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 " 央行 ")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 12.92 万亿元。
经计算,6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2.24 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 1100 亿元,与今年 5 月相比,多增 1.62 万亿元。
在分析人士看来,6 月份信贷的总量与结构均现边际改善。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一方面源于政策刺激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边际改善,另一方面也和 2024 年 6 月低基数有关。拆分来看,企业中长贷结束了同比少增的情况,是 6 月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有小幅多增。
明明表示,随着后续新一轮政策刺激,包括但不限于国补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未来有望持续看到信用扩张。
多重因素促信贷增长
6 月对公贷款和居民贷款均实现增长。其中,6 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 1.77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00 亿元,环比多增 1.24 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 5976 亿元,同比增加 267 亿元,环比多增 5436 亿元。
5 月 7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揽子共 10 项货币政策措施。数量上,综合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价格上,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整治规范利率违规行为,强化利率自律管理。结构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7 月 14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一揽子货币政策已在 1 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的金融数据,也是政策效果的重要体现。
"6 月新增信贷表现亮眼,源于多重因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是 6 月为传统信贷大月,在指标考核、同业对标、年中业绩表现等多因素驱动下,银行贷款投放通常会季节性明显回升。二是一揽子政策持续显效。5 月降准落地,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6 月央行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实现中期流动性净投放,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效缓解,有助于加大信贷投放能力;5 月政策利率和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下行 10 个基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数据显示,1 — 6 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 3.3%,比上年同期低约 45 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 3.1%,比上年同期低约 60 个基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延续低位下行。三是四家大行的 5200 亿元定增注资于 6 月落地,可有效补充其资本金,对月内及后续信贷投放形成较强支撑。四是 6 月制造业 PMI(采购经理指数)环比回升,产需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环比上修,外部扰动减弱下企业经营景气度有所改善,也有利于融资需求的修复。五是低基数效应下同比多增,去年同期监管治理资金空转、加强金融数据 " 挤水分 ",导致去年 6 月新增贷款基数明显偏低。
信用扩张有望持续
贷款数据增长的同时,存款也保持较快的增速。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6 月人民币存款新增 3.21 万亿元,同比多增 7500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8.3%,创 2024 年 3 月以来的新高。
从构成人民币存款的分项来看,财政存款减少 8200 亿元,同比少增 7 亿元;企业存款新增约 1.78 万亿元,同比多增 7773 亿元,连续 5 个月同比多增;居民存款新增 2.47 万亿元,同比多增 3300 亿元,连续 4 个月同比多增。
展望下半年的信贷数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隐性债务置换对新增贷款的影响弱化,下半年新增贷款也有望恢复同比多增。
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为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王青预计,下半年央行还有可能继续实施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在 " 适度宽松 " 方向有充足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