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从“一码难求”到“账号清空”:Manus为何错失中国AI黄金窗口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产业深观

综合多家媒体的消息,曾经红极一时的 AI Agent 产品 Manus 官方账号清空了发布在微博、小红书的内容。于是,很多人开始将其与 " 跑路 " 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早在两天之前,Manus 就传出过裁员的消息。有关消息显示,Manus 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了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了新加坡。对此,凤凰科技曾经透过内部人士了解到相关消息。相关人士称,Manus 裁员主要是 " 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如果我们将 Manus 此次清空官方账号与之前的裁员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联系。我们将时间线再度拉长,今年 5 月,随着 Manus 获硅谷风投 Benchmark 领投的 7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估值 5 亿美元)消息传出,隐忧也浮出水面。因美国《对外投资安全计划》限制,该交易不得不接受财政部审查。这项政策禁止美国资本投资可能增强中国 AI 技术的项目。而在 6 月,Manus AI 合伙人张涛即在一场分享中表示,公司已把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据媒体报道,Benchmark 要求 Manus 必须迁出中国。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Manus 此番清空官方账号似乎是其总部迁往新加坡必然之举。然而,Manus 的这一举动还是引发了诸多外界的一番唏嘘的。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孵化的企业,Manus 从红极一时、一码难求到现在的清空官方账号、迁往海外,多多少少还是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的。

应用,才是 AI 的王道所在

当 Manus 清空官方账号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 " 我甚至都还没有用过它。"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反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Manus 在产品上线之初采用的是注册制,只有拿到邀请码才会有机会体验和使用 Manus 的产品。这样一种状况所导致的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 Manus 的邀请码 " 一码难求 ",在二手平台上,Manus 的邀请码被炒到了天价。

虽然 Manus 在今年 5 月份 Manus 向所有人开放,无需等待名单;所有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消耗 300 积分,所有用户一次性获得 1000 积分奖励。但是,随着以 deepseek、腾讯元宝、百度文心一言等诸多 AI 产品的趋于成熟和完善,外界对于 Manus 的关注度早已不及往前。换句话说,当一众的 AI 赛道的玩家们在纷纷下场,通过应用来抢占流量的制高点的时候,Manus 恰恰将自己隐没在了 " 深深的巷子里 "。

可以说,Manus 错失了凭借着热度和国内 AI 赛道上的一众玩家们通过应用来抢夺用户流量的最佳窗口期。假如 Manus 真的如同其宣传的那样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但是,如果缺少了多场景、海量人群的应用作为支撑,那么,Manus 所宣称的 " 颠覆性 ",或许依然仅仅只是一句宣传口号。反观 deepseek,它恰恰是通过海量场景、海量用户的应用,才将自身打造成为了一款国民级的 AI 产品。

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 AI 赛道上的玩家们而言,应用才是王道。谁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用户的关注,谁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流量,谁能够将自身应用到足够丰富的场景之中,谁就能够占得先机。

资本,只能 " 锦上添花 "

梳理 Manus 的一系列的动作,不难看出,它更多地是将资本看成是主攻的方向的。凤凰科技曾经对 Manus 的创始人之一肖弘有过一番了解。肖弘,人称 red,为连续创业者,更早之前扎根移动互联网,在 Manus 之前的最后一段经历是基于海外大模型做的浏览器插件 Monica。在肖弘的连续创业经历背后,一直站着几个投资方,其一是真格基金,其二是腾讯。" 一直拿的是美元 "。Manus 从一开始发布面向的也是海外用户,连介绍视频都是英文的。可以看出,Manus 主要的面对对象,其实是海外的资本和海外的用户。

据 aiwatch.ai 报告显示,Manus 目前的流量来源 top5 分别是巴西(12.52%)美国(10.81%)中国(9.56%)印度(7.29%)和埃及(4.55%)。至于上文所提到的 Manus 获得美元基金投资的传闻,其实,同样是 Manus 将主攻的方向看成是资本的具体体现。

