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前天
2025年二季度经济学人问卷调查: 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 地方财税和汇率稳定是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李晓丹   实习生 周时进 胡雨彤 贺芊雨 邱天 / 文  2025 年二季度,在外需受冲击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下,经济 " 稳增长 " 政策持续加码。如何在 " 稳增长 " 与 " 防风险 " 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将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破局的关键。

本期调查显示:73% 的经济学家认为 2025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速在 5.0~5.2% 这一区间,60% 的经济学家认为全年 GDP 同比增速可以达到 5.0~5.3%;对于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主体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被认为最需要关注,达到 44%,民营企业(28%),居民债务(19%)。

与此同时,本期调查显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要通过多种路径来巩固托底政策效果:改善经济预期占比 28%,稳步增加居民收入(25%),优化购房政策、激活住房需求(17%),推动房企重组、化解债务风险(13%),拓宽房企融资渠道(9%),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建设 " 好房子 "(8%)。

经济学人调查由《经济观察报》发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受访者包括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权威经济学家。本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52 份。

外需和房地产冲击下,经济锚定 " 稳增长 "

  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合理的经济增速是必要支撑。2025 年一季度 GDP5.4%,上半年各项 " 稳增长 " 政策加码,二季度经济需要在出口受影响和房地产调整中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态势。本期调查显示:73% 的经济学家认为 2025 年二季度 GDP 同比增速在 5.0~5.2% 这一区间,13% 认为在 5.3~5.5%,各有 7% 认为在 4.4~4.6% 及 4.7~4.9%。与此同时,60% 的经济学家认为全年 GDP 同比增速可以达到 5.0~5.3%。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 90 天的关税暂停期内,抢出口和相关生产加快可能仍在继续,不过势头在逐渐降温,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且目前增长势头依然较为稳健,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将保持在 4.5~5%,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有助于稳定四季度经济增长。

西部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认为,今年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 5.4%,明显高于今年 5% 的经济增长目标,二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较快增长,4 — 5 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增速仍然较高;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6.1%,较一季度增速加快,预计上半年 GDP 增长 5.3% 左右,2025 年 GDP 增长 5.1%,四个季度 GDP 同比增速前高后低。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海外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对一篮子汇率贬值,叠加 " 抢出口 " 共同支撑我国外贸韧性,但下半年出口将随全球需求回落;内需方面,商品房的量价跌幅还在加深,土地出让收入继续承压;价格方面,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或体现价格目标的重要性抬升,但区别于过往以 " 去产能 " 为直接目标的供给侧改革,尤其考虑到当前总需求偏弱的现实,政策未必 " 一刀切 ";政策方面,与过往不同,本轮财政扩张并未伴随信贷增强,表明政策组合的力度及微观主体的预期仍待强化,地产政策不排除有新举措,但实效更取决于总量政策。

本期调查显示,在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收入,占比达到了 75%,对经济的预期占比 2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期问卷调查中,对于投资最集中的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占比 40%,科技占比 37%;在上一季度的调查中,占比最高的是科技,达到 50%,其次是大型基础设施,占比为 30%。

此外,对于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主体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被认为最需要关注,达到 44%,民营企业(28%),居民债务(19%)。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认为," 现在宏观数据不错,而且开局非常好,但是财政收入 2024 年整个税收呈现负增长 3.4%,靠非税收入支撑,未来财政收入可能依然会负增长,财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刘尚希表示,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的行为越容易出现变形,从这点来讲,现在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冲击上升叠加的双重问题,这个风险就非同小可。

刘尚希进一步指出,当前的宏观政策应进行适应性调整,其重点是扩大服务消费,特别是养老服务的消费,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建立基于 " 风险—行为 " 的宏观分析框架,深入观察居民、企业、地方的行为及其反应模式,为宏观调控提供基准。

汇率稳定是关键

房地产仍然是 2025 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指标。边泉水表示,房价仍面临下跌压力,房地产支持政策或进一步加大。5 月 7 日,央行宣布下调政策利率 0.1 个百分点和下调公积金住房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5 月 20 日 LPR 利率跟随政策利率下调 0.1 个百分点,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6 月 1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下半年房地产仍然处于筑底过程中。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要通过多种路径来巩固托底政策效果:改善经济预期占比 28%,稳步增加居民收入(25%),优化购房政策、激活住房需求(17%),推动房企重组、化解债务风险(13%),拓宽房企融资渠道(9%),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建设 " 好房子 "(8%)。

