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然拉开帷幕
同学们纷纷开启了放松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群体防骗意识相对薄弱
诈骗分子也趁机进入了活跃期
榆林市已有多名中小学生被骗
以下是综合全国各地警方通报的
15 名学生遭遇诈骗套路的案例
请家长和同学们务必认真学习防骗知识
守护好自己的 " 钱袋子 "!
案例一(冒充游戏客服诈骗)
某校初三学生用奶奶手机登录王者荣耀时,游戏内突然弹出 " 系统提示 ",称其账号因未成年人登录触发风控,附带一个 " 客服 " QQ 号。添加后对方发来盖有 " 净网办 " 红章的通知,说不配合会被列入网逃,还会通知派出所到学校罚款。学生慌乱中按语音指引操作,对方先让扫一个 " 身份验证码 ",随后又以 " 解除限制 " 为由连扫 4 次码,每次支付金额不等,合计 8000 元。对方还说 " 明天必须补转 1000 元才能销案,否则立即上报 ",学生越想越怕,告诉姐姐后才知被骗,此时对方已撤回所有收款码并拉黑好友。
案例二(免费领游戏皮肤诈骗)
9 岁的林某用爷爷手机刷快手,看到一条 " 扫码 3 秒领永久游戏皮肤 " 的视频,私信对方后被要求开启视频通话 " 验证身份 "。视频里对方拿着一张 " 活动凭证 ",不断催促 " 快扫这个码,超时就没了 ",林某没看清是收款码,连续扫了 7 次,累计被扣 9196 元。爷爷拿回手机时,对方又发来一个 " 皮肤兑换码 " 让扫,结果被扣 400 元,此时视频突然挂断,好友也被删除。次日中午,爷爷手机接连收到 13 条扣款短信,共 9614 元,经查是对方通过扫码植入了自动扣款协议,林某累计损失 19210 元。
案例三(免费领游戏皮肤诈骗)
某校小学生赵某玩《和平精英》时,收到一条私信:" 恭喜获得限定皮肤,需通过快手验证领取 "。加 " 客服 " 好友后,对方让下载腾讯会议,说 " 要在会议里发兑换链接 "。进入会议后,对方以 " 验证账号是否为本人使用 " 为由,让赵某开启屏幕共享,随后一步步引导他打开微信钱包,先让截图余额 " 确认领取资格 ",接着索要支付密码的前 3 位,见赵某犹豫,又说 " 需要 6 位验证码才能解锁皮肤 "。短短几分钟,赵某父亲账户里的 6 万余元被分 4 笔转走,对方立刻退出会议并删除所有联系方式,等家长发现时,赵某的聊天记录已被对方远程清空。
案例四(免费领游戏皮肤诈骗)
学生陈某在快手刷到 " 元梦之星新皮肤免费领 " 的广告,添加昵称 " 鱼兔 " 的用户后,对方发来一个 " 任务清单 ",让拿家长手机完成 " 助力任务 " ——先关注 3 个账号,再分享 5 个群。完成后对方突然说 " 操作有误,触发了未成年人监管机制,会冻结你家所有银行卡 ",并发来一张 " 银行冻结通知 " 截图。陈某吓坏了,按要求连续两天转账 " 解封 ",对方第一天让转 3 笔 " 保证金 " 共 5000 元,第二天又说 " 解冻失败,需要再转 11000 元升级权限 "。7 月 3 日,家长查看账单时发现微信和银行卡有多笔支出,累计 16000 元,陈某才哭着说出被威胁转账的经过。
案例五(追星诈骗)
学生刘某刷抖音时,看到 " 宋雨琦私人 QQ 号泄露 " 的视频,便添加了视频里的 QQ 号。对方自称宋雨琦的律师,发来一张带红章的 " 报案回执 ",说 " QQ 号泄露案已立案,你因多次添加该账号,被列为嫌疑人 "。刘某害怕留下案底,按要求配合 " 洗清嫌疑 ",对方先让扫一个 " 证据提交码 ",随后又在视频里引导她打开家长微信,以 " 资金核查 " 为由转了 3 笔钱,共计 40000 余元。对方还特意叮嘱 " 这事绝对不能告诉家长,否则立即申请逮捕令 ",直到家长查账时发现余额不对,刘某才敢坦白。
案例六(免费领笔记诈骗)
