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山
来源 | 博望财经
闻泰科技剥离产品集成业务有了新进展。
7 月 3 日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披露收购闻泰科技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最新进展,该项收购已接近完成。
来源:立讯精密公告
闻泰科技此次 " 战略性 " 地将产品集成业务卖给果链龙头立讯精密 , 交易完成后能否真正实现轻装上阵?聚焦半导体赛道是否明智?聚焦半导体会是一步好棋吗?
坚决剥离产品集成业务
绝对不能低估闻泰科技此次出售资产的决心,几乎涵盖了其产品集成业务的 " 家底 "。
2024 年 12 月,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 9 家与产品集成业务相关的标的公司股权及经营资产,转让给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双方随即签署了《出售意向协议》。
来源:公司公告
进入 2025 年,该交易进程推进加苏。1 月 23 日,立讯精密全资子公司立讯通讯以 6.16 亿元收购了闻泰科技旗下闻泰通讯的 3 家子公司 " 嘉兴永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以及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的 100% 股权,并结清了相关应付金额 10.805 亿元。三天后,首期款支付及标的公司交割手续完成。
3 月 20 日,立讯精密与闻泰科技正式签署《股权及资产转让协议》。协议约定立讯精密及立讯通讯将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涉及标的净资产 4.43 亿元,债权 41.31 亿元。
5 月 17 日,立讯精密通过收购进展相关议案,对交易标的范围及对价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交易总金额为 43.89 亿元,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6 月 5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部分业务,为这场资产转让基本画上了 " 句号 "。
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7 月 3 日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披露收购闻泰科技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最新进展,该项收购已接近完成。
导致这场 " 大甩卖 " 的直接原因,是闻泰科技在国际贸易摩擦中遭遇困境。2024 年 12 月 2 日,闻泰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 " 实体清单 "。在登上这份清单后,闻泰科技产品集成业务面临难以承接新项目订单的问题,核心客户(业内称为 "A 客户 ",可能是苹果)未再下订单,手机订单锐减。部分供应商出于谨慎考虑,对实体清单的执行有所扩大,存在个别供应商暂停向公司供应物料的风险,公司产品集成业务在采购端,尤其是境外物料采购遭受重大冲击。
闻泰科技表示,若维持现状预计 2025 年公司产品集成业务营业收入将大幅下滑。
对于出售资产的理由,闻泰科技表示,基于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未来公司将通过战略转型构建全新发展格局。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拟战略性退出产品集成业务,集中资源专注于半导体业务发展。
因此,此番 " 大动作 " 也被外界视为闻泰科技聚焦半导体主业、力图 " 换挡自救 " 的关键步骤。
一年亏了 28 亿元 经营承压
天眼查数据显示,闻泰科技成立于 1993 年 1 月,于 1996 年 8 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营业务是移动通信、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产品相关的技术研发。
产品集成业务一直是闻泰科技的支柱业务,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别实现收入 443.15 亿元、584.31 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高达 72.39%、79.39%。2025 年一季度,该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仍超过七成。
来源:同花顺 iFinD
那为何闻泰科技又会下定决心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呢?显然,问题并不简单。
除了前文提及的美国实体清单带来的冲击外,闻泰科技的经营承压也是重要因素。
近年来,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财报显示,2021 年到 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27.29 亿元、580.79 亿元、612.13 亿元,同比增长为 1.98%、10.15%、5.40%;而净利润则分别为 26.12 亿元、14.58 亿元、11.81 亿元,同比增长为 8.12%、-44.16%、-19%。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2024 年情况进一步恶化。闻泰科技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35.98 亿元,同比增长 20.23%,但净利润亏损 28.33 亿元,同比下降 339.83%,主要受产品集成业务亏损导致。这也是公司自 2016 年以来首次录得亏损。
细看公司两大主业:产品集成业务实现收入 582.70 亿元,占比近八成,然而毛利率低至 2.49%,同比缩水 5.74 个百分点,拉低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相比之下,半导体业务营收虽仅有 147.15 亿元,但毛利率高达 37.52%。
