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07-13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银行理财引入浮动费率机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银行理财产品正在经历重要变革。近日,招银理财率先推出一款含权类理财产品,首次引入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这款名为 " 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 期 " 的产品设定固定管理费率为年化 0.25%,若产品年化收益超过 4%,则在此基础上提取不超过 0.25% 的绩效报酬,总管理费不超过 0.5%。该产品开售首日即告售罄,反映出市场对费率机制改革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馈。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对产品透明度和利益绑定机制要求的提升,这一创新型管理费机制可能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公司在传统费率模式下形成 " 旱涝保收 " 的盈利逻辑,机构通过产品规模收取固定比例管理费,与产品实际表现脱钩。这种 " 重规模、轻回报 " 的模式不仅削弱了理财机构的投研积极性,也令投资者在收益不佳时仍需承担较高成本。和众汇富认为,引入浮动管理费机制有望打破这一局面,增强银行理财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绑定,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理财机构将更重视产品实际回报,主动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管理能力,推动行业整体从 " 规模导向 " 向 " 绩效导向 " 转型。

目前,除了招银理财已有动作,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内部测试浮动管理费方案,主要探索两种模式:一是固定管理费加绩效提成,适用于主动管理能力强、净值波动大的含权类产品;二是在产品净值低于 1 元时暂停收取管理费,回升后再恢复计提。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前者更能体现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在市场回暖背景下,亦有助于吸引偏好波动性产品的客户群体,而后者则体现一定的客户保障逻辑,适用于更稳健风格的产品线。这些探索不仅是收费机制的变化,更折射出理财机构服务逻辑与产品思维的根本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浮动费率机制并非银行理财首创。在公募基金领域,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在监管引导下上报业绩挂钩类基金产品,试图推动行业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类产品的核心在于费用与业绩之间建立联动机制,管理人只有在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时,才能获得更高报酬,符合 " 多赢 " 原则。而银行理财公司引入类似机制,说明其也开始从 " 管理资产 " 转向 " 管理收益 ",逐步融入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管理逻辑。

从监管角度看,浮动费率机制的探索与推广与近年来监管部门倡导的净值化转型、一体化监管方向高度契合。和众汇富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通过制度设计激励理财机构注重回报、增强责任意识,是推进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步骤。特别是在权益资产占比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投资者承担更多市场风险,对理财产品的管理能力和费率机制提出更高要求。若仍采取一刀切的固定费率模式,难以反映风险收益对价关系,也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

市场反馈也印证了这一改革方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尽管目前浮动管理费产品数量有限,但 " 招智睿远平衡 " 这类创新产品的快速售罄说明投资者已具备较高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未来,随着产品供给的扩展和投资者教育的加强,浮动管理费机制有望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常态化,推动形成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率的资管市场。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公司试水浮动管理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 " 旱涝保收 " 格局,构建起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更为紧密的利益纽带。和众汇富认为,这一改革不仅将倒逼理财机构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望推动理财产品创新迈向新阶段,为中国资管市场带来结构性优化。随着更多机构加入探索行列,监管政策持续配套,以及投资者理念逐步成熟,浮动费率机制有可能成为银行理财行业走向成熟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理财 银行理财 含权 银行理财产品 基金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