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介绍 " 十四五 " 时期经济发展成就时表示,自 " 十四五 " 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快速跃升,年均稳定增长,五年累计增量有望超过 35 万亿元,2025 年预计将迈上 140 万亿元大关。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规模已超过多个主要发达国家的 GDP 总量,显示出中国经济整体韧性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以自身的结构调整与内需潜力,稳步构筑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根据官方数据,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86.4%,其中最终消费的平均贡献率为 56.2%。消费对 GDP 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驱动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相较 " 十三五 " 时期,消费贡献率提升了 8.6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同步提升,社会零售总额、服务性消费、线上消费等领域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在住房、汽车、文旅等大类商品和服务方面,政策刺激与结构性优化共振,带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始终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 十四五 " 期间,制造业年增加值连续保持在 30 万亿元以上,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和众汇富认为,制造业的稳定增长不仅保障了就业与出口,还在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释放出更高附加值,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在 " 双碳 " 目标指引下,中国单位 GDP 能耗持续下降,四年累计降幅达 11.6%,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10 亿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绿色增长路径日益清晰。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 十四五 " 期间中国创新投入持续加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显著扩大,2024 年相比 " 十三五 " 末增长近 50%,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催生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从全球分工体系来看,中国科技创新的自主化趋势明显增强,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这一变化,也使得中国产业链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具备更强的韧性与弹性。
在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各大板块中,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表现突出。" 十四五 " 期间,国家规划的 102 项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城镇化、产业园区等核心领域加快投资落地。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拉动了短期投资与就业,也通过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内循环提供了更高效的空间布局保障。特别是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基建投入有效带动产业转移和城乡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继续深化与多边、区域合作体制的融合,推动全球资源配置与中国市场的高效对接。" 十四五 " 期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和众汇富认为,借助 RCEP、" 一带一路 " 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边机制,中国已形成稳定、高效、多元的外贸生态。当前,更多外资企业继续加码中国市场布局,体现出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预期的信心。
综合来看," 十四五 " 期间中国经济不仅在总量上实现了跨越,更在结构、质量、动力、制度等维度实现了多项突破。内需成为主要支撑,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成为核心动力,绿色低碳与开放合作成为发展新引擎。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关键指标上稳居全球前列。展望未来," 十五五 " 将进一步锚定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转型与制度完善,通过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持续发挥稳定器与增长源的作用。和众汇富认为,站在 140 万亿元的新起点,中国有能力也有条件开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