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中国视野下的法国大革命史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9 世纪以来,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叙事和学术研究与革命本身一样,在各个时代成为了压倒一切的主流史学。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国内外学者先后分别从英雄主义、现代化、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或修正主义等角度展开法国大革命史叙事或研究。而在中国,法国史研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1979 年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的成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组织支持和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史家阿尔贝 · 索布尔于 1981 年来华讲学,对中国法国史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产生了具有深意的影响。当时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作为法国史研究的重镇,在学校的支持以及学界的协助下,展开和深耕于法国大革命史研究,而《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其厚重和创新的研究成果。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王养冲教授开始了这部著作的编写,前后历经数十载。2007 年,由王养冲、王令愉编著的《法国大革命史》上部(1789-1794)首次出版,标志着第一部由国内学者撰写的法国大革命通史类著作问世;2018 年,《法国大革命史》上部再版。2025 年初,完整的《法国大革命史》以三卷本的形式再次出版,它既是 " 继往 ",也是 " 开来 "。新版学术价值颇高,展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新版《法国大革命史》书写了自旧制度末期到 1814 年拿破仑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之间的历史。全书共七编,将法国大革命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旧制度末期、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热月党督政府时期、执政府时期以及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

《法国大革命史》(上),王养冲、王令愉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关于法国革命的起讫标志,国内外学界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讨论。王养冲在 1979 年就在《关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要将督政府至拿破仑时期纳入为大革命的组成部分。以此为主旨,这部《法国大革命史》在分期和对各个时期的描述上与之前诸多大革命传统史学著述不尽相同,将曾在大革命过程中主要党派的出现、消亡与相互承接为主要分期标志。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说,这种分期充分 " 体现出了大革命的反复性与曲折性 ",也有助于对每个时期由意识形态冲突所产生的历史复杂性与偶然性进行叙述,从而说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是各个党派群体政见冲突与同时期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简单地归因于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等之间的斗争与冲突。

在既往的大革命叙事中,普通民众的行动常常会与 " 煽动 " 和 " 暴力 " 等词汇结合在一起 , 而这部《法国大革命史》十分客观地叙述并评价了平民大众在革命中的行动和影响。它一方面驳斥了弱化人民群众角色的 " 侧滑论 "(在 " 精英革命论 " 的基础上,弗朗索瓦 · 弗雷与阿尔弗雷德 · 科本等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史学家认为,平民大众的参与导致了原本由精英领导的起义和阶段革命普遍失败),同时也注意与传统派的 " 暴力必要论 " 以及 " 资产阶级与人民同盟 " 等观点保持距离。例如该书对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其人以及雅各宾派的评价,以及通过对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综合叙述,向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理解与评判的视角。

《法国大革命史》(中),王养冲、王令愉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由此可见,《法国大革命史》并未与苏联范式和传统革命史学完全同路,也并没有轻易地接受来自修正主义的 " 反叛 ",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在中国的视野下构筑了独特的法国大革命史观。这一主旨的实现也得益于该书从大量史实出发,深入时代本身对革命人物及事件进行系统地评价,极力避免了 " 妖魔化 " 的误读。同时,该书更倾向于用 " 历史性 " 与 " 社会背景 " 等词汇解释或评价普通民众的行动,这也将对革命本身的讨论带离政治史的框架局限,带向了更为温和且更广阔的社会层面。

长久以来,政治变革一直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核心。新版《法国大革命史》尽管以党派更迭作为分期标准,但它只是将政治变革视为整体社会变革下的 " 微动 ",从而明确了一个认识:革命各阶段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改造政治制度,政治变革起于社会变革,更导向了更广泛的社会变革。这也是该书研究范式的基础。在首章中,《法国大革命史》详细铺垫了革命开始前法国社会的整体状况,其中包括了经济与思想文化等要素。这意味着法国大革命无意承认和保留传统社会,它将是一场综合全面的社会革命,要摧毁王权、特权和神权的 " 旧制度 ",建立新社会,引导法国走向现代。从经济层面看,革命既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各阶层利益冲突的复杂集合,也是激发城乡经济重构,推动农业、手工业乃至早期工业经济发展的契机。

该书对思想文化变革的论述更加深入,可以被分成两个层面。首先,思想文化层面的变革无疑是社会变革的组成部分。《法国大革命史》颇为关注各时期各党派在其他不同面向上的建设与改革,尤其是四大方面:文教、法律、宗教以及军事。同时,对于这些改革的作用,该书给予了颇为中肯的评价:尽管改革会因为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在一次次的改革中逐步确立并完善,推动了法国现代化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法国大革命史》认可这些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是各派别对 " 旧法国 " 进行的全面改造,进一步支持了 " 社会革命 " 说。而这些变革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性的,因为启蒙的世纪恰是反对 " 旧制度下宗教、社会结构、国家形式、传统、习俗等一切并进行全面批判的世纪 "。思想的变革又是社会变革的源头。该书通过突出这种断裂性以及彻底性,让读者对启蒙背景下大革命的激进社会实验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法国大革命史》(下),王养冲、王令愉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于此,《法国大革命史》的精彩之处便在于,在看似 " 断裂 " 之中,又未完全忽略各时期社会变革之间的细微继承关系。例如该书对君主立宪派、雅各宾派、督政府以及拿破仑等四个时期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完整叙述,明确了文教方面的三个共性原则:机会与公平原则、实用原则以及国家原则。该书既写出了不同时期教育政策改革循序渐进的过程,又表现出社会变革有时并不能完全脱离部分旧形式的残余而进行。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芝联曾在文章中回忆法国学者索布尔的来华讲学,索布尔经常向中国历史学者强调 " 历史研究中广博考证与批判精神 " 的重要性。如今以完整面世的《法国大革命史》观之,作者们正是扎实地践行着这一点:不仅力图全面而客观地为后世呈现法国革命史的精彩之处,也尝试着能够在多个层面上冲破非此即彼的固有历史思维,以中国学者自身的视野进行历史书写,并深化了综合性和实证性这一史学研究的传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拿破仑 法国 马克思主义 华东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