同时,闻泰科技的财务状况也不甚乐观。财报显示,2024 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金额 95.97 亿元,同比增长 30.50%;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余额合计 181.29 亿元,当期利息费用 6.93 亿元。出现了保有较多货币资金的同时还存在较多有息借款并承担较高利息费用,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进一步发现,截至 2024 年末,大股东闻天下集团质押比例达 48.38%,实控人张学政质押比例 45.95%,反映出公司存在潜在融资需求。
来源:公司年报
2025 年 4 月,闻泰科技公告拟终止部分可转债募投项目,并将约 28.46 亿元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性。由此可见,公司在资金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需求。
在此背景下,闻泰科技选择出售产品集成业务,意在卸下 " 包袱 ",全力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更为可观的半导体业务。
闻泰科技披露,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后,公司业务品类和营业收入将会大幅减少。不过,本次交易将提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交易完成后,2024 年年末负债总额将下降 85.45 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 5.95 个百分点,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将得到增强,为研发创新和产能升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025 年一季度闻泰科技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99 亿元,同比下降 19.38%;但净利润 2.61 亿元,同比增长 82.29%。
来源:公司一季报
聚焦半导体是一步好棋吗?
闻泰科技将产品集成业务剥离后,战略重心转向半导体领域。
从 2025 年一季度财报来看,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营收、的净利润、毛利率同比均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收入为 37.11 亿元,同比增长 8.40%,毛利率为 38.32%,同比上升超七个百分点,净利润 5.78 亿元,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 65.14%。
然而,闻泰科技发展半导体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主要与其 2019 年底收购的安世集团(Nexperia)紧密相关。此次收购形成了 213.97 亿元商誉,尽管历年减值测试显示无需减值,但 2022 - 2024 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和净利润下滑,若未来业绩不及预期,商誉减值将对公司利润造成较大冲击。
" 实体清单 " 潜在影响仍不容轻视,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安世半导体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依赖美国技术,实体清单或导致其在获取相关技术和零部件时面临更多限制,进而影响到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
半导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迭代迅速。面对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半导体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专利布局以及成熟的客户网络,构筑起了极高的竞争壁垒。闻泰科技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竞争力。然而,研发投入的增加会影响公司利润,若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商业效益,公司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此外,境外经营风险也需警惕。2025 年 1 月,印度闻泰收到印度财政部所得税司的问询,要求对 2021 - 2022 财年的相关事项作出说明,可能因违规行为面临罚款,将对公司业绩和声誉产生影响。
评级机构也表示了担忧。中诚信国际近期发布的评级报告中将闻泰科技主体信用等级及 " 闻泰转债 " 信用等级均由 AA 调整至 AA-。中诚信表示,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后,虽有助于降低公司债务及财务杠杆,亦导致业务多元化程度下降同时营业收入亦将大幅下降。公司半导体业务核心经营主体为并购的海外子公司安世集团,后续公司对安世集团资金调拨、经营决策等方面的管控情况有待关注。
来源:中诚信评级报告
二级市场上,闻泰科技股价一路走低。从 2020 年高点 171.24 元 / 股一路下跌至 24.06 元 / 股,跌幅超过八成。截至 7 月 14 日发稿前,闻泰科技股价报收 34.06 元 / 股,市值为 423.09 亿元。
来源:百度股市通
股东频频减持也持引发市场关注。6 月 5 日公告显示,股东无锡国联计划在 2025 年 6 月 27 日至 9 月 26 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 3% 的公司股份,原因是 " 自身经营计划需要 "。
自 2024 年以来,无锡国联已实施多次减持。此外,格力系股东、珠海融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减持了其持有的闻泰科技的部分股份。
未来,半导体业务能否支撑起闻泰科技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赛道中脱颖而出,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将持续保持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