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王佳飞
7 月 14 日至 15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尽管几年前房地产行业就已喊出 " 存量时代 " 的口号,但今年热点城市仍频频出现 " 地王 ",这一现象清晰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丝毫没有减弱。如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 " 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 这一论断,意味着现阶段房企必须切实依据存量思维来谋求发展。
所谓房地产行业的存量思维,是指房企应更精细地对在手或待改造项目进行开发、运营与提升,从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中获取经济价值,而非简单进行开发销售。
对于房企在存量时代应采取哪些措施,此次会议已给出明确指引。
会议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这就要求房企在项目立项之初,充分考量项目与交通、产业等方面的结合程度,主动融入城市现有的发展路径,摒弃 " 几年后必升值 " 的增量愿景。北京日前发布的相关政策提出,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这正是存量思路的导向性应用。
会议提出,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与过往的 " 高周转 " 模式不同,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需要房企下真功夫,平衡项目各方的诉求。若结合会议中 " 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 的要求,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对房企的开发保护能力提出更高挑战。
会议强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此前,许多房企存在 " 一售了之 " 的情况,承诺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而社区公共服务是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房企需要重视项目后续的运营场景,尽可能丰富居民生活圈,提高配套商业的活跃度,进而提升资产价值。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房企可以在项目开发与运营过程中,将智能设施与城市智慧平台深度衔接,真正落实技术驱动服务的理念,引入更多便民服务,让技术成为存量资产的增值引擎,同时打通城市治理与社区服务的 " 最后一公里 "。
对房企而言,存量思维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勾勒出的城市发展蓝图,为房企指明了 " 以质换量 " 的转型路径——只有将项目开发深度融入城市功能升级、民生需求满足、技术创新应用的大背景中,才能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里找到持续增长的密码。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