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就是助力万家灯火。
笔者过去对于这句话只得其意,不知其形,直到 6 月底的志丹之行。源头系 2025 年初省市场监管局与陕西农信合作的 " 秦增信 " 项目,主要用于解决 " 小个专 " 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
距离项目开始试点 3 个月后,我们乘车前往试点之一的 " 陕北小城 " 志丹县,该县常住人口不过 15.3 万,仅是西安人口的 1%。虽说是座山中小城,志丹县的道路运输却极为繁忙,路上不少重卡通过,下高速口同样可以看到成排的重卡停留。
打听后才得知志丹属于延长石油的重要油气产区,因此有近万名延长员工在工厂工作,他们日常的消费需求为这座小城带来不少活力,直观的展现就是街道两旁众多的街边小店,官方统计的数量是有 2000 余家中小微经营主体(持有营业执照),我们的记录就从这里开始。
01
返乡置业:夫妻店的故事
2023 年,曹荣、谷霞(化名)夫妇决定结束打工生涯。
过去的 18 年间,作为家中顶梁柱的曹荣是一名货车司机,辛苦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加班、久坐,让身体落下了腰痛病根。步入中年后腰痛愈发严重。
2023 年曹荣身体最终还是不堪重负,不得不休假半年,专心在家养伤,这次伤病成为夫妇俩认真思考未来的契机。
现实的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两个儿子都逐渐步入高中的学业关键期,需要家长更多关注和引导,而且孩子从小就一直留守,夫妇俩深感需要弥补缺失的陪伴;二是他们意识到在外打工很难攒下足够的积蓄,两个儿子未来上大学、买房的开销会更大。
深思熟虑后,夫妻俩决定返乡置业自己做 " 小老板 ",做出两个安排:先是买辆卡车,让丈夫曹荣依然干最擅长的事,之后再给妻子谷霞开一家面皮店,赚的钱可以补贴日常家用。
之后启动资金成了关键问题,以夫妻俩朴实的想法,唯一的途径就是向亲戚借钱。卖了不少面子后,他们凑齐了 20 万购车款和 6 万元开店资金。
因为人厚道,夫妻俩的生意都不错,经常从早 7 点忙到晚 11 点,虽然忙碌,收入却比打工时更可观。
然而,开店不久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还债。
情况很巧合,当时借钱的亲戚自己家里出现的问题,急需 4 万元周转,但夫妻俩已经将钱交给房东,门店刚营业同样没有足够现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这笔钱夫妻俩甚至一度考虑要不要重新将面皮店卖出去,直到陕西农信志丹联社的工作人员进入门店。
当时为确保 " 秦增信 " 能够精准赋能每个工商户,陕西农信志丹联社同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挨家挨户对在册个体工商户进行政策宣讲与授信。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夫妻俩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录入信息,两人共获得 6 万元授信额度。授信完成第三天,他们便找到工作人员办理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 那天他们(陕西农信志丹联社工作人员)一直教我用手机操作,大概就是三四分钟吧,钱就到账上了。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这笔钱,我们小店说不定就已经关了,那时已经借遍了亲戚,没法再张口了 "。谷霞接着说:" 现在凭借这家店,我一个人基本就能覆盖家里的日常开销和娃娃的学费。"
曹荣夫妻的故事在志丹并不是个例,他们旁边的香菇面馆同样是家夫妻店,2023 年返乡创业时依靠网贷进行维持,利率在 9% 左右,使用 " 秦增信 " 能极大地降低他们的资金成本;新开门的理发店因为房屋续租,仅需 4 万元进行周转,秦增信同样帮了大忙 ……
相较动不动千万、百万级别的资金体量,这些几万、十几万的贷款数额或许显得 " 微不足道 ",但对于扎根街头巷尾、维系一家生计的小店来说,这笔钱的分量却重若千钧。
02
" 唤醒 " 数据:深度下沉
" 秦增信 " 精准滴灌的正是这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完全覆盖的 " 毛细血管 "。
曹荣夫妻们返乡置业过程遇到的坎坷,体现过去 " 小个专 " 融资主要面临两个困境:一是融资途径大多属于个人贷款,额度低,资金成本高;二是大多数放贷必须线下进行,不适应 " 小个专 " 灵活经营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痛点,2024 年 10 月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陕西省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及判定条件(试行)》,文件便是依据登记注册、信用监管、税务、社保等数据,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类,作为后续精准赋能打好基础。
12 月省市场监管局与陕西农信签订的《深化政银合作 服务企业发展 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打造 " 秦增信 " 平台,推出 " 秦增信 " 数字普惠贷款产品,意在破解 " 小个专 " 融资难题。
该平台基于 " 秦 V 贷 " 小微数字普惠贷款体系,深度融合市场监管部门数据,从归集数据中筛选 5 个数据主题、10 个数据维度、298 个数据指标项。
再通过联合建模的方式,开发出 " 市监局个体工商户评级分类模型 + 陕西农信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模型 " 双向融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创新推出 " 秦 V 贷 · 秦增信 " 数字普惠贷款产品。