2025 年上半年, 汇率波动 、外贸关税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显著增强。

本期调查显示,90% 的经济学家认为,2025 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为 7.1~7.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但需要防止极端情况下的超调风险。王晋斌分析了几种可能的情况及组合:美国与他国协商成功与否、美国经济下行与否、中美贸易协商进展等,不同组合下人民币汇率表现不同,政策应对也需相应调整。王晋斌指出,如果美联储未来降息幅度超预期,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可能面临升值压力,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既有利于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又有利于出口和稳增长。

" 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是应对之策的关键一环。在贸易顺差预期调整的背景下,稳定人民币汇率,既能稳住跨境资本,又能借助一篮子贸易货币贬值利好出口,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动能。" 王晋斌说。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当前美元流动性过大(作为支付货币,美元占全球比重 48.46%,作为储备货币,占全球 57.8%),而且目前美国锚定美元、美国短期债券及定期存单的稳定币规模又是全球最大,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大,毕竟美国的 GDP 占全球比重为 26%;因此,配置过多的美元或美元资产,容易被美元信用绑架,过低的流动性容易导致汇率低估,过高的流动性则导致汇率高估,目前美元就属于汇率高估状态;当然,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出口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李迅雷建议,当前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账户的开放度,同时给企业和居民部门提供换汇便利;此外,还应该研究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立法,例如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如离岸、自贸区等)、一定的业务场景内(如 " 一带一路 " 跨境贸易、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等)试点人民币稳定币,并逐步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最终上升为法律。

近期关于稳定币的讨论持续升温。稳定币以锚定法定货币或资产为特征,旨在降低加密市场波动,但存在储备透明度不足、监管框架缺失等问题。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稳定币的核心属性引发争议,涉及货币与资产的界定、技术优势与传统银行体系的兼容性等问题。在货币国际化方面,稳定币虽在跨境支付中具有潜力,但其成功仍依赖于国家综合国力及信用支撑。稳定币更可能作为银行服务的补充工具,而非全面替代,并强调其跨境流通、数据管理及汇兑成本等挑战,未来在秉承开放心态的前提下,需审慎研究稳定币的应用,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

" 对于中国内地引入稳定币要秉持开放心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以稳慎的方式推进相关试点工作。" 管涛说。

今年上半年,尽管特朗普在 4 月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 " 对等关税 ",但美国三大股指均实现同比上涨,尤其是科技股领涨态势明显。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分析,在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凭借整体韧性,特别是强有力的劳工数据为美国股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桂浩明认为,科技股上涨说明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还是科技,这也是美股受到 " 贸易战 " 影响较小的原因所在,从这样的态势来看,未来美股继续上涨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今年 9 月美联储可能宣布降息,这会给美股上涨带来支撑,美国股市继续走出一段牛市。

最近,A 股也站上了 3500 点,桂浩明表示,A 股上涨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央行降准降息,流动性宽松效应持续显现;二是消费类等题材股也给市场带来了活跃度,这些经济新增长点在股市上也表现为题材板块轮动;三是从整体资产配置来看,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了资产荒的情况,股市成为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

" 从近期市场活跃度来看,过去银行上涨、其他股票下跌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整体市场呈现出题材股轮动的态势。另外一个市场活跃度的突出标志是成交量重新回到了 1 万 5 千亿以上的水平,在这样的市场表现下,A 股突破 3600 点还是有可能的。" 桂浩明表示,A 股能否突破 4000 点,有两个关键观察点,一个是实体经济的走势,这会为 A 股提供支撑,另一个是 IPO 节奏与质量的双重改善能否符合市场预期。

本期调查显示,59% 的经济学家认为 2025 年下半年 A 股会维持在 3500~4000 点,36% 认为是 3000~3500 点这一区间。

兼顾 " 稳增长 " 与 " 防风险 "

