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07-16
上海、湖南国资参投!前上市公司研究员离职创业 收获一个创新药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科创板日报》7 月 16 日(编辑 梁又匀)近日,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麦济生物 ")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上市计划显示,麦济生物本次冲刺港股 IPO 融资重点在于继续投入 MG-K10 相关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并推动该药剂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疾病的临床试验。

2025 年初,麦济生物正式将研发中心从上海搬至湖南长沙,计划在当地投入数亿元建设智能化研发中心,并深化 "AI+ 生物医药 " 融合创新。

创新药提审在即,净亏损有所收窄

招股书显示,麦济生物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生物制剂,以解决有关过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建立的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管线,包括核心产品 MG-K10、关键产品 MG-014 及 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选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5 月,MG-K10 为市场上及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抗 IL-4R α 抗体中唯一通过Ⅲ期临床研究验证的长效抗 IL-4R α 候选抗体。

据悉麦济生物核心产品 MG-K10 正针对特应性皮炎及哮喘等八种适应症,进行或计划进行临床试验。在中国市场,公司已完成或正针对四种适应症进行的九项临床试验中研究 MG-K10。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麦济生物持有 20 项授权专利,包括 8 项中国内地授权专利及 12 项其他司法管辖区授权专利;以及 23 项专利申请,包括 18 项其他司法管辖区专利申请及五项 PCT 专利申请。就核心产品而言,麦济生物已持有 14 项授权专利,包括三项中国内地授权专利、一项美国授权专利及十项其他司法管辖区授权专利。

从创新药落地商业化收益上看,麦济生物目前没有获批生产的相关药剂或药物产品。目前最为接近商业化的候选药物产品为 MG-K10 中重度成人特性皮炎治疗相关制剂,其已完成Ⅲ期临床验证,预计将于 2025 下半年提交中国地区生物制剂许可申请,并计划于 2026 年提交新加坡地区生物制剂许可申请。

为维持多条管线的长期研发投入以及临床实验、审批申请成本,麦济生物 2023 年至 2025 年一季度的研发相关费用别为 1.66 亿元、1.5 亿元及 0.24 亿元。其中,用于核心产品 MG-K10 的研发开支为 1.37 亿元、1.38 亿元及 0.22 亿元,分别占同期总研发成本的 82.3%、92.1% 及 90.6%。

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2023 年至 2025 年一季度,麦济生物分别实现营收 872.2 万元、2.4 万元和 0 元。麦济生物表示,由于其研发中的产品尚未上市,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向第三方提供研发服务收入。

收入来源较少且研发支出只增不减,麦济生物 2023 年至 2025 年一季度分别录得净亏损 2.53 亿元、1.78 亿元和 0.27 亿元。

目前,麦济生物与康哲药业集团签订授权协议,授予其 MG-K10 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并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针对某些适应症共同开发 MG-K10。若未来 MG-K10 中重度成人特性皮炎治疗等相关制剂顺利获批上市,双方将按照销售情况按比例分成。

过敏性疾病创新药,国资、私募扎堆参投

麦济生物创始人张成海在 2012 年以前主要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在美国范安德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2012 年末,张成海入职上市公司三生国建,担任公司抗体药物研发相关研究所副所长。2016 年 6 月,张成海离职开启医药研发创业生涯。

作为在干扰素、胸腺肽、糖皮质激素等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手握 Science、Nature 等顶级期刊论文的出色研究员,张成海独立创业从临床治疗需求、药物依从性出发,张成海选择了长效 IL-4R 抗体药物的开发方向,专注于呼吸、免疫等领域的创新抗体研发。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为 618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扩大至 1,222 亿美元,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达 7.9%。在中国地区,由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率较低,市场规模一直较小,但随着人们对创新疗法的意识提高及潜在的营销活动,预期市场规模于未来将出现大幅增长。2023 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为 72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达 310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 17.5%。

麦济生物当前研发药剂所专注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则是在全球范围内药物竞争少、治疗方案存在缺陷,至今仍然有较大医疗需求的重点领域。例如,当前在中国、美国,获批上市的特应性皮炎相关治疗药物分别仅有 2 款和 4 款。

凭借创始人出色研究履历和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麦济生物成立仅半年,就拿到了来自华盖资本的天使轮融资。随着研发进度顺利推进,麦济生物于 2018 年末收获来自上市公司张江高科、桂林三金的 A 轮投资。

2021 年初,麦济生物多个创新抗体药物进入临床申报和研究阶段,其自主建立的 TEADA 抗体发现平台也持续为团队提供研发支持。尤其是核心产品 MG-K10 临床实验的推进,让投资机构有了更多信心。

麦济生物在这一年连续两次获投,累计获投金额超亿元,进入 Pre-B 轮。此次参投机构包括动平衡资本、张江浩珩、天汇资本、石丰昕汇、盛世景、国海国创和天瑞丰年。

在本次融资后,国内创新药投资迅速面临全球流动性收紧、上市标准提高等因素带来的 " 融资寒冬 "。这也使得麦济生物在研发决策上更为谨慎,并坚定长效药的投入方向。

直至 2024 年下半年创新药投资有所回暖,MG-K10 特应性皮炎药剂顺利进入临床Ⅲ其验证,哮喘相关药物也启动临床Ⅲ期验证。以湖南国资为主导的投资机构也向麦济生物抛出橄榄枝。天瑞丰年、湘江国投、开源思创、山东财金集团以及江西青创投等联合向麦济生物投资 2 亿元。

公司招股书显示,此次上市前 2025 年 6 月,康哲药业、湖南国创、中山创投、贵州筑银、湖南天瑞、广发干和联手参投 Pre-IPO 轮,总计投资金额 2.6 亿元。

最终股权结构显示,公司创始人兼 CEO 张成海直接持股 29.24%,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股 13.41%,合计持股约 42.65%。早期股东张江集团通过上海张江、张江燧锋总计持股 8.83%,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康哲药业作为麦济生物当前最大销售合作方,持股 8.13%,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而湖南国创持股 6.59%、天瑞丰年合计持股 6.36% 分别为麦济生物的第四、第五大股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专利 生物 湖南 招股书 专利申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