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当全国多地开启 " 烧烤模式 " 时,贵阳正以夏季平均气温 23 ℃左右的清凉优势,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避暑游客。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特征与 55.3% 的森林覆盖率,让这片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 " 天然大空调 "。
6 月 30 日,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幸福村," 福雅民宿 " 老板王明福在小院里忙碌:精选食材、整理客房、晾晒床单,全力提升游客旅居体验。"7 月订单已满,8 月订单量还在涨,20 余间客房爆满,月营业额预计突破 8 万元。" 今年,王明福新建非遗养生功能区,让游客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古法熏蒸、古法瑶浴等民族养生项目。
这座由闲置老屋改造的民宿,保留了传统风貌,又融入现代化设施。像这样的民宿,幸福村今年新增 17 家。目前,全村已发展民宿 58 户,拥有客房近 400 间、集中食堂 9 家,可一次接待游客 700 余人。2024 年以来,幸福村接待游客 1200 人次,旅居综合收入达 120 万元左右。
村民的闲置老屋正焕发新生:增添绿植、翻建房屋、装修设计 …… 贵阳各地积极唤醒 " 沉睡 " 的农房资源,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大力发展避暑旅居。越来越多村民吃上旅居饭,曾经闲置的农房变成增收的 " 钱袋子 "。
" 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提升居住舒适度。" 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友介绍,该村依托县级文物 " 葛氏宗祠 " 等文化资源,建成特色民宿 15 家,并配套开发了农耕体验、非遗手作等项目。来自广东的张江林已是连续三年选择在这里避暑," 独特的民族风情最让人着迷。"
走进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将农家乐、休闲采摘与旅居结合,发展旅居民宿 77 家;偏坡布依族乡依托布依族文化,发展旅居民宿 43 家;百宜镇围绕 " 红色文化 + 农耕体验 " 主题,发展旅居民宿 47 家。
游客可以在偏坡住民宿,去新堡泡温泉,到羊昌摘蓝莓 …… 当下,乌当区已有 500 余家旅居民宿,可容纳 9000 名旅居游客入住,形成了一条串联多个乡镇的避暑旅居经济带。
从单一避暑到旅居体验,从点状发展到全域联动,贵阳正持续深化 " 旅游 +" 融合发展,将 " 凉爽 " 这一天然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能,推动贵阳从旅游观光地向高品质旅居生活地转型。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