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静海区全面落实天津、甘肃相关决策部署,锚定 "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 目标,在东西部协作的壮阔舞台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 " 精彩答卷 "。
锻造产业 " 强引擎 " 激活发展 " 新动能 "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静海区精准发力,为镇原产业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立足镇原 " 土特产 " 资源,静海区全力推动肉羊产业发展,制定提质增效方案,建设 4 处万只肉羊良繁基地,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开展助企行动。
通过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帮扶甘肃新静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摆脱困境,为企业研发升级、正常运转提供源头活水,其生产线改造后产能翻倍,产品更是打入高端市场,年产值不断突破。
" 苹果 + 科技 "" 食用菌 + 生态 "" 绒山羊 + 加工 " 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300 亩现代化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运用创新技术,产出的苹果 " 香、甜、脆、鲜 ",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用品,并进入山姆超市、盒马鲜生进行销售。
开边镇的食用菌产业构建起生态闭环,年产值突破 6000 万元,带动 400 余人就业。绒山羊产业形成雁阵模式,构建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同时,静海区实施 " 引大引强引头部 " 行动,在镇原县引入山东聚广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1.2 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创新发展模式带动 6000 户农户种植,提供 120 个就业岗位,能够帮助务工者年增收 2 万元。建成的万吨果蔬加工厂,让镇原农产品实现华丽转身,年加工销售各类果蔬超 2 万吨,加工的冻干果蔬更是成为网销爆款产品。
同时,抓住 " 双碳 " 机遇,让光伏产业在镇原落地生根。静海区企业在镇原县投资 5000 万元的光伏支架制造项目即将投产,预计年产值 2 亿元,将有效带动 150 余人就业,填补了镇原光伏配套产业空白,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帮扶 " 金招牌 " 托起民生 " 幸福梦 "?
静海区打造特色帮扶品牌,将 " 帮扶清单 " 转化为群众的 " 幸福账单 "。
静海区落实劳务协作立体化工作模式,创新 " 订单式 " 岗位对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累计提供 8951 个就业信息,接待意向求职者 1.6 万人次,真正实现劳务协作 " 精细化对接 "。持续打响镇原护工 " 品牌,通过技能培训、大赛选拔,有效带动 1.4 万人就业,人均年工资性收入 5.5 万元,成为津甘协作的亮眼名片。
消费帮扶成效显著,三年累计完成金额超 8 亿元。严选 30 家优质企业、合作社作为重点供货主体,镇原特色农产品走进各大商超和平台。品牌建设实现突破,多个商标成功注册。跨区域展销招商活动签约项目 21 个,协议金额 37.6 亿元。
" 组团式 " 帮扶在教育医疗领域开花结果。静海区医疗团队建成肿瘤、眼科、口腔、医学美容 4 个特色诊疗中心,累计服务门诊患者 2.3 万人,手术及治疗 4100 余例,提升了县域医疗水平。
不仅如此,教育帮扶团队创新教学模式,推动静海区成职教中心、静海区第六中学分别与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镇原县第二中学结对,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课程体系优化到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镇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突破。
双方共同努力下,镇原县第二中学高考升学率提升 25%,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考升学率提高 4.57%,转段录取率达 98.8%。同时,增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静海区助力镇原县农文旅融合展现新貌,持续打造 " 黄土明珠 " 上肖镇翟池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石窟观赏等产业,景区年接待游客达 30 万人次。同时,针对镇原剪纸为原型的 " 剪云裳 " 系列服装进行品牌新品研发生产与宣传推介,收获广泛点赞。
开边镇解放村、屯字镇闫沟村、屯字镇白马村、新城镇郭沟圈村、方山乡贾山村 5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各具特色,均达 " 和美乡村 " 标准。其中,开边镇解放村荣获 " 全国宜居宜业和美村 " 称号,成为乡村振兴崭新样板。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