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城投集团所属城更公司与和平区和投集团携手打造的城市有机更新典范——遇见博物馆 · 天津馆迎来盛大开馆。包括达利、毕加索等一些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均为国内首次亮相,其中毕加索的墨水画手稿《和平鸽》,更是其 1953 年创作的经典作品。今日起,遇见博物馆 · 天津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记者来到位于大沽北路与太原道交口的遇见博物馆 · 天津馆,这里原是大沽北路停车楼项目,占地面积 0.7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集停车、商业、市政配套于一体,投入使用 15 年来亟待迭代更新。今年,城投集团与和平区政府合力推动存量空间重构与业态功能焕新,遇见博物馆 · 天津馆的入驻,正是此次更新改造的点睛之笔。这座融合艺术与科技的文化新地标,标志着天津城市有机更新进程中 " 文化赋能 " 战略的落地。
" 遇见博物馆 · 天津馆,是遇见系列的第 7 个线下场馆,拥有展场面积最大的单体场馆,达到 1700 平方米,汇聚毕加索、马蒂斯、达利、米罗、夏加尔、康定斯基、安迪 · 沃霍尔等 20 位艺术家的 100 件作品,涵盖版画、手稿与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跨越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多个现代艺术的重要流派。" 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及遇见博物馆副总裁王海轩表示,此次合作源于天津这座城市中西合璧、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走进展馆内部,展区划分为 " 多重幻梦 "" 探索之门 " 和 " 聚光灯下 " 三大主题单元。其中," 莫奈光影花园 " 作为所有落地场馆中的首次尝试,尤为引人注目。该展区以 54 幅莫奈经典作品为蓝本,借助意大利数字艺术团队精心打造的环幕投影技术,将《日出 · 印象》的朦胧晨雾、《睡莲》系列的斑斓水影以及《撑阳伞的女人》的明媚阳光,转化为观众可步入的诗意场景。此外,配合德彪西等印象派作曲家原曲改编的配乐,成功实现了 " 让静态画作流动起来 " 的沉浸式体验。
提到毕加索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展馆内一幅 1954 年毕加索创作的墨水画手稿《和平鸽》,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配合毕加索的另外一些版画作品,让整个毕加索展区丰富多彩。
" 未来遇见博物馆将会以天津馆为基地,持续给天津的市民带来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的产品。基本上以三个月左右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新。" 王海轩介绍说,除了西方的艺术品和文物真迹外,包括中国的一些文物真迹以及文化相关展览,也会陆续引入。目前已经有计划的展览包括 " 遇见古蜀 三星堆沉浸式光影展 "" 永恒的风景:19 世纪以来西方油画真迹展 " 等中外精品展览。后续还将规划 " 雕撰的辉煌 卢浮宫经典版画艺术展 "" 遇见太空 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 等系列展览。下一步,遇见博物馆还将与国际各大主流文化机构和世界级博物馆合作,打造流动的艺术博物馆,通过年轻化的叙事、沉浸式的体验、科技化的手段,构建 " 学习—社交—消费 " 完整生态,打造一种 " 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 " 的新文化体验。
据悉,天津市正着力打造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通过空间重构释放活力,创新多元融合场景。为此,和平区政府与城投集团合作成立天津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公司,以太原道 8 号项目为试点打造片区标杆。城投集团以 " 重资产改造 + 轻资产运营 " 模式,将老停车楼改造为 " 金融产业 · 文化艺术邻里 ",这一渐进式更新为城市存量资产盘活提供了新范本。
未来,城投集团将结合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定位、资源禀赋与发展目标,通过 " 精准定位、资源对接、生态培育、长效运营 " 的系统性经营策略,吸引更多的文化品牌与片区的深度融合,形成 " 文化赋能、品牌反哺 " 的良性循环,让品牌的内容与片区文化基因共鸣、与居民生活需求契合、与产业发展趋势同频,全力打造津城文化新地标。
记者 李文博 赵秋艳
摄影 记者 张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