根据 PitchBook 数据,截至 6 月 30 日,全球风投总额达到 2299 亿美元,共完成约 1.94 万笔交易。相较于 2024 年全年的 3867 亿美元和 4.27 万笔交易,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投资活动在放缓,而单笔交易规模却在大幅攀升。

第一季度的数据已经显露端倪:仅 OpenAI 一家的 400 亿美元融资就贡献了当季总增长的三分之一——如果剔除这笔巨额交易,全球风投实际上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种 " 马太效应 " 在上半年进一步放大,交易数量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但头部项目的融资规模却屡创新高。

各投资阶段的分化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在今年第一季度,后期投资激增超过 30%(环比)和 147%(同比),达到 810 亿美元,而全球早期投资却下降至 240 亿美元——这是至少五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种子轮融资也同比下降 14% 至 72 亿美元。

虽然 Manus 这样一种打法,的确符合当下 AI 市场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主流,但是,透过 Manus 与其他 AI 产品的对比,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资本仅仅只能起到 " 锦上添花 " 的作用,欲要走得长远,Manus 找到自我造血的方式和方法,才是关键所在。况且,今年以来,有关 AI 的投资更加趋于集中化、头部化。对于 Manus 而言,如果无法占据到市场的头部,而仅仅只是不温不火地运行的话,那么,未来势必会失去当下资本市场仅存不过的市场红利。因此,透过 Manus,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资本在 AI 的发展过程当中,仅仅只是起到 " 锦上添花 " 的作用,却无法真正起到 " 雪中送炭 " 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增强自身自我造血的能力,只有真正跃居到行业的头部,才能真正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中国,才是 AI 玩家们最优质的土壤

Manus 之所以会一夜爆火,特别是引发市场如此剧烈的反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 AI 市场,中国的 AI 用户业已相当成熟与完备。对于 Manus 来讲,只有将中国看成是主要市场,只有将中国看成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土壤,才能真正占据行业发展的先机。

看看当下中国 AI 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现象,我们便可以看出一丝端倪。无论是以腾讯、百度、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全面而深入地拥抱 AI,还是以 deepseek、傅利叶为代表的新生玩家们,乃至是以手机、汽车为代表的场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 AI,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才是当下 AI 市场的优良土壤。

对于 Manus 此次将总部迁往新加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迎合资本的需要,但是,缺少了中国这个优质的土壤,Manus 能否还可以像以往那样一飞冲天,一夜爆火,我们还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透过 Manus 创始团队,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可以说,Manus 的创始团队是全华本土背景,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很长一段时间创业都是在国内互联网环境下。季逸超在大学休学创业,后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完了研究生,其创办的 Peak Labs 后推出了猛犸浏览器,也凭此拿到了真格和红杉中国的投资。张涛则是前神策数据副总裁,在 2023 年时曾加入王慧文创办的 AI 公司光年之外。可以说,正是中国市场才孵化出来了 Manus。对于 AI 赛道上的其他玩家们而言,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

对于 AI 产品的容忍度和 AI 的训练的多样化来看,中国市场,同样是一个无法被替代的存在。现在的中国市场,AI 的渗透率已经相当的高,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始出现 AI 的影子。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中国 AI 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 1.2 万亿元,应用渗透率为 38%,在制造、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速度较欧美快 1.8 倍。可见,中国市场才是全球 AI 的前沿,只有把握了中国市场,才能占得发展先机。

结论

Manus 从红极一时到跌落尘埃,其实是可以给我们诸多的启示的。无论是从自身的产品上,还是从自身的战略打法上,乃至是大的方向的抉择上,我们都可以看出,Manus 其实并未真正把握住当下 AI 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对于其他的 AI 玩家们而言,只有不断地规避到 Manus 所踩过的坑,只有真正将发展的重点像 deepseek 一样聚焦在产品上,只有不断地深耕中国市场,才能在 AI 市场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裁员 新加坡 美国 腾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