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坚守,零跑要当一个长跑型选手。
"30 年后如果零跑还在,C11 也一定还在。它要像丰田的卡罗拉一样一直迭代下去,把经典产品打造成品牌常青树。"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 2025 款零跑 C11 上市发布会上,一向内敛自谦的他情绪略显奔涌。他用一段充满诚意的演讲,分享了五个关于 C11 的小故事。
5 个故事的背后,是零跑造车十年的坚持," 不走捷径,不追潮流 ",也是零跑对品牌理念的坚守," 走适合自己的路,造用户需要的车 "。
朱江明的确不擅长 " 讲故事 ",即便零跑一路是在质疑声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也是点到为止,只用了短短 2 分 41 秒的视频做了一下回顾,主题叫 " 致每一个越来越好的你 "。
视频里,他说,"6 年前,别人问他,‘你不懂车,你造什么车’。3 年前,别人又说,‘零跑活不过一年’。"
每一次,他的回答是,以前的那些不被看好,让零跑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是零跑刻入 DNA 的坚守与目标。
" 回望过去,我们要感谢这些质疑的声音,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努力变得更好,今天大家看到零跑,会更多地说,零跑越来越好了。"
第一个十年,零跑完成了从 0 到 1 的阶段。2021 年初代 C11 入场时的质疑,到 2025 年全新 C11 入场时的叫好,零跑的路变得好走了,朱江明却说,还有很长的路要闯。
" 下个十年,下下个十年,经典永远在场 ",这是希望,也是承诺。
C11,零跑成长的最佳锚点
零跑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2021 年前,和 2021 年后。
故事的起点是 2015 年。彼时,朱江明在西班牙街头偶遇了一辆雷诺电动车,那一刻,他敏锐地嗅到了变革的浪潮,开始奔流涌动。
他带着在安防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创立了零跑汽车,再一次站在了创业的风口。
零跑应运而生,但开局却步履维艰。首款车型 S01 于 2019 年上市,但是新能源的浪潮还未被推至高处,再加上新能源补贴退坡,零跑 S01 销量未达预期。
朱江明一向坦诚。在分析零跑 S01 的问题时,他承认刚开始造车,产品、营销和品牌方面都存在问题。" 造车的学费比想象中贵得多。"
有了 S01 教训,2020 年零跑的第二款车 T03 上市之时,零跑内部路线开始变得清晰," 先把车卖出去,打开品牌知名度,自己内部去做成本控制。" 基于此,高性价比让 T03 销量一路攀升。
对于零跑来说,这并不足够。
因为,零跑创立的初衷,其中之一便是 " 造人民买得起的好车 ",虽然这个初衷也被质疑过。因为彼时的零跑,没有互联网巨头的光环,也没有传统车企的深厚根基。零跑,需要一款能够打进主流市场的好车。
朱江明善于找不同。在新能源风口被推到高点的时候,他让零跑耐得住寂寞,找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提出 " 技术普惠化 ",要造出好而不贵的产品。他还并大华股份积累的嵌入式研发经验移植到汽车领域,提出 " 全域自研 " 战略。
就像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2021 年零跑汽车全球首发 C11,故事发生转折,零跑 C11 上市 4 年卖了 25 万辆,从月销千辆到过万辆,销量持续攀升,并在高位保持。
可以说,C11 是零跑十年造车之路的最佳代表,也是零跑造车理念的最佳锚点:用技术、好产品,赢得用户口碑。
朱江明回忆起 C11 最开始的故事时,他依旧保持了坦诚," 大家可能不知道,C11 当年差点夭折。" 他身后的 PPT 上写着," 资金紧张,暂缓 5 个月 "。
5 个月,对于一天一变的新能源市场来说,太漫长了。但是,为了零跑的生存,朱江明和公司团队不停地开会,去研判 C11 是否等得起这 5 个月。
" 零跑首款车 S01 销量不佳、T03 在同步开发,叠加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低潮的到来,公司钱不够了,那时是真不够了。大家最终理性决策下,将 C11 的进度放缓了。"
进度放缓之后,零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做好 C11 这款车型。
" 虽然日子很难,但我也想清楚了两件事,第一 C11 是有市场的,必须做越级有竞争力的产品,15-20 万元的价格,要达到 30-40 万元的享受才能成功。第二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渡过这个行业的寒冬,一定会有未来。"
在遭受市场考验时,朱江明必须沉得住气,拿得住方向,让零跑能通往正确的路。
也恰恰因为想清楚了方向,零跑团队夜以继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零跑 C11 成功的答案,也在朱江明背后的 PPT 上能够找到,写着 " 疯狂堆料,用诚意打造越级基因 "。
当时,零跑 C11 首月盲订只有 3388 辆,朱江明笑称," 不及小米 YU7 的百分之一。" 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大家如果回顾一下 2021 年上市的新能源产品,到今天还能持续热销、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特斯拉的 Model Y,就是 C11 了。"
2025 年过半,凭借超 22 万辆的表现,零跑拿下新势力造车半程销冠之后,再次推出了 2025 款全新零跑 C11,毫不夸张地说,这款中型 SUV,是观察零跑成长之路的最好切片。
" 慢热车型,经得起大浪淘沙 "。
朱江明说,零跑 C11 正是靠口碑和信任逐步积累起来的销量,并用行动证明了," 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你,都将会成为越来越好的你!"
