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早就听说过 " 脑机接口 " 这个词,但你可能很难想象," 脑机接口 " 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近?
在广州第一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药物和手术难以治愈的疾病领域,患者正在通过训练 " 意念 ",控制绑定在身上的器械,重新 " 站 " 了起来," 走 " 出病区。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架起了一座 " 通信 " 的桥梁,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意念。
从实验室到病床:
脑机接口技术重塑康复医学边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吴文告诉总台记者,作为国内首批应用该技术的医疗机构,珠江医院开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已经有两年多时间,相较于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提升。
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郭燕舞介绍,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需依托多学科协同创新(工科、计算机科学等),通过信息采集、分析解码与指令整合,构建闭环神经调控系统。该技术通过解码用户意图,编码外部指令,并传递至功能执行区,形成神经功能重塑的完整回路。该系统可绕过并替代中枢神经受损的区域,从而实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修复。
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不仅正在颠覆人们对 " 疾病治疗 " 边界的传统认知,更让不少人惊讶:明明几年前还只能在实验室实现、在电视里看到的脑科学技术,怎么就这么快就在临床实现了应用?
事实上,广东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重点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不过,要让一项前沿基础研究真正变成服务大湾区人的 " 超级外挂 "。关键还得是规划里的这一句 " 构建顺畅高效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像脑机接口这样看来有些 " 赛博朋克 " 的未来技术,也能因为它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被优先采购使用,加速其从实验室进入市场实战里迭代升级。
" 赛博朋克 " 照进现实:
脑机接口开启生命新可能
今天,在粤港澳大湾区,脑机接口不只在病房里让病人们重获新生,也在赛场上让运动员们重新焕发活力。
操控轮椅、个性化导盲 AI 眼镜等硬核 " 神器 " 的使用,让今年年底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残特奥会科技感打满。用最尖端的智能技术,帮助这些特殊运动员突破生理限制,实现更多展现自我的可能。为特殊运动员搭建最温暖的竞技舞台,这不仅是体育赛事的技术升级,同时也是对 " 平等、参与、共享 " 理念的一种深刻诠释。
在脑机接口联通 " 大脑 " 和 " 机器 " 的背后,大湾区企业的工程能力、高校的研发实力和医疗机构的临床经验也在为脑机接口成为先进技术搭桥铺路。
当脑机接口真正融入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 " 意念控物 " 的科幻体验,更是对 " 人类本质 " 的重新定义——让技术回归人的真实需求,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这才是科技服务于生活的真正意义。
来源:新闻联播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