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07-13
3000万辆汽车利润不及丰田一家高,原因在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 IT 之家报道,日前,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 2025 贝壳财经年会上指出,中国汽车制造按理说是制造业中效益相对较高的,但今年截至 6 月的产值利润率仅 5%,三千万辆汽车卖出来的利润不如日本丰田汽车,它九百万辆汽车比我们三千万辆的效益还高。

这是想得到的结果,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因为,中国企业仍然行走在要规模、不要效益的外延式扩张之路上,试图通过规模扩张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结果,也就放弃了效益。放弃效益的后果,就是打价格战,最终谁也不赚钱,或赚很少的钱。

这不是汽车行业所特有的,长期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行业形成,几乎都是走的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之路,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上核心竞争力不强。尤其是汽车产业,突然从艰难跟随变成全面反超,如果不透过问题看本质,还真的以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了,已经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了。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依然是规模而不是效益,数量而不是质量。一旦行业进入平稳期,规模效应就将进入瓶颈期,薄利多销的模式也将出现严重问题,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

眼下的汽车行业,实际已经进入风险前期,过低的利润率,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一批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资金占有量比较大的企业,一旦出现一个环节的资金链断裂,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瘫痪。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反映。

事实也是,过低的利润率,确实已经让很多企业难以维继,从表面看,仍然保持一定销量,实际上,已经出现实际性负利润率,账面上的盈利,掩盖不了实际亏损的现实。相反,表面的浮华,有可能会使问题隐藏,一旦行业出现下滑,有些企业会瞬间资金链断裂。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不能只对着靓丽的销售数据盲目乐观,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吸取房地产市场教训,认真负责地对汽车行业的现状进行一番分析与解剖,看看中国汽车行业的问题有多少,严重问题有多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多少,从而未雨绸缪,早做应对,而不是听之任之,待出了问题再补救。殊不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刚刚得到缓解,离全面化解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汽车行业再出现问题,那就真的有点难以应对了。

而根据相关机构的分析,如果从单车利润来看,2025 财年丰田全球销量预计达 1040 万辆,单车利润约 2.29 万元。国产汽车龙头比亚迪,单车利润仅 0.94 万元,比丰田少了 1.35 万元。千万别小看这 1.35 万元,3000 万辆车子就是将近 4000 亿。如果中国汽车行业多出近 4000 亿利润,对汽车企业来说,该是一种什么景象。更何况,不少企业的单车利润还没有比亚迪高,甚至是生产一辆亏一辆。如此,又如何去与丰田比竞争力呢?

所以,面对中国汽车行业出现的利润水平不高,绝不能轻视,而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尤其在竞争性已经相当强的大背景下,低利润的问题绝对不能轻视,而必须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否则,今天的规模越大,明天的风险就越大。到时候,真的是谁也救不了汽车企业。中国汽车行业在积极超越是事实,中国汽车的低利润率也是事实。规模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杀敌于剑下,用不好,就会出现自伤。中国的汽车,核心竞争力依然偏弱,技术、品质、风格仍然需要提升,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真正进入先进行列,才能让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让数量与质量并肩前行。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丰田 瘫痪 朋友圈 房地产市场 中国企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