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赤木瓶子
这届新音综还是太全面了。
在 7 月 12 日晚的《让我来唱》全国直播赛中,节目将全素人女选手、现场直播、全开麦、清唱等要素结合,呈现出了近年来音综最 " 敢 " 且最具突破性的 buff。直播当晚,节目呈现了不少出圈舞台,相关话题层出不穷, 话题不断发酵。
节目多个舞台出圈背后,不仅是因为零门槛全素女声的设定,还因为许久没有一档音综,从赛制、选手、导师到观众,全面地展示着音乐节目最真实、突破的一面。当音综进入 " 综 N 代 " 周期,这届音综是如何击碎审美惯性," 整活 " 新声代的?
one take 直播,素人音综有多 " 敢 "?
看过当晚直播,只想说节目实在是 " 敢 "。第一重 " 敢 ",是在全开麦直播形式上。用顶级音综的标准要求一群素人歌手,对选手和节目来说都称得是上一场冒险。气息不稳、走音、紧张等微小瑕疵,在 one take 直播里无处遁形,但也正是这种敢 "all in" 的真实模式,极大强化了每个舞台的含金量。
《让我来唱》的首场全国赛直播围绕 " 撒欢 " 为主题,也是选手们的 solo 舞台,如果说有什么状态最能呈现出 00 后、05 后新生代音乐人的精神风貌,那么 " 撒欢 " 主题无疑十分契合,它完全彰显了风格各异的女孩们,是如何在舞台上 " 做自己 " 的。
浙音第一、年仅 19 岁的盛阳,用一首《失恋万岁》释放出层层递进的情绪,在其舒适区的高音爆发力十足,让观众直呼耳朵有被爽到;童星出道 17 年的香奈儿,凭借高适配度的流行摇滚《Teeth》舞台,用实力与魅力迅速征服了观众,甚至出现了 词条,并成为当晚首个获得推荐官满票的选手。
创作型音乐人补菜一改过往 R&B 风格,终于完成了其想在节目里玩摇滚的心愿,用硬摇改编了《周处除三害》的片尾曲《坏蛋》,松弛的肢体语言,适时的欢脱表情和彰显态度的嘶吼,也直接将 送上热搜;
亚创成团出道的泰国选手陈叶安选择了高难度唱跳舞台《MAMA》,并凭借独特的音色与堪称成熟偶像的业务能力,呈现出一个人就是一个团的 " 降维打击 ",正如推荐官郝蕾所言," 根本挑不出毛病 "。
如果是首次观看节目的观众,可能会被一些选手们 " 原声直出 " 的表现惊艳到,毕竟在参加节目前的选手们多是素人,但舞台硬实力和魅力完全不缺。也许正因为新生代们的硬实力,给了节目直播的底气与信心,娱乐独角兽注意到,担心错过直播只能看修音版录播的观众也有福了,因为节目官方直接提供了 live 直拍,着实没在怕的。
甚至,10 强的终极对决,是用 60s 清唱形式完全交由观众决定的去留权,让内娱观众直呼爷青回。许馨一凡在清唱环节演唱的《依赖症》,让萧亚轩忍不住当场 " 翻唱 "。止步十二强的选手们,在淘汰后拥有个人表演原创作品的串烧环节,贡献了今夏原创含量最高的音综高光舞台。
节目的第二重 " 敢 ",则是导师抢麦为选手打 call 的设定。在 100 秒的时间里,导师们争抢着麦克风为喜欢的选手打 call,争取让其留下来的机会。导师抢麦支持环节,更是颠覆了过往音综形式,推荐官没有 " 保送权 ",他们只能在现场拉票,等待着观众的抉择,这也让 " 公正 " 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作为一档音综,《让我来唱》已经颠覆过往节目的温和导师形象,一路见证女孩们成长蜕变的推荐官们,从专业与市场角度出发,真情实感又直言不讳,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在节目里不断成长的谢牧青,导师们提示其需要找到适配舞台的台风,再如用高音征服观众的盛阳,被推荐官蔡国庆给予了长达 4 分钟的 " 辣评 ",让音综导师鼻祖柯以敏也坐不住了,发声力挺。
很能够感受到,推荐官们是真情实感地担心年轻后辈 " 摔跟头 ",希望这些年轻的女孩们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
硬核赛制,全面释放新生代表达
不仅是全国直播赛 " 敢 " 玩,在 " 公式化音综 " 已经无法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背景下,已经播出五期的《让我来唱》,在赛制创新这方面,堪称全方位、无死角、反常规。
竞技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让我来唱》选择让市场给出最合适的选择。节目播出至今,以分段赛制为主线索层层递进。
第一步,如何让 66 个素人面孔被看见?节目开局就将选手们 " 请 " 入 66 个直播间,开启线上线下的无缝竞逐模式。对于毫无直播经验的选手们来说堪称 " 地狱模式 ",但确实也实现了市场层面的 " 热启动 ",让观众可以在短时间里对大部分选手产生印象。
直播赛依赖于个人流量,于是节目又以 " 专业 vs 流量 " 这一综艺界的常青话题为切口,开启仲裁机制,推荐官在投票时可以提出异议辩论,将正反观点直观呈现。
