机器人。
再比如把这个功能集成到 AR 头显,应用到工地或工厂里面,那工人也可以轻松看到视觉盲区背后到底是啥。另外,这么精细的透视眼技术,在海关安检、军事侦察等领域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前景归前景,目前这项 " 透视眼 " 技术还只是实验室成果,距离实际用上可能还得要一段时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人类对拥有一双透视眼的执着一直没中断过,从过去到现在都在一直精进透视技术。
早在 2015 年,同样是 MIT 团队,就已经已经搞出来个无线电信号 " 透视 " 的技术,它能穿过墙识别后面的人形轮廓并反射回来。
图源:Aly Fathy
而且通过比较发射和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当时搞出来的 " 透视眼 " 还能监测人的心率和呼吸变化。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 " 透视眼 ",石膏墙和木墙都能穿过,但遇上云层、雾霾或者泡沫墙的时候,就歇菜了。
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信号,遇上雾霾或者云层,它很容易被散射掉,导致最终接受不到什么信号,可不就跟 " 瞎 " 了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改用激光快速脉冲的方式发射光粒子或光子,还整了个新的算法,好测算单个光粒子或光子的运动。
最后也算是能成功透过云雾,看到了后面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时间,快的话一分钟就可以,慢的话可能得一个小时。
不光等这个透视眼技术能做到无时延的时候,或许在智能驾驶上还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毕竟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纯视觉,在雾和霾面前,都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总之,这 " 透视眼 " 技术是离咱现实生活越来越近。
如果哈,我是说如果~如果有一天,咱普通人也能用上这技术,你最想用来干啥?
我先来,跟开头那位兄弟一样,高低得去彩票店刮一天刮刮乐(bushi)。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