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蜕变焕新归来的舞剧《白蛇》将于 7 月 26 日、27 日亮相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 · 寇克剧院,这部上海原创作品迎来在海外的首次亮相。8 月 1 日、2 日,知名舞者齐聚的《华人之光 · 芭蕾明星 GALA》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绽放熠熠星辉。在两份演员表中,孙佳勇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为华人舞者中的佼佼者,37 岁的孙佳勇 " 通关 " 了瑞士三大名团——苏黎世芭蕾舞团、巴塞尔芭蕾舞团、洛桑贝嘉芭蕾舞团。" 在欧洲 15 年的舞台经历,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各国舞者,尽管舞动方式截然不同,却又独具美感。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展现中国芭蕾的魅力,如何在舞台上寻找自己。" 他说:" 芭蕾不是‘精美而易碎的瓷器’,它可以生活化,直观表达当下人的所思所想。我渴望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这份感悟。"
拼一把,争口气!
"12 岁那年,我在大操场上做广播操时,被舞蹈学校的老师挑中了。或许这就是与舞有缘吧!" 孙佳勇原在辽宁学习舞蹈,后考入同济大学。在上海习舞四年,他的舞蹈技巧持续精进,先后获得了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的嘉奖。
按惯例,选手参加芭蕾比赛,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技艺,另一方面,也是让来自各大舞团和经纪机构的代表发现自己的才华。很快,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给他发来了邀约。" 那时候梦想着出去闯一闯!在上海的学习和比赛给了这么棒的机会,我更要走好通向国际舞台的道路。" 孙佳勇说。
2008 年底,瑞士苏黎世芭蕾舞团来沪演出《仲夏夜之梦》,孙佳勇又获得了单独面试的机会,被舞团总监海恩兹 · 史波利一眼相中。" 机会难得!苏黎世芭团发来了一份‘独舞演员’的 offer(职位邀请),跨过了群舞、领舞两个等级的门槛。而且这支舞团偏重新古典主义风格,与我所学的更合拍。" 几个月后,孙佳勇登上飞机,奔赴位于欧洲中部的艺术之乡。
" 可能是在辽宁和上海的求学阶段,我被保护得太好了,只需要专注于技巧动作的提升,其他都不用烦心。所以,初到苏黎世时,我反而感觉到了全方位的不适应。"21 岁的孙佳勇沉浸在全新舞蹈节目的繁重排练里,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乎全年无休。" 作为独舞,我承担了大部分演出的 B 角,需要重头排练的新节目太多了。身在异乡,我心里有一种执念——‘拼一把、争口气’。" 为了迅速赶上同级别的海外舞者,他连星期天都安排了加练。
A 角首秀前,骨裂了
2011 年春天,伤病不期而至。" 有一天排练中,我突然感到左腿有点疼。刚开始,完全没在意,以为咬咬牙能挺过去,后来越来越严重了。朋友知晓后,催我赶紧去医院检查,没想到竟是小腿迎面骨骨裂。" 孙佳勇告诉记者,与诊断报告几乎同时来到的还有一份团方通知—— A 角首秀即将到来。" 当时,我正在排练编舞大师威廉 · 福赛斯创作的芭蕾作品《精确所致的眩晕狂喜》。没想到,首演之前,A 组演员也意外受伤了。"
是抓住期盼已久的首演机会,还是退而养伤,选择权捏在孙佳勇手里:" 这么难得的机会,我没怎么考虑,就点头答应顶上。" 这部舞蹈作品以极度精准、高速的肢体控制闻名,极具挑战难度。" 首演上台,我几乎忘记了疼痛。但那股子兴奋劲儿,好像一瞬间就过去了。因为演完这场,我已彻底躺倒。"
" 疼,钻心的疼!" 剧烈的伤痛让孙佳勇暂时告别了舞台,他前前后后看了 7 个骨科专家,医生说必须休息 6 个月以上。" 但我心里急呀,怕在舞团掉队,所以稍微感觉好一点,就偷偷练功。我以为自己可以撑下去,但腿伤迟迟不见好转。"
在医生的严令下,孙佳勇不得不停下舞步。他再度审视自己的舞蹈能力,规划另一条艺术路径,2012 年去往巴塞尔芭蕾舞团。" 这个团以现代舞表演为核心,面试主要考察肢体的律动感、协调性,不强调大跳、旋转等高难度技术动作。" 他告诉记者,巴塞尔舞团在圈内有着 "NDT(荷兰舞蹈剧场)NO.2" 之称,看重舞者的古典芭蕾气质与线条感,而这正是他的强项。" 我的腿伤其实并没痊愈,但依旧过关了。"
" 在新舞团,我打开怀抱,像海绵那样吸收营养,尤其是音乐的深度理解、情绪外放表达。" 在孙佳勇看来,计划中的 " 过渡期 " 过得很充实,弥补了自己在艺术感悟上缺失的一课。" 舞蹈可以不再被置于放大镜下,而是追求音乐的视觉化,传达极致的感染力。"
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在巴塞尔边跳舞边养伤,孙佳勇的心思又活泛了。2013 年,他考进了闻名全球的洛桑贝嘉芭蕾舞团。" 贝嘉的风格深入到哲学层面。" 他认为,莫里斯 · 贝嘉是极具创意和争议的编舞大师,他的作品不仅把摇滚乐混搭莫扎特作品,还大胆取材印度、日本、中国等东方文化。" 起初,我难以进入舞蹈理念的核心,摸不准肢体表达的方式。为此,我读了很多资料,最后在东方神话中找到了部分姿态、手势的根源。"
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是上海舞台的常客。2013 年,舞团的现代芭蕾《马勒之夜》款款而来,充满想象力的舞蹈折服申城;2014 年,舞团带来阵容恢弘的交响舞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7 年,舞团携《魔笛》再度来沪演出。作为舞团主要演员,在海外打拼多年的孙佳勇数次回到熟悉的舞台:" 回家的感觉真好!"
不久前,孙佳勇离开了贝嘉芭蕾舞团,将工作和生活重心转移到上海。由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上海大剧院出品的舞剧《白蛇》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许仙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希望能完美呈现这个纯粹的情感故事。" 这几天,孙佳勇正在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排练厅与舞伴们合练,为即将到来的《白蛇》海外首秀打磨细节。他还透露,在 " 华人之光 · 芭蕾明星 GALA" 中,将带来自己编创的作品《未尽之言》。" 未尽之言、虚位以待,是我目前的状态,渴望尝试更多可能性。中国舞者要走得更远,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