产品具备 " 线上 + 线下 " 双模式,纯线上额度最高 20 万元,线上线下一体化额度最高 200 万元,实现对 " 小个专 " 的多层次、差异化服务。
2025 年 3 月," 秦增信 " 在志丹、金台区等 15 个县区率先开启试点工作,目前,全省试点地区共授信 36938 户、金额 16.05 亿元,用信 8486 户,金额 4.97 亿元。
其中我们更愿意关注 " 首贷数据 " 这一维度。主要原因是 " 小个专 " 主体基本对应街边的面馆、理发店、烟酒副食小店等。小店经营者基于传统观念对于 " 信贷 " 持有保守态度,因此推广工作并不容易。
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注意到秦增信的首贷用户占比已经达到 19.5%,志丹县首贷比例则是提升至 34.13%,意味着其正在触达此前金融服务的盲区,标志着普惠金融在县域的深度下沉,这也是逐户走访建档真正的意义所在。
深度下沉的另一鲜明特征是对 " 城镇主体 " 的覆盖。
同样是以志丹县为例,18 个分布网点中共有 10 个属于城镇基层网点,其中分布 1503 个 " 小个专 " 主体,占总体的 28.33%。为确保秦增信能真正惠及小微主体,陕西农信志丹联社将其作为重点对象一一走访,目前已经完成走访 915 户实际运营主体,走访率达到 60.88%,其中共完成授信 217 户,用信 27 户。
03
民营经济:两年六千亿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近些年陕西农信通过坚持支农支小经营定位、深化增户扩面服务模式、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举措,有力支持陕西民营经济 " 做大做强做优 "。
最为直观的数据是 2023 年— 2025 年 6 月末,民营经济领域累计投放贷款 6914.38 亿元,提前并且超额完成陕西农信于 2023 年定下的 " 三年五千亿 " 目标,进展如此迅速,与陕西农信的系统性布局密不可分。
一是锚定省级重点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大局。
这部分主要是围绕省级重点产业链,先后打造 " 钛金贷 "" 畜牧贷 "" 茶叶贷 "" 惠民果业贷 " 等 30 余款产业链等专属产品,实现定向赋能,已经累计向重点产业链名单企业投放贷款 251.30 亿元。
此外作为陕西 " 一链一行 " 的重要参与者,陕西农信已成为 7 条产业链主办行和 3 条产业链主要参与行,当年向 "34+8+8" 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721.72 亿元。
二是紧扣地方特色产业,全力服务县域经济。
2023 年 "3+X" 农业特色产业工程和 " 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 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后,陕西农信进一步编印《陕西农信县域经济调研汇编》,并逐县(区)制定 " 一县一策 " 和 " 一县一业 " 农业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案。
例如陕西农信的富平联社 " 富羊贷 "、兴平联社的 " 辣椒贷 "、合阳联社 " 洽鱼贷 " 等产品,(详见:《乡村金融再观察:陕西农信如何 5 年 6000 亿?》)均为地方特色信贷产品,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推动 " 全域科创 ",打造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
当大多数金融机构将目光聚焦于西安时,陕西农信则重点关注 " 西安之外的全域科创 ",此前已经完成对陕西 9 市的全覆盖。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陕西农信支持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1267 户,贷款余额 158.74 亿元。支持 " 秦科贷 " 高新技术企业 818 户,贷款余额 105.13 亿元;支持 " 秦科贷 " 拟上市培育企业 33 户,贷款余额 11.28 亿元。
高效助推民营经济成长的同时,陕西农信保持了两大初心:
定位精准,服务小微: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 3377.90 亿元,较年初增加 209.09 亿元。当年累计发放贷款 1614.56 亿元,累放同比多增 177.93 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类贷款 90.47%;当年累计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企业类贷款比例为 95.42%。
规模攀升,力度不减:2020 年开始,陕西每年民营经济贷款始终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 " 三年五千亿 " 目标提出的首年(2023 年),金额就达到 2654.9 亿。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 6 个月,陕西农信就已经累计发放 1614.56 亿民营经济贷款。
行文至此,基于中国民营经济贡献 50% 以上的税收、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 90% 以上的企业数量,我们认为:陕西农信的 6914.38 亿金融 " 活水 " 的支持,不但是践行金融 " 五篇大文章 "、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实践,更是托举起了千家万户的生计与梦想。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