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 3000 字 阅读约 10 分钟
*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 " 循迹晓讲 " 。
设置星标步骤:1. 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 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 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牵涉到 " 世界文明史 " 这类的话题,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大约脑子里都会想到动辄几卷的煌煌巨著,人类那么多年的沉重历史下,哪怕是写了很多字,想针对其中一个点进行深入的挖掘都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倘若选取一个小小的侧面,有节制地反映人类文明史在这个侧面的全部映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主意。芬兰学者努尔米宁所著的《欧洲地图里的世界文明史》就是一部这样不可多得的好书。无论是内容,插图还是装帧都兼顾了学术性和趣味性,用我的话说," 不论是认真读还是消遣都很棒。"
◇ 图为《欧洲地图里的世界文明史》在某平台上的评分
这本书说来简单,讲的是欧洲人的 " 地图开疆 " 史,本书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开始讲,那个时候的欧洲人眼里大约只有地中海世界,然后经过了和外族的联系,经过了自己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等等等等,欧洲人眼中的地图慢慢扩大,这个 " 地图开疆 " 的过程,本书叙述到 18 世纪的时候,当时的英国人已经有能力绘制出很详尽的世界地图了——大约马嘎尔尼给乾隆看到的就是类似本书最后亚罗史密斯世界地图一样的东西吧,但这些东西在乾隆看来 " 大抵是奇技淫巧 ",所以不屑一顾了。
◇ 图为 1819 年,阿罗史密斯绘制的波斯地图
◇ 图为 17 世纪法国制图师,让 · 巴普蒂斯特 · 诺林的世界地图
说起来 " 地图开疆 " 算是个蛮有嘲讽的典故,大概指的是某些人在地图上 " 遥领 " 某地为自己所有,诸如此类。也因为此," 地图 " 这个意向经常伴随着 " 狂想 "," 癔症 " 而带有颇多的负面色彩(比如元首的愤怒那个桥段里的地图君)。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到各种各样的地图,也都习惯了看到很多人在地图上挥斥方遒的样子,但绝少去想到 " 哪怕仅仅是作为道具的地图 " 是怎么得来的。生活在现在的人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一位很多东西就该是天经地义的,然而事实上并非这样。日心说的提出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而作为现代地图的形成,它经历的时间比日心说的提出久远得多,整个过程也曲折的多。换个角度讲,再没有什么比地图的演进更可以反映出人类,尤其是欧洲人是怎么认识整个世界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浓缩了整个人类历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和美洲的发现。
◇ 图为哥伦布发现美洲
◇ 图为阿拉伯地理学家制图学家伊德里西 1154 年所制世界地图
本书开始于中世纪早期,那个时候的欧洲被笼罩在基督教的氛围里,所以书中收录的一些早期中世纪地图都是以《圣经》的东方为主方向,也就是说,上方是东方。而在那个时候,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数学和几何学大约在制图者这里是失传的(最早的地图是来自教会,绝少有海员和数学家的参与),所以 O — T 地图一度大行其道。所谓 O — T 地图,大约是指用一个 O 型的环将世界围起来,环的外面会画非常多 " 不属于这个世界 " 的地狱,或者异族景象。而那个 O 中间用一个 T 去分割成三份,上面是东方的亚洲,一般会有伊甸园等等的物象,T 的左下角是欧洲,T 的右下角是非洲(其实也就是北非埃及一带)。至于这个 T 是什么,那自然代表着将亚洲欧洲非洲分隔开的水系了,红海,地中海,伏尔加河,诸如此类。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其实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拓扑地图。
◇图左为中世纪理想世界地图,图右为赫里福德世界地图,约公元 1300 年,一幅经典的 "TO" 地图,耶路撒冷位于中心,东向上方,欧洲位于左下方,非洲位于右侧
O-T 地图上有很多好玩的装饰,除了地狱和伊甸园,在地图的东方还装饰了传说中的亚历山大长城,以及食人的玛革异族。后来,随着人们的地理知识增长,或者说,人们本能地认为南方应该有一块和北方对应的大陆,所以 " 南方炎热不宜居住的土地 " 上的各种生物形象就充斥了稍晚一些的地图,比如独脚人,无头人,等等等等。
到了后来地图越来越加入了航海的因素,航海用的罗盘是以正北为主方向的,所以慢慢地,地图的主方向变成了正北,而且随着地图的航海用途逐渐增强,地图上会加入有漂亮装饰的风玫瑰,以及某个区域严格的风向标。那些传统的志怪因素仍然存在,但随着人们航路的开拓,这些怪物更多地只是作为装饰而非作为事实被人对待了。
◇ 图为托勒密的世界地图,1482 年在德国乌尔姆印刷
在公元 14 世纪和 15 世纪的时候,君士坦丁堡的学者重新发现了古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作,托勒密对于制作地图是有着详细的论述,包括投影,比例,等等等等,这些发现结合着水手们当时的经验,使得地图制作愈发科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浪漫的想象让位于科学之后,地图制作者所等待的只不过是新的地理大发现契机而已。
◇ 图为尼古拉斯 · 巴约勒的装饰世界地图
到了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年代,世界地图的制作者们加上了新大陆的内容。一开始,这块新大陆被认定为 " 和亚洲相通 ",再后来,意大利的亚美利哥认为这里是一块单独的大陆(这块大陆也因为他被命名为 America),但这块大陆究竟有多大,还是不为人所知的。很多那个时候的地图会把美洲大陆画成一个长条,这是因为那会儿人们对美洲的探索也只能局限在大西洋沿岸。再后来,尤其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之后,以及严格的经纬度测量之后,人们发现美洲大陆是非常大的,而且美洲和亚洲之间的太平洋,也是非常广袤的水域,经过诸如德雷克爵士,库克船长等一干人的探索,我们居住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终于被人弄清。
到了 18 世纪的世界地图,除了南极洲之外,已经和我们看到的地图没什么差别了,但那个时候,长途旅行仍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满足人类探索异域的好奇心,那个时候的世界地图上还是会画上喷水的鲸鱼,比房子还大的大象之类的物象,但这些就真的是纯装饰了。
◇ 图为 1457 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出资委托毛罗绘制的《弗拉 · 毛罗地图》,为了制图严谨,阿方索五世提供了当时葡萄牙航海所得的最新地理情报。两年后的 1459 年,威尼斯制图师弗拉 · 毛罗与其助手绘制完成《弗拉 · 毛罗地图》,这幅地图涵盖了当时全部的已知世界,被誉为 " 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 "。地图绘制完成后被送往葡萄牙,随地图一起寄送的还有威尼斯统治者给阿方索五世的叔父恩里克王子的信,鼓励恩里克王子继续支持航海事业,随后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建立起了庞大的船队,拥有优秀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探险家或航海家,推动了葡萄牙迈出了欧洲的大门,到未知世界进行冒险。
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整体的脉络,在我的叙述中难免挂一漏万,但也可以看出欧洲人的地图是如何从 " 浪漫到科学 " 的。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在 1500 年以后,是欧洲人发现了世界," 为什么是欧洲 "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被反复讨论过,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为科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任何的发明和理论如果被抛弃,不是因为得罪了统治者,而只是因为不符合事实。当然,欧洲有这样的科学意识也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但这样的精神在欧洲被贯彻的很彻底,部分原因是因为欧洲航海的传统,航海嘛,总要尊重自然规律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带着水手平安返航的海图才有保留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地图和海图了。
*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 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 UP 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 " 循迹晓讲 " 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