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解夏
编辑 | 韩成功、王东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办的 2025 海上风电大会在大连召开。
会上,80 多家风电产业链企业达成《辽宁共识》,致力于将辽宁打造成世界级风电产业中心。同时,《辽宁省发展海上风电构想》正式发布,明确宣告将全力打造驱动东北振兴的千亿级海上风电 " 蓝色引擎 "。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全球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从 2025 年的 1600 万千瓦增至 2030 年的 3400 万千瓦,累计新增装机 1.56 亿千瓦。
2024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了辽宁省 1310 万千瓦海上风电建设规模。目前,部分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未来,辽宁将形成渤海湾和北黄海两个超 500 万千瓦规模的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和产值超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
3000 亿建海风项目,产业集群初现
辽宁 131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分为省管海域 700 万千瓦(大连 200 万、丹东 350 万、营口 70 万、葫芦岛 80 万)和国管海域 610 万千瓦。
项目启动至今,大连、丹东、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市沿海海域风电场,分别由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招运(辽宁)新能源、中国三峡、国家电投、中电建、华电集团、中广核等电力开发企业获得,部分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这些项目总投资约 3000 亿元,预计年产值超 1000 亿元,税收超 200 亿元,将带动产值超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
辽宁在 131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加持下,正逐步显现出 " 产业集群效应 "。
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1310 万千瓦项目不是简单的装机容量堆砌,而是系统性的产业布局,将推动辽宁风电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以太平湾风电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采用 " 风电电厂 + 装备园区 " 双轮驱动模式,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项目落地的效率。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带动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以鞍钢为例,其不仅为风电设备提供高品质钢材,还在开发风电专用钢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这种 " 风电 +" 的模式,正在成为辽宁传统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上风电大会上达成的《辽宁共识》,也再次强调了 " 集群化发展道路 " 的重要性。《辽宁共识》描绘出蓝图:辽宁将走 " 集群化发展道路 ",以风能资源开发为支撑,集中引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机构,形成集项目开发、装备制造、施工安装、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于一体的高度集群化产业生态体系。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逐渐壮大,辽宁将离 " 世界风电产业中心 " 的宏伟目标更进一步。" 辽宁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方案。" 在 2025 海上风电大会现场,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介绍说。
据了解,辽宁省已启动新一轮深远海海上风电资源普查。未来,辽宁省将大力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能、海洋牧场、海上能源岛等资源业态融合创新,提升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做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力。
优势明显,辽宁开启海上风电发展新征程
2024 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 404 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4127 万千瓦,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在沿海 11 个省份中,广东和江苏装机规模已达千万千瓦级,辽宁以 125 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与山东、浙江、福建站在第二梯队。
随着 131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辽宁开启海上风电发展新征程。向海图强、御风而行,辽宁的宏伟目标背后,有着坚实的基础支撑。
首先,辽宁拥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优势,海岸线绵长,风向集中、风速平稳且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海上风能经济技术可开发量超 5000 万千瓦,仅辽西北地区技术可开发量就超 3500 万千瓦,拥有 200 多公里的连续风带,年均风速可达每秒 7.2 米。
同时,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海陆门户。既沿海又沿边的特点,为辽宁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此外,辽宁是传统工业强省,产业链的完整性是辽宁发展海上风电的另一大优势。
在政策层面,辽宁一直注重风电产业链的建设。《辽宁共识》明确,要进一步加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以龙头企业集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覆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将辽宁打造成面向全球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华夏能源网不完全统计,目前金风科技(SZ:002202)、运达股份(SZ:300772)、明阳智能(SH:601615)等头部风电整机商,均在辽宁布局了相关制造项目。
例如,金风科技在沈阳新民市布局了风电产业制造基地,发电机及相关配套产业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运达股份深度参与大连国际海风母港与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已成功落地包括东北区域运营总部、集团唯一新能源投资平台、东北规模最大的海上 / 海外风电整机高端装备生产基地、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等多个核心项目。
运达股份总经理程晨光在海上风电大会上透露,运达已在大连相继落地多个项目,预计能够拉动大连海风装备总投资规模超百亿元,直接辐射带动产业链综合效益超千亿元。
此外,还有辽宁本土企业大连重工(SZ:002204),投建了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上海电气(SH:601727)的丹东新材料产业项目,投产后将具备年处理 5 万吨风电退役复合材料、800 套风电退役驱动链、油品、电器元件的再造能力,以及年产 1.2 万套精密传感设备及数字化系统的制造能力。
在 2025 海上风电大会上,来自风电、钢铁、冶金、化工、机电、造船、港口等行业的 33 家龙头企业共同签约 " 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计划 ",这些企业将共同发力,形成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格局,强链补链延链,将辽宁打造成风电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