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星球 07-14
华强北AI眼镜90多元一副卖出白菜价,是在加速普及还是拉低行业标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有媒体实地探访华强北商铺发现,AI 眼镜的价格已下探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基础款仅售 90 多元,具备通话、听歌、听书、导航播报、听新闻及听翻译等基础功能;而支持拍摄功能的进阶版本,最低也能便宜到 200 多元。

这场价格革命,让智能眼镜从 " 科技尝鲜品 " 变成了 " 大众消费品 ",并迅速席卷全球市场。在华强北商圈,拖着登机箱的外国采购商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市场的狂热更是直接反映在销售数据上:2025 年华强北区域 AI 眼镜月均销量突破 1 万台,出口占比近 40%,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 1%。这一增长态势,让华强北逐渐成为全球 AI 眼镜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创新策源地。

然而,这场 AI 眼镜的狂欢背后,究竟是技术普惠的胜利,还是低价竞争的隐患?

图源:搜狐科技

从 " 一米柜台 " 到全球市场,

华强北 AI 眼镜成现象级爆款

在华强电子世界与赛格电子市场的黄金展位上,一场消费电子的 "C 位 " 的争夺战正在上演。

曾经风靡的智能耳机、手表悄然让位,AI 眼镜正成为 2025 年华强北新一代现象级的爆款品类。据悉,超 80% 的商户已经将 AI 眼镜列为核心新品,置于门店黄金展示位,市场内甚至涌现出数家超百平米的 AI 眼镜专营店。

回溯至今年 5 月初,有记者探访华强北时,还鲜见 AI 眼镜踪影,主流商户仍以 AI 耳机为销售主力。短短 60 天内,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现象正完美诠释了华强北供应链的 " 中国速度 "。当大厂 AI 眼镜概念逐渐被市场验证后,华强北厂商迅速整合现有技术方案,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在极短时间内推出平价替代品。这种 " 市场嗅觉 + 快速跟进 " 的组合拳,或许也正是华强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与此同时,相比动辄数百、千美元的同类产品,华强北 AI 眼镜呈现出 " 极致性价比 " 优势——基础款售价低至 90 多元,也有高端定制款,产品线覆盖从学生党到极客用户的全消费层级,真正实现了让大众以 " 白菜价 " 享受 " 未来感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强北 AI 眼镜的成功也受益于政策红利。

今年 6 月,中国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 55 国,推动大量外籍商务人士来华 " 淘金 "。华强北的 AI 眼镜不仅在国内市场引发热潮,更借助出入境政策红利与成熟跨境渠道,加速 " 出海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华强北日均接待超 7000 名外国游客。

从 " 一米柜台 " 到全球市场,华强北 AI 眼镜仅用短短数月就完成了华丽转身。

半路杀出的 " 华强北 ",

是加速普及还是拉低行业标准?

当华强北以 " 价格杀手 " 的姿态杀入 AI 眼镜市场,引发消费热潮的同时,也在行业内掀起了激烈争论:这种超低价策略究竟是推动了技术普惠,还是拉低了行业标准?

从社交平台来看,普通消费者群体展现出了比较高的接受度。有用户表示,"90 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通勤时听书、导航很实用,丢了也不心疼 "。还有一些用户更青睐翻译功能:" 出国旅游用这个翻译眼镜,基本没有沟通障碍 "。或许对这些普通用户而言,华强北 AI 眼镜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痛点,性价比远超预期。

不过,也有一些科技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则持保留态度。有消费者反映:" 不同店铺买的所谓同款 AI 眼镜,实际功能和性能差异很大 "。另一方面,产品的实际表现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一些用户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晒出 " 吃灰 " 的 AI 眼镜。

图源:闲鱼

但无论如何,在传统零售渠道,AI 眼镜尚未大规模普及,而华强北已率先点燃这场 " 智能穿戴革命 "。华强北证明了 AI 眼镜可以不是奢侈品,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体验智能穿戴设备。

然而,也有一些质疑者担忧低价策略可能会损害到行业的长期发展。毕竟在受访视频中,一位商家坦言:" 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只要对接成功就可以了 "。虽然这种 AI 眼镜确实降低了成本,但也可能导致行业陷入低端竞争,抑制真正的技术创新。

另外,让人忧虑的还有知识产权问题,华强北素有 " 快速模仿 " 的名声,如苹果 Vision Pro 推出后,华强北很快出现外形相似但价格仅几分之一的产品,但 " 很多功能实现不了 "。如果 AI 眼镜领域重蹈覆辙,可能会打击原创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行业标准缺失更是另一个隐忧。目前 AI 眼镜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评测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种混乱局面若持续,可能损害整个品类的消费者信任。当创新沦为简单的 " 功能堆砌 " 和 " 价格厮杀 ",行业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小结

不过,在这场由 90 多元 AI 眼镜引发的智能穿戴革命中无论是欢呼还是质疑,都是对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宝贵反馈。当华强北的商户们将又一批 AI 眼镜装上发往海外的货柜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一个产品的销售传奇,更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历史注脚。

当潮水退去,留下的会是遍地山寨,还是孕育出真正的国民级智能穿戴品牌?

答案或许就藏在华强北商户们当下的选择中。

文 /Vivi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

爆料投稿|

媒体合作|

往期精彩推荐

VR / AR 星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黄金 手表 智能耳机 供应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