财政政策对 2025 年上半年稳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哪项政策效果最显著?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托举效果显著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专项债发行提速,上半年完成进度达到 49.1%,高于去年同期,保障了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第二,发行 " 以旧换新 " 相关超长期特别国债 1620 亿元,有效刺激了消费增长;第三,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约 1.8 万亿元,发行进度约 90%,释放了地方财政空间。

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表示,2025 年上半年财政发力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全年安排赤字率实现突破,达到 11.86 万亿元的政府融资增量规模;第二,上半年财政支出靠前发力,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促进消费、扩大投资、补充银行资本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三,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领域支出占比提升。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表示,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重点在于政府化债,预计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用途将更侧重于地方政府投资,更多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和铁路等领域。

2025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操作有哪些亮点?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25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在稳定增长、优化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政策定力不断增强,央行在 2025 年上半年稳步调节流动性,实现稳增长与控风险的平衡;二是结构性工具持续发力,央行加大再贷款、科技创新与绿色金融工具的使用力度,增强金融对中小企业、绿色项目和科技企业的支持,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服务经济转型;三是汇率管理灵活适度,在外部环境复杂、美元指数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央行坚持市场化原则,引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保持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2025 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仍有降准、降息空间,以推动信用扩张、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 程实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郭豫媚认为,2025 年货币政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多年来首次转向 " 适度宽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干春晖分析认为,上半年实施了 " 适度宽松 " 货币政策,灵活运用降准、降息和多种工具,稳定经济预期;同时,还创新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过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和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资本市场,增强财富效应。  

干春晖建议,当前消费信心仍弱,政策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尚显不足,需进一步强化对消费的直接刺激,遏制通缩预期。  

" 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 管涛说。

本期调查显示,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占比 33%),外部影响(25%),债务风险(20%),房价大幅下跌(18%),股市过快回调(4%)。与此同时,2025 年全球经济的扰动因素则主要是贸易摩擦(占比 70%),地缘战争(15%),大选或政治动荡(10%),金融风险(5%)。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二季度 GDP 增速实现 5% 以上基本无虞,但从结构来看,关税逆风下行业的冷热不均叠加物价走低,经济还是具有一定下行压力,应对下行风险需要财政政策加码消费与民生,如 " 以旧换新 " 力度持续跟上、优化及加大专项债使用;此外,还需要稳定企业预期与信心,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隐形壁垒,定向补贴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宏观政策如何在 " 稳增长 " 与 " 防风险 " 间重新寻求平衡,陶川建议,建立重点领域(房地产、金融、产能内卷)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坚持 " 标本兼治 ",既化解存量风险,又完善制度设计;同时,加强多边合作,如 RCEP、" 一带一路 ",可缓冲单边主义影响,兼顾开放与安全;此外,推动产业升级(如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降低对外需依赖。

陶川还指出,当前,众多行业都存在内卷问题,造成内卷的根本原因是,新兴产业在政策刺激下快速扩张,但缺乏市场出清机制,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虽然新兴行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实现成本下降,但企业将成本优势用于降价而非创新投入,导致技术进步异化为价格战工具;部分地方政府为保税收和就业,通过补贴、低价土地等方式保护本地低效企业,导致 " 僵尸产能 " 无法退出。

程实认为,要兼顾 " 稳增长 " 与 " 防风险 " 之间的动态平衡,其核心在于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统筹短期托底与中长期转型:一方面,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力度,加快专项债与特别国债资金投放进度,重点投向制造业升级、绿色转型与民生保障,同时推进地方隐性债务化解,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政策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则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性引导,通过再贷款、科技金融等工具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 同时,在监管层面,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协同发力,强化穿透监管,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 程实表示,此外,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节奏和方向的配合,提升市场沟通与预期管理,有助于稳定信心、激发活力,在不确定性中为经济运行提供更为坚实和可持续的政策支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室副主任邹士年表示,未来一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方向是:一,扩内需与促消费;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三是,风险防范与管理;四是,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本期调查显示,稳定就业的发力点包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切实的扶持政策(占比 54%),减税(28%),完善社会保证体系(28%)。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gdp 房地产市场 经济增长 房地产 房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