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 22 时 30 分,伴随嘹亮的汽笛声,一列满载 30 个标准集装箱汽车配件和商超快消品的货运班列缓缓驶入位于西青区张家窝镇的天津国际陆港。这列凌晨 3 点从无锡南站发出的班列,仅用 20 小时便跨越千里抵达天津,标志着长三角至京津冀首条城际快速集装箱班列正式开通,一条联通南北的物流新动脉由此贯通。
" 这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更是一条产业协同发展的纽带。" 天津国际陆港总经理郭春宁表示,该班列采用 " 公转铁 "" 散改集 "" 门到门 " 模式,较公路运输可为客户节省约 15% 综合成本,凭借高效、环保优势成为企业新选择。未来,无锡南至天津国际陆港线路将实现每周 6 列的常态化运行,基本做到 " 朝发夕至 ",显著拉近两大经济区产业距离。
首开中欧班列 扩容亚欧陆路新通道
时间回溯至一年前,同样在 7 月 1 日,天津国际陆港见证了另一里程碑时刻:首趟开往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班列从这里鸣笛启程。该班列搭载 110 个集装箱、1129 吨价值 1506 万元的货物,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跨越 7800 公里,15 天直达目的地。
" 天津国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为京津冀进出口贸易搭建了新的物流平台。" 郭春宁说,这不仅扩容提升了天津联通亚欧大陆的物流通道,实现陆海互促互补,更为区域外贸增添了新动力。相比莫斯科方向的海运,班列运输时间节省约 30 天,其时效性与稳定性有效加速了订单交付和资金周转,特别契合高时效要求的外贸企业需求。
由河北陆港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国际陆港,位于西青区张家窝镇南站片区,依托原华北石油物资供应站铁路专线改造而成,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从规划落地到稳定运营。作为京津冀陆港集群枢纽节点,其立足构建联通京津冀的高效集疏运物流网络体系,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和国际陆路货运新通道。
运营仅一年,天津国际陆港 " 枢纽 + 产业 " 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货物月到发量突破 4 万吨,海铁联运占比达 30%,循环经济业务量月均增长 10%。
畅通物流网络 从中转站到产业链组织者
" 天津国际陆港布局南站片区,一方面因为这里处于京沪线核心位置,货运通达性强;另一方面作为天津西南部重要的铁路货场,场地开阔、铁路线密集,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条件。" 郭春宁说。
今年以来,京沪线支线延伸的 3 条铁路专用线,每日吞吐着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宗货物。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 3000 吨废钢经铁路专列运往唐山首钢;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玄武岩砂石料通过 " 公转铁 " 抵达天津,依托京津冀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建工程源源不断输送原料;从内陆运来的 2 万吨纯碱不仅供应南站周边的玻璃产业集群,还通过海铁联运经天津港远销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在这里,废钢循环、矿石 " 公转铁 "、纯碱海铁联运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成本降低了 15% 至 20%,不受极端天气影响,运力充足且稳定。" 郭春宁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废钢运输量稳步攀升," 绿色物流 + 循环经济 " 的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公路运输的能耗难题,更让相关企业获得了稳定的低成本原料供应,实现跨区域产业协作共生。
作为河北陆港集团重点打造的京津冀陆港集群枢纽节点,天津国际陆港还肩负着联通区域物流网络的重任。凭借天津南站的区位优势,这里的国内班列如同一条条经济动脉,将京津冀地区与国内各大经济板块紧密相连。
" 我们不仅是中转站,更是产业链组织者。" 郭春宁举例,为赛达工业园企业定制的 " 厂港直连 " 方案,就实现了 " 零仓储 " 运输,大幅压缩了物流时间。
今年以来,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号召,天津国际陆港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对接,着手开通铁路快线,拓展国内物流网络。郭春宁告诉记者,从无锡南到天津的铁路快线,可以实现 " 当天发、当天到 ",有效服务长三角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
西青区交通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持天津国际陆港建设,进一步增强天津国际陆港的综合承载能力和通道运输能力,探索开行更多国内城际班列,构建 " 通道 + 枢纽 + 网络 " 的高效运输体系。
(记者 马立杰 摄影 戴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