把目光聚焦在 " 人 " 身上
如果,只是把零跑 C11 的成功归结为," 疯狂堆料 ",那说明没看懂零跑。
在朱江明分享的 5 个故事里,他说零跑不走捷径,只走适合自己的路。" 造出好而不贵的产品 ",是零跑选择的合适的路。
但是,好而不贵,是一件 " 想当然 " 的事,零跑认为的好,能不能让用户也认为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朱江明讲了另外一个小故事,核心是 " 造用户需要的车 "。方法是有两个," 多想一点,多干一步,把细节做到位 ",和 " 从用户批评官到用户评价机制 "。
从 C11,到 C16、C10,再到 B10,零跑的车型,都循序了 " 人性化设计 ",零跑所理解的人性化设计是,哪怕只是一个纸巾盒,也要找到最应该存在的位置。
提到当初在打造 C11 的时候,朱江明再次强调," 下定决心要把这辆车救回来之后,我们又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来打磨 C11。"
零跑所谓的花心思打磨,是站在用户的视角,去审视研发的工作,这是对工程师的思维改造,也是零跑研发修炼的十年基本功,扎实,没有过度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
上个月小米 YU7 上市之后,不少人都在为许多小巧思拍手叫好,认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思维。实际上,零跑从 C11 开始,就已经开始这么为用户 " 花小心思 " 了。
" 我们为每一个物品找到了它最应该存在的位置。比如纸巾盒,比如雨伞,比如在中央扶手箱底部设计了暗格,比如车辆专属的手机支架,甚至我们为蓝牙耳机,都设计了专用存放区。"
朱江明希望,零跑团队所做的一切,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户去感受,他把这种打磨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此次,全新 C11 升级上市得到一致好评,除了涉及造型、座舱、续航、辅助驾驶、驾控以及安全六大维度,有近五成的核心零部件更新之外,在内饰和配置上,全新 C11 也彻底革新。
比如,取消现款三联屏设计,升级为 17.3 英寸悬浮中控屏。这个改变可以提现零跑 " 听劝 " 的特质。副驾屏是零跑 C11 做出来的概念,但是后来调研中发现,副驾屏的作用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 现在大部分的副驾屏,包括交互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真正的需求。" 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
所以,根据用户使用反馈,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的考量,全新 C11 升级配置了 17.3 英寸悬浮中控屏,同时搭载 Leapmotor OS 4.0 Plus 系统、8295P 芯片,融入 DeepSeek 和阿里的通义千问,语音交互体验更为顺畅。
其实,零跑并非一开始就能准确摸准用户脉搏的。2019 年,零跑 S01,虽然拥有独特的 Coupe 造型和不错的性能,但是设计风格比较前卫,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当时,零跑团队并不是气馁,而是进行更深层地思考," 用户需要的车,到底该是什么样?"
