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前天
从巅峰到坠落:一代SUV霸主破产,总负债超80亿,曾年销22万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记者丨见习记者何煦阳

编辑丨张明艳 江佩佩

国产 Jeep,正式宣告终结!

长沙中院的一纸裁定,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两年多的广汽菲克的命运正式画上了句号。那些怀揣 "Jeep 梦 " 的中国消费者,终究没能等到广汽菲克被救赎的曙光。这家 Jeep 品牌在华唯一合资车企,曾将美式越野基因与意式设计美学融入中国市场,却最终在时代浪潮中折戟沉沙。

广汽菲克宣告破产,总负债超 80 亿

7 月 8 日,广汽菲克公司管理人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因广汽菲克公司已无重整可能,根据部分债权人意见,经债权人委员会讨论,管理人已经申请长沙中院裁定宣告广汽菲克公司破产。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广汽菲克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处境,73.22 亿元的总资产难以覆盖 81.13 亿元总负债,最终因 " 不具备重整条件 " 黯然退场。在长沙中院的最终裁定中可以看到,广汽菲克 "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不具备重整、和解条件 "。

广汽菲克的崩塌,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合资车企在产业变革中的转型困境。当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突破 70%,当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占据半壁江山,当马自达 6、福特福克斯、奔驰 A 级等经典车型接连谢幕,燃油车时代的合资霸权正在加速瓦解。

SUV 霸主的高光时刻:年销量曾达 22 万辆

图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10 年,广汽集团与意大利汽车巨头菲亚特成立广汽菲亚特,但起初并未激起波澜,当时接连推出的菲翔、致悦等车型表现平平。直到 2015 年,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在全球范围内合并后,广汽菲亚特更名为广汽菲克,Jeep 品牌的入场才真正改写了市场格局。

彼时中国 SUV 市场正处于井喷期,消费者对 SUV 的热情高涨,Jeep 以 "25 万级唯一全路况高端 SUV" 的定位撕开缺口。其核心竞争力源自 Active Drive 四驱系统——能在 0.1 秒内完成两驱 / 四驱切换,适配 17 种驾驶模式,可轻松应对沙地、雪地等复杂地形。这种硬核性能让不少车主留下深刻记忆,有用户曾驾驶自由光征服库布齐沙漠和翁牛特沙地。

2015 年底,广汽菲克首款国产车型自由光(Cherokee)上市;2016 年,小型 SUV 自由侠(Renegade)和紧凑型 SUV 指南者(Compass)相继登场。广汽菲克用 " 三箭齐发 " 的产品策略,精准击中 SUV 市场爆发期。2016 年,广汽菲克全年销量同比暴增 260% 至 18 万辆,2017 年更是创下年销突破 22.2 万辆的巅峰纪录。

曾因 " 烧机油 " 质量问题被央视曝光

转折点发生在 2018 年,当年央视 "3 · 15 晚会 " 曝光的 Jeep 车型 " 烧机油 " 质量问题,成为该品牌由盛转衰的拐点。同年销量腰斩至 12.52 万辆,随后几年持续暴跌,从 2019 至 2022 年上半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 7.39 万辆、4.05 万辆、2.01 万辆、1862 辆。

另据投诉网站,广汽菲克 Jeep 系列还存在烧机油并导致熄火、变速箱无法加速和换挡、雨刮器断裂等问题。但广汽菲克的迟缓回应,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深层来看,这场危机暴露了广汽菲克在组织和技术上的系统性失误。

从巅峰到破产,广汽菲克犯了哪些错?

第一,作为合资车企,Stellantis 集团与广汽集团存在内部矛盾。

作为典型合资企业,自成立以来,广汽菲克在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均由外方主导,导致其对市场反应迟缓。

有知情人士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 2017 年广汽菲克的年销量达到 22 万辆的巅峰时,销售团队拿到的激励反而少于上一年,因为外方将年度销量目标从 2016 年的 15 万辆骤提至 2017 年的 27 万辆。不合理的考核引发渠道动荡。

更关键的是,一手打造了 " 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 Jeep"、" 活彻底 "、" 领略人生宽度 " 等经典传播的原菲克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广汽菲克总裁郑杰,在烧机油事件发生之后,于 2019 年 4 月 29 日被外方辞退,职位由 Max Trantini 接任,决策层动荡加剧管理混乱。

2022 年初的股比之争更是彻底撕裂了合作根基。当年 1 月,Stellantis 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持股比例从 50% 增至 75%,并表示 " 广汽集团与 Stellantis 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仍需经监管部门批准 "。但广汽集团当晚就回应,称此发布行为 " 未经我方认可 "。这场权力博弈最终导致合作破裂,为广汽菲克最终退出中国市场埋下伏笔。

第二,躺在功劳簿上的广汽菲克,错过了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浪潮。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广汽菲克的反应堪称迟钝。其在 2017 年销量巅峰期竟未推出一款新车,产品迭代严重滞后。有知情人士透露,外方总部的产品审批流程冗长,其产品规划委员会每年只召开两次,国产车型改款需经四大洲五个层级审批,导致 " 广汽菲克自由光改款拖延三年之久,错过了 SUV 市场爆发期 "。

更致命的是,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30% 的临界点后,广汽菲克仍将 90% 的研发资源押注燃油车。2021 年才仓促推出的指挥官 PHEV,因续航虚标、充电兼容性差等问题,全年销量不足百辆,沦为市场笑柄。

当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加速狂奔时,仍困守燃油车阵地的广汽菲克在 2022 年 11 月正式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接管并改造了广汽菲克广州工厂,用于生产纯电动汽车,但长沙工厂却经历 5 次流拍。有合资车企制造车间负责人表示,广汽菲克工厂设备以燃油车制造体系为主,燃油车专用设备的残值缩水率普遍超过 50%,转型新能源产线需追加数十亿元投资。相比改造老旧产线,车企自建智能化工厂性价比更高。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不无惋惜:" 如果当年牧马人能够实现国产,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坦克、捷途,吉普能 ' 独霸天下 '。一鲸落,则万物生。"

广汽菲克的退场,是产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今年 2 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突破 70%,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四大车企占据半壁江山;3 月,马自达 6、福特福克斯等经典燃油车接连停产。这组数据揭示的真相是: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壁垒正在瓦解,智能电动化重构了竞争逻辑。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座舱芯片市场中,中国厂商份额达 7.4%,同比激增 196%,首次超越外国巨头。当发动机、变速箱的优势被电动平台与智能系统替代,合资品牌的技术 " 护城河 " 正悄然瓦解。

面对变局,部分外资车企正努力寻找新的破局方式。如东风日产实施的 "RE:NISSAN" 计划,重组组织决策链条,中国区 CEO 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同时与华为、Momenta 合作研发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这些探索或许也为合资车企指明了方向——唯有打破组织壁垒、拥抱本土创新,才能在新赛道上重获生机。

"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广汽菲克,这个曾站在 SUV 浪潮之巅的品牌,最终成为合资车企转型困局的注脚,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你怎么看待 SUV 霸主广汽菲克的衰落?欢迎评论说说!

出品丨 21 财经客户端 21 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江佩佩 视频丨柳润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jeep 菲亚特 广汽菲克 suv 破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