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7-13
乌中市集出明信片了!这里“卖葱也卖浪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两天,徐汇区乌中市集推出了专属菜场主题明信片。

" 画上的,是不是你家铺子?" 有客人递过来一张明信片询问蔬菜店店主邹佳成。他接过来细看——绿底金字的拱门、堆满新鲜蔬果的摊位、梧桐树下遛狗的姑娘,连他家铺子门口那盏复古小灯都被复刻得惟妙惟肖。

" 还真是!" 邹佳成却并不意外。摆摊四年多,他亲历着乌中市集先后与国际时尚品牌普拉达、祖 · 玛珑等展开跨界合作,如今推出明信片,是另一种跨界。暑假里,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来打卡,其中不乏老外,顺道儿买张明信片、盖个纪念章,举着明信片对照实景拍照。

" 免签政策红利释放,外国游客对上海本土文化的探索也有了新需求。摩登时尚之外,他们也想领略上海的日常烟火和市井风情。" 现场一名导游说,携程针对国际中转旅客推出的 " 免费上海半日游 " 项目,新近将乌中市集纳入了最新路线。

搭载城市生活感的菜市场成为展示城市魅力新窗口,邹佳成打趣:" 摊位都快成景点了,还有老外来问我中国菜怎么烧。"

有点儿 " 汪曾祺笔下 " 的乐趣

这张 " 写意 " 着邹佳成摊位的明信片,其画面是由乌中市集运营方新徐汇菜篮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菁创作的。

顾客们俯身挑选沾着晨露的葡萄特写,水产摊主利落地处理活蹦乱跳的鲈鱼…… "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里的氛围,为什么不让这些画面可以被记忆、被带走?" 李菁说。于是,团队决定用明信片的形式,把乌中市集的烟火气 " 邮寄 " 出去。

赵立荣 摄

乌中市集,本就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梧桐树荫最浓密的一段,红砖老洋房与网红买手店隔街相望,市集就像一方文化切片,将地道的上海生活保存下来。吆喝声、攀谈声、新鲜果蔬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浓缩成 " 原汁原味 "。

明信片采用 6 层套印工艺,顾客购买后可亲手体验盖章的乐趣。每张明信片自带 80 分邮资,写完就能直接投进门口的邮筒,寄给远方的朋友或留作珍藏。

现场一位导游介绍,涉及外籍游客的 " 免费上海半日游 " 路线共有 3 条,选择去乌中市集的游客占比 1/3。行程通常是上午 10 点左右从浦东机场出发,除了乌中市集,还会游览附近的武康大楼等。

00 后大学中文系学生子灵把明信片举到与拱门齐平的位置,镜头里虚实交叠的画面让她想起汪曾祺笔下 " 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 的乐趣,这儿更像是 " 文化打卡地 " 了。

邹佳成感受到客流的变化。" 有人原本没想着买菜,但走进来发现这里的特别之处,带上点荔枝、水蜜桃、甜瓜、西红柿走。"

" 菜市场+文旅 " 带来新命题

标准化菜场应该什么样?伴随着上海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 建设,诞生了丰富答案。菜场不止瓜果蔬食,更似一种生活收纳器,其价值被重新定义——比如乌中市集,通过环境改造、功能叠加、品牌延展,让收纳着市井生活的菜场成了一种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 菜市场 + 文旅 " 模式也带来新命题:如何既让举着相机走进来的游客满载而归,也让本地阿姨买小菜依然能获赠一把小葱。这需要城市管理者在流量与民生、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

走进乌中市集,明信片与邮箱的文创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并不喧宾夺主。商铺与顾客的日常交往依然有序。年轻女士询问:" 这把青菜够几个人吃?能放几天?" 摊主会记得老顾客的口味偏好,教年轻人怎么挑最甜的西瓜;温情在一声声 " 今朝的菜蛮新鲜 " 中传递。偶有顾客被服务台展示的明信片吸引,询问后又继续采买。水产摊老板乐呵呵:" 下次画只龙虾,我免费提供‘模特’。"

" 手指点点就送货上门的今天,我们希望让大家重新感受‘逛菜场’的魅力。" 李菁说,运营方对外界赋予的 " 网红效应 " 保持着清醒认识。" 乌中市集在顾客心中,是便民保供的服务场所。所有创新都要立足在服务市民日常需求的基础上。" 这是其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有的定力。

连日来,持续暑热与强降雨天气交织。但乌中市集的绿叶菜码放整齐,冷链运输的鲜肉准时到货,价格平稳品类齐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菜篮子 " 拎得轻松。

对于菜场 " 打开方式 " 的后续规划,运营方表示:" 如果能提升市民获得感,何乐而不为?"

常来买菜的阿婆周娣红,也买了张明信片寄给外地亲友。" 明信片用最轻巧的方式,传递了‘阿拉上海’的好日子。"

" 这里卖葱,也卖浪漫。" 一位顾客在明信片上这样留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汪曾祺 大学 携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