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绿色农业链将展示从 " 田园 " 到 " 餐桌 " 农业全产业链条,聚焦农业信息化、智慧化,重构农业发展新动能。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林梦雪】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 7 月 16 日至 20 日在北京举办,以 "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 为主题。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旨在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本届链博会共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展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和经验。
其中,绿色农业链将展示从 " 田园 " 到 " 餐桌 " 农业全产业链条,分为上游农业生产环节、中游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农产品及流通环节,聚焦农业信息化、智慧化,重构农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融合发展。
在第三届链博会即将举办之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围绕展会亮点、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中国农产品及设备出口成果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为我们勾勒出全球农业供应链的发展图景与未来趋势。
从雏形到供应链上下游集聚的重要平台
于露对记者表示,第三届链博会的绿色农业链展现出了许多新的亮点和进步。首先,参展企业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农业领军企业,如中粮、正大、伊利等,还吸引了更多链条上的新兴企业加入,比如分选设备、检测仪器等领域的专业企业。这种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使得绿色农业链更加完整和立体。其次,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特别是关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讨论,非常契合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 如果说第一届链博会还只是雏形,如今发展到第三届,链博会已逐步形成供应链上下游集聚的博览会。" 于露表示,链条各环节企业的齐聚,让她对本届展会充满期待。
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绿色农业链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于露坦言,美国对等关税的提出就破坏了原有的供应链体系,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因素,通过供应链的重新整合和再链接,企业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
不仅是可沟通的平台,更是可视、可触摸的实体平台
于露认为,在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供应链成本与稳定性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国通过供应链重新整合寻找确定性因素尤为重要。
" 链博会使得全球沟通从 ‘云端对话’走向 ‘实体可见’,不仅是沟通平台,更是可视、可触摸的实体平台,期待参展企业和相关机构能在此找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可靠的合作伙伴。" 于露强调,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已形成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的格局,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
她举例说明:" 我国需要引进高端检测技术、仪器、种子、先进品种及种牛、祖代鸡等;同时,我国具有成本优势、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出口逐年增长,这些都印证了贸易与供应链的不可分割性。"
" 自 1995 年实行总贸易制至 2024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从 143.6亿美元增至 1030.1 亿美元,增长 6.2 倍。出口市场更加多元,贸易方式也进一步优化,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农产品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于露直言:" 农业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养活了整个世界,国际合作不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做的事,是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
" 各国政策、标准和认证体系存在差异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可在求同存异基础上提炼共性关键问题。" 于露建议,政府应更加开放、透明、科学;行业组织要积极建言献策;企业则可将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标准在供应链体系中推广应用和复制。
第三届链博会的举办,将为全球农业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而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也将随着全球合作的深入愈发凸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