7 月 7 日,学生吴某刷快手时,被 " 准高三学霸笔记免费领 " 的广告吸引,私信后被拉进一个快手群,群里管理员说 " 领资料需转至 QQ 群登记信息 "。进 QQ 群后不久,群主突然发公告:" 群内有人冒领资料骗钱,所有人需配合警方调查 ",并发来一张穿警服的人的证件照片,让添加 " 李警官 " QQ。吴某添加后,对方说 " 经核查你有冒领嫌疑,需转 5000 元到‘安全账户’证明清白,24 小时后返还 ",见吴某犹豫,又说 " 不配合就联系学校记过处分 "。吴某被迫用家长手机分 5 次扫码转账,每次转完对方都说 " 系统未识别,再转一笔 ",直到转够 5000 元,对方立刻拉黑好友,群也被解散。
案例七 ( 招小学生主播诈骗 )
朱同学在游戏大厅看到 " 招小学生打游戏素材,日结工资 + 送炫酷装备 " 的消息,添加对方 QQ 后,接到语音电话,对方自称 " 某平台主播 ",说 " 先带你领套装备试试手 "。对方让朱同学加入腾讯会议,开启屏幕共享 " 教你操作流程 ",先引导打开爷爷的微信,让截图 " 钱包余额证明账号活跃度 ",接着又打开支付宝,索要 " 短信验证码验证身份 "。朱同学念出验证码后,爷爷银行卡瞬间被扣 1 万多元,对方谎称 " 操作失误,需要再转 5000 元对冲才能退回 ",正准备扫码时,朱同学妈妈回家发现不对劲,立刻制止,此时已损失 1 万多元。
案例八(追星诈骗)
五年级学生王某用奶奶手机刷视频,在评论区看到 " 明星私人微信限时公开 " 的留言,添加后被拉进一个 " 粉丝群 "。刚进群就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 " 刑侦队民警 ",说王某 " 非法获取明星隐私,已涉嫌违法 ",还发来一张 " 拘留通知书 " 照片,威胁 " 不配合调查就抓你爸妈坐牢,全程不能让家长知道 "。王某吓得锁起房门,按对方要求先修改奶奶微信支付密码(对方说 " 要设置成指定密码方便核查 "),然后连续扫了 5 个码,共转 15000 元 " 作为保证金 "。直到奶奶买菜时发现微信余额为零,王某才说出被骗经过。
案例九(扶贫返利诈骗)
初中生赵某在小红书刷到 " 扶贫公益返现活动 ",帖子说 " 献爱心还能得奖励,捐 0.88 元返 28 元,捐 22 元返 222 元 ",附了一个二维码。赵某扫码捐了 150 元,很快收到 30 元返现,对方说 " 升级任务能赚更多,完成后返 3000 元 + 本金 ",并发来一个收货地址,让她用花呗在淘宝买 10 副苹果蓝牙耳机和 1 个索尼相机," 这些是捐赠物资,平台会统一回收,然后返现 "。赵某按要求下单后,对方说 " 24 小时到账 ",随后就被拉黑。因害怕被骂,赵某没告诉母亲,直到母亲收到花呗 14589 元的还款通知,才发现被骗。
案例十(追星诈骗)
小学生徐某刷到 " 添加明星 QQ 可进粉丝群 " 的视频,添加后,对方发来一张 " 警官证 ",说徐某 " 频繁添加明星账号,涉嫌扰乱他人私生活,已被举报 "。为 " 证明清白 ",对方让徐某拿父母手机 " 配合资金核查 ",先让截图银行卡余额,接着索要卡号和身份证号,最后要 " 短信验证码确认身份 "。徐某一一照做,导致 8000 余元被转走。对方还警告 " 这事记在你的档案里了,敢告诉家长就永久留污点 ",直到家长收到银行转账短信,才发现孩子被骗。
案例十一(免费领游戏皮肤诈骗)
小学生李某刷快手时,被 " 免费领全套游戏皮肤 " 的视频吸引,添加对方后,被要求下载 " 云闪付 " 和 " 远程协助 " 软件。对方发来了 " 公安机关传唤证 " 照片,说李某 " 参与非法领皮肤活动,家长的银行卡已被冻结 ",威胁 " 不配合操作解除,就派警察把你爸妈带走 "。李某吓得开启远程协助,看着对方在自己手机上操作,先是打开微信转账,又登录银行卡 APP,短短 10 分钟内被转走 5000 余元。对方删除好友后,李某才敢告诉家长,此时手机里的远程协助软件已被对方卸载。
案例十二(冒充熟人诈骗)
康同学收到 " 同学 " 微信消息:" 我姐出车祸了,在医院急着缴 5500 元住院费,我手机停机了,你先帮我转下,等下让我妈还你 "。康同学拨打对方电话,提示 " 正在通话中 ",对方又发来一张 " 医院缴费单 " 照片,催着 " 快点,医生说再不交就停药了 "。康同学情急之下,用家长手机转了 5500 元。当晚,真正的同学打来电话问 " 你下午找我有事吗?我微信被盗了 ",康同学才发现被骗。