第二步,这届观众的喜好各异,如何达成相对公平?于是节目组奉上 " 血战到底 " 赛制:每组表演只能诞生一位优胜者,推荐官喜好不同,不要紧,选手们轮番换 part 继续演出,直到五位推荐官的意见达成统一。
每个舞台的演唱高光片段有限,同组选手们时常陷入分 part 困境,如何找到演出舞台和组员利益的最优解?节目直观呈现了选手们的分 part 幕后,因为分词不均产生分歧是小组的普遍现象。
于是 " 血战到底 " 赛制既能让选手全方位展示 " 多边形技能指数 "、让推荐官给出更客观全面的评判,又能让观众把一个舞台看爽、看透。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 血战 " 虽紧张刺激但显然有效。比如唱跳全能毫无破绽的陈叶安,比如作为大 vocal 却意外被挖掘出说唱能力的盛阳。
第三步,经由硬实力的考验过后,来到了更深入的行业话题,天赋与专业、标准 vs 个性孰胜孰负?答曰:交给市场做出选择。
关于优秀选手们的去留问题,在用反对表示态度的赛制下,作为前辈的推荐官们从最开始就 " 吵 " 得不可开交。节目前期,推荐官郝蕾与胡彦斌就是否该淘汰 " 针锋相对 ",甚至一度想要动摇赛制,只为了把同台竞技的两组选手都留在舞台。
节目将推荐官、专业评审团、现场大众评审以及线上观众的取向有机结合,最终确保留在舞台上的,是有实力、有个性、有风格、有观众缘的选手。
在一套逻辑脉络清晰的竞演筛选标准之余," 为她而唱 " 等直击人心的赛制环节,也贡献了节目中许多有关选手们携手共进、双向救赎等名场面。让娱乐独角兽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蝇》舞台,一度被导师建议不要站桩式表演的谢牧青,在 " 为她而唱 " 的环节里成为蔡子伊亲手带出的 " 兵 ",突破自我,拿到了晋级名额。
节目通过各种看似 " 地狱 " 的赛制,给予选手们全方位、高自由的释放自我表达的机会。通过硬核且全面的赛制,让选手把音乐玩透,更让观众看爽。娱乐独角兽已经开始期待之后的隐藏赛制了。毕竟它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激发选手的潜能,还能让观众看得爽,给 Z 世代竞演打个样。
Z 世代音综,如何从 " 升级 " 到 " 重构 "?
音综作为综艺界的 " 刚需 " 节目,尽管综 N 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层出不穷,但近年来却一直处于创新和突破的瓶颈期,如何满足观众和市场对音综节目的高期待,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此背景下,《让我来唱》这样颇具实验性质的先锋内容进入音综领域,不仅是建立在传统音综形态上的 " 升级 ",更是一次全方位的 " 重构 " 尝试。
一方面,节目的种种赛制设定为素人选手们提供了舞台和个人魅力呈现的机会,真正做到了赛制为内容服务,而不是内容被赛制束缚。
就比如为前 25 位素人选手们提供了至少一个单人舞台,让原创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优质创作音乐人被市场看到。比如双面娇乐队的原创作品《扭转乾坤,逆风翻盘》,风格自成一派;好好星球的原创作品《会不会有个女孩喜欢我》,复古舞曲舞台吸睛又抓耳;徐碧珩的原创作品《叶子》娓娓道来的旋律十分动听。
另一方面,除了高能赛制外,节目也在通过各类衍生内容和加芯环节强化节目的 " 养成感 ",丰富节目的观感、提升了观众参与感、并深化选手之间的情感联结。
比如主打社交游戏的《正反调联盟》提供了丰富的真人秀场景表达、直击幕后日常的《声活大爆炸》,帮助观众深入了解到选手日常个性。此外,线上观众除了通过加芯为喜爱的选手争取权益外,节目组还在线上收集观众意见反哺节目内容,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与观众 " 共创 "。
从舞台到交互形态的全方位 " 硬核 ",全女综艺、全平台、无门槛,从创意赛制到对素人选手从能力到情感的全方位深度挖掘,同样满足了 Z 世代对于音乐节目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情感的触动与心灵的共鸣。
在音综不断 " 求新 " 却难以破局的背景下,《让我来唱》能够做到恰逢其时的 " 上新 ",并获得正向市场反馈,本质上,源于其击碎过往竞演综艺的固定结构,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网生时代音综样貌和逻辑。未来,我们期待音综市场能够出现更多这样的惊喜重构。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欢迎添加微信18668098026
往期热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