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
文 / 老 K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很多人患上抑郁后喜欢天天诉说自己的痛苦。
如果有人认同的话,他们会好受很多,假如有人觉得他们不难受或者不痛苦,抑郁症患者会立马着急证明自己多么难受。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每天仿佛钻进了抑郁症的世界中,从抖音、公众号、知乎,但凡有这方面资料的地方,他们都不放过。
甚至毫不夸张来说,有些人懂得理论比专业人士还多。但症状好转来说是一点变化没有。
那么为什么研究越深,反而越来越严重呢?
01、
当你不想好,也不会好,自然而然才会好
首先和大家说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和你的努力无关。
尤其在康复心理疾病这件事上面,你的努力非但不会给你带来帮助,甚至有时候还会帮倒忙。
著名的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先生,早年对强迫症的治疗绝对不比在看的各位少,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正好转是在他上大学后的偶然事件发生的。
所以森田正马曾说,心理疾病你想好也不会好,反而当你不想好的时候痛苦不会少,自然而然不知道哪一天就好了。
你越是在意它痛苦会越严重反而不会有任何变化。
2024 年的时候,《临床心理科学》杂志登了一项研究,这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和瑞士苏黎世大学一起做的,样本量还挺大。
这个研究跟踪了 582 个被诊断出中度到重度抑郁的人,就是想看看 " 对自己病情的认识程度 " 和能不能康复之间有啥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老是盯着自己症状,频繁上网查资料,还老给自己做诊断的患者,和那些不咋聊自己病情,更专心重建生活的患者比起来,抑郁复发的概率更高,症状持续的时间更长,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感觉也更差。
02、
快把那些康复理论丢了吧
有过强迫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不懂强迫症之前真的是太痛苦了。
不仅要承受症状的痛苦,还要忍受那种不确定的焦虑,因为过去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但突然有一天看到了网上各式各样的康复经验后,确定感找到了。开始有期待甚至希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虽然强迫症状减少了,但是对于理论的依赖会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经典的理论强迫症。
理论强迫是大家深入理解森田疗法的契机。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白森田疗法不是嘴巴上说一说,脑袋里想一想就能痊愈的。
森田疗法是一种实践体验的疗法,你能够体验到多少,才能够痊愈多少。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分析把焦虑给解决掉,通过思考就获得痊愈,这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对于深陷理论强迫的朋友我建议是:
咱就抱着 " 差不多明白就行 " 的想法,直接去好好过日子。要是咱陷入那种非得把理论研究透的怪圈里,就别再一个劲儿地钻研各种理论方法啦。啥书籍啊、资料啊,还有视频课程啥的,这些东西对咱来说就跟毒药似的,你越研究这毛病就越严重。咱干脆把这些都扔一边,直接去生活里干点实事儿。
那些症状最后都不是被你消灭掉的。
美国有个心理治疗师叫诺姆 · 奥斯汀,他有本特别经典的书叫《抑郁症与身份》。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特别关键的说法:" 要是一个人开始用自己的症状来定义自己,还在跟人交往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事儿,那这些症状就会从一时的状态变成固定的模式,最后变成这个人性格的一部分。"
书里还提到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跟踪随访了好几百个长期吃药的患者,发现那些把自己和症状紧紧绑在一起的人,最后越容易变成慢性抑郁。
奥斯汀说:" 真正的治疗,就是要让自己从‘我得了抑郁症’变成‘我不是抑郁症本身’。药该吃就吃,情绪该发泄就发泄,但可不能一直陷在‘自己有病’的想法里。"
最后我想说: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在 " 想怎么治病 ",却已经很久没有 " 生活 " 了, 那么你可能不是在治疗抑郁,而是在驯服自己变成病。
- END -
文章作者:老 K
老 k 简介: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从业 10 年,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 " 阿尔法心理研究所 " 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 110 小时 + (目前仍在进行),督导小时数:60 小时以上。
培训 / 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 60 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 50 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我是老 K。
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
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馆君啦!
点个【在看】,老 K 给你更多好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