案例十三(买卖游戏账号诈骗)
周同学刷短视频时看到 " 高价回收游戏账号,秒到账 " 的广告,私信后对方说他的账号能卖 258 元,但 " 必须通过正规平台交易才安全 ",并发来一个钉钉会议链接。进入会议后," 平台客服 " 让周同学先打开家长的支付宝、微信,截图余额 " 验证买家资金是否到账 ",接着说 " 卖家需要激活账户,才能收到钱 ",让他提供银行卡号和短信验证码 " 完成激活 "。周同学按要求做完后,对方说 " 24 小时内到账 ",可当晚家长就收到银行短信,卡内 20700 元已被转走,此时钉钉会议早已结束,对方也失联。
案例十四(中病毒诈骗)
小贺用奶奶手机玩 " 崽崽 ZEPETO " 时,有陌生人申请加游戏好友,说 " 检测到手机中了病毒,会自动冻结家长银行卡 ",还发来一张 " 银行风险提示 " 截图,恐吓 " 不处理的话,警察明天就来家里 "。小贺害怕了,按对方要求下载腾讯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对方 " 远程指导 " 他打开奶奶的银行卡 APP,先是 " 查杀病毒 ",接着索要短信验证码 " 解除冻结 "。几分钟后,对方说 " 处理好了 ",就匆匆挂断会议。直到奶奶去银行取钱时发现余额为零,才知道卡内 1 万余元已被转走,对方还曾威胁小贺 " 敢告诉奶奶,病毒会立刻锁死所有银行卡 "。
案例十五(冒充公安局诈骗)
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个 " 学习资料分享 " QQ 群后,被一名自称 " 卧底警察 " 的人添加好友。对方准确说出她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校,发来 " 立案通知书 " 照片,说她 " 涉嫌参与网络诈骗,正在调查中 "。石某吓得按要求将自己 5000 余元生活费转到 " 安全账户 "。随后,对方又说出她母亲马女士的姓名和手机号,威胁 " 你妈名下的银行卡也涉案,不转钱过来就一起抓 "。石某偷偷拿母亲手机,对方先让她关闭 " 短信通知 ",再用短信验证码破解支付密码,分 6 笔转走两张银行卡内的 25 万余元。对方还反复强调 " 这事绝对不能告诉家长,否则按抗拒调查处理 ",直到马女士接到警方反诈提醒电话,查询后发现银行卡余额清零,石某才说出实情。
警方提醒
致学生:暑假期间要时刻警惕各类诈骗陷阱,不轻易相信 " 免费领游戏皮肤 "" 明星互动 " 等诱惑,绝不向陌生人透露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也不要开启屏幕共享或下载不明软件。在网上遇到 " 账号冻结 "" 涉嫌违法 " 等恐吓时,千万别慌,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切勿独自操作手机,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致家长:要做好手机支付安全防护,关闭非必要免密支付,定期检查账单,绑定自己的手机号接收消费提醒。多和孩子沟通上网习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诈骗案例,让孩子明白 " 验证码不能给外人 "。若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并保存好转账记录等证据,减少损失。
致学校:以告家长书或家校群发送反诈宣传等形式,用真实案例警示学生和家长,重点提醒游戏诈骗、冒充身份诈骗等常见套路。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及时转发预警信息,鼓励学生遇疑向老师求助,开学后再结合假期案例巩固防骗教育,帮助学生筑牢安全意识。
来源 / 榆林市反诈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