后来,他们找到了答案,就是 " 从用户批评官到用户评价机制 " 的转变。
朱江明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包含审美意义,也要和用户产生交集。他还提起了 2021 年做 C11 时的一场讨论," 在共创过程中,用户就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经理。"
C11 预售之后,零跑组织了一场用户共创,座椅怎么选、内饰质感怎么提升、细节配置怎么优化、开起来的感受要什么样等等,根据用户意见,最终决定新增了一款棕色的内饰颜色。刚刚上市的全新 C11,更是把这个共创选出 " 棕色 " 的质感和工艺,包括座舱与座椅做了全面的升级。
" 他们的声音直接塑造了产品。" 朱江明表示,现在,用户共创的机制,在零跑已经成了常态化的流程。
" 面向用户的路,才是最长久的路。" 这是零跑的另一个坚持。
" 当好一个技术型的企业 "
和许多汽车人一样,中国什么时候能自己造出豪华车,也是朱江明的目标。不过,他的目标,更为具体,让 " 豪华平权 " 成为可能。
豪华平权,就意味着造车品牌必须有掌控成本的能力,掌控成本,换个说法,就是要有技术筑基,全域自研的 " 护城河 "。
作为技术背景出身的企业家,朱江明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从创立之初,零跑就坚持自主研发智能动力、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技术。
如果回溯零跑十年之路,有一个很明确的标签," 朱江明与零跑,都是懂得变通的理工男 "。
朱江明不擅长讲故事,在以 " 你有故事,我有酒 " 著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里,零跑也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朱江明信奉一个原则," 技术改变命运,而非讲 PPT 颠覆世界 ",老老实实把技术和产品做好。
正是因为朱江明的技术工程师思维,零跑也是一个由工程师主导的科技公司。去年 12 月,朱江明带着六大核心研发模块的带头人,与 5000 多名工程师一同合影。十年,六大核心技术带头人,从创立至今无一换岗。
稳定的背后,就意味着零跑十年自研路线一直是稳扎稳打,十年磨一剑,零跑打磨一整套从芯片到算法、从底盘到架构的技术能力。2020 年推出的首款国产 AI 自动驾驶芯片 " 凌芯 01",就是零跑技术实力的重要里程碑,首次在 C11 上使用,累计搭载超过 30 万片。
智驾芯片只是零跑坚持全域自研的一个缩影。此外,零跑还打造了 " 四叶草 " 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成为零跑控制成本、保持产品高性价比的核心武器,还带来了 15%-20% 的成本优势。
" 很多人认为零跑是价格屠夫,但别忘了加几个定语,‘高品质、高配置的价格普惠者’,更准确些。" 朱江明希望,零跑能够通过创新,推动智能技术的门槛下沉,体验的上扬。
4 年时间,源于对全域自研的坚守,零跑 C11 能够从搭载首款自研凌芯 01 芯片,到迭代至 LEAP 3.5 架构,这是一条真实跑通、已实现上车的全域技术路线。
目前,零跑能做到 65% 整车自研率,除电芯与内外饰外,电驱、电控、底盘、整车架构、智能驾驶系统、座舱交互……几乎每一个核心技术模块,零跑都坚持自研自造。
可以说,零跑的每一次的成长,都对应着技术架构的一次跃迁。从 C10、C16、C11,再到 B 系列车型,零跑都以最快的速度,用更优方案替代冗余设计,通过技术优化成本让用户享受 " 越级满配 " 产品。
全新零跑 C11 也不例外,整车 48% 物理部件实现升级,软件全面革新,800V 平台、AR-HUD、大模型舱驾、杜比音响等豪华配置,真正实现了科技普惠。
此外,曹力还表示,零跑还把激光雷达智驾作为豪华平权的标准," 今年会有 50% 以上的零跑的产品都是带有激光雷达,都是带有高阶智驾。"
市场对零跑的自研技术的认可,就是销量的不断增长。其中,零跑 C11 以月销万辆,成为 SUV 市场保值率与用户口碑双优的 " 现象级产品 ",也验证了技术转化销量的闭环。
坚持全域自研,掌握核心技术,在产品上做到配置更高、品质更优,最终给用户提供真正好而不贵的产品。可以说,零跑用技术和产品,让自己留在了场上。
作为一名典型的工程师,朱江明在零跑 C11 上市的时候,破例说了一句很感性的话," 正如 C11,从差点放弃,到成为经典。" 这是坚守者的胜利,唯有坚守,才能穿透时间。
写在最后:
如今的零跑,成绩斐然。
2024 年,零跑全年交付 29.37 万辆,背后是 C 系列的热销。随着 B 系列的推出,零跑今年上半年完成 22 万辆的销量,最新月销量逼近 5 万台大关,连续稳居今年新势力销冠位置。
而且,通过与全球汽车巨头 Stellantis 集团组建合资公司,零跑也在向全球输出工程哲学,上半年在海外市场达成 2 万多辆出口销量。
朱江明对这个成绩打 70 分到 80 分。他说,在 C 系列更新后,B 系列扩充上量,零跑还有机会创造出更好的年销量成绩。
从长期来看,他认为,零跑还是在前进的路上,那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10 年,零跑还在,但各种疑问也还在 "。他还是会被问到,未来十年零跑如何走得更远。
他说,答案没有那么复杂,认定目标,做好自己,保持热爱,不断创新。" 我们越干越清晰,也越干越坚定 "。
为此,他提出了新的 " 目标 "。
"2025 年是新能源车的决赛阶段,将是新势力、中国传统车企、海外车企三者之间的正面对抗。红海竞争无可避免,零跑有信心完成目标。今年目标是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九,三年进入前五,每年进步一点。"
朱江明说,预计全年实现 5 万到 8 万辆的海外销量是可以期待的。除了扩容欧洲市场,零跑今年在东南亚市场也将进入全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 全球新能源车企前十 " 一定不是零跑的终极目标。不过,朱江明并不打算为零跑设置终极目标,他喜欢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了。
" 零跑要当一个长跑型选手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