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昨天
黄仁勋释怀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兜兜转转,英伟达 H20 芯片预计重新在中国开售。

7 月 15 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黄仁勋在今天的采访中宣布了两项重要进展:美国政府已批准 H20 芯片销往中国,以及英伟达即将推出 RTX Pro GPU。

回溯三个月前,英伟达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自 4 月初实施新规,明确禁止对华出口 H20 芯片,且任何性能水平达到 H20 标准的芯片产品均需提前获得出口许可,导致这款面向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一度暂停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启动的多轮对华半导体限制措施,近期均已出现松动。就在两周前,全球 EDA 三大巨头相继宣布恢复对华全功能工具供应。

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美国政府对于半导体产业链简单粗暴的管控,完全是在 "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美方相关企业在政策影响下反复摇摆,半导体 " 国产替代 " 的节奏是否会被打乱?而黄仁勋口中即将推出的 RTX Pro GPU,以及传闻中的 B30 芯片,对于国内半导体及 AI 行业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这个哑巴亏,没法往下咽

" 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 500 亿美元,错失这一市场将会带来巨大损失。"

过去三个月,在几乎所有的公开露面中,黄仁勋反复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在美国半导体产业中达成了高度共识。

以三大 EDA 厂商为例,根据三家公司 2024 年财报,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 EDA 对华销售占比,分别达到了 16%、13%、12.7%,考虑到 EDA 工具的特殊性,如果对华断供,这部分收入根本无法找到可替代的市场。

对于这个问题,英伟达应该有着更深的感悟。

英伟达 2026 财年第一季度(2025 年 2 月至 4 月 27 日)财报显示,期内通过 H20 芯片得到的销售收入为 46 亿美元,而随着禁令生效,英伟达有 25 亿美元的订单无法交付,所有的 H20 库存积压和原材料采购承诺共计产生了 45 亿美元的费用。

如果美国对华禁令长期推进,这些价值 45 亿美元的 H20 芯片英伟达只能放在仓库里吃灰,因为 H20 本就是为 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两次对华政策调整后的特殊产物,其部分性能指标已严重缩水,比如其 FP16 稠密算力仅为 H100 芯片的 15% 左右,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不可能接盘。

对于黄仁勋和英伟达来说,这笔损失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 AI 市场留给英伟达回归的期限,其实很可能是以 " 天 " 来计算的。

自 4 月英伟达宣布断供 H20 后,即便是手握数万张卡的大厂,也不得不重新规划未来算力平台的问题,一部分厂商选择在海外搭建算力中心,另一部分则开始考虑将大模型向国产算力平台迁移。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政策性推动,包括昇腾、寒武纪公司等硬件公司,也在努力补全自身开发工具链、丰富算子库并推动主流框架适配,甚至是直接下场帮助大模型公司完成迁移、部署。

毫无疑问,这个过程将是 " 单向 " 的。

即大模型厂商在完成向国产算力方案迁移后,无论后面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大可能再费力迁移回英伟达生态当中。

这也不难理解,每每谈及中国市场时,黄仁勋所表现出的 " 时不我待 " 的情绪。

替代掉 " 国产替代 "?

当前,国内大模型厂商对于 H20 芯片的需求是否存在?就近期虎嗅与多家大模型、智算中心厂商的交流来看,可能没有那么迫切,但长期需求韧性依然显著,并未因短期供应波动而减弱。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即便 H20 是枚被 " 一砍再砍 " 的芯片,但 CUDA 生态的极致易用性是国产替代方案目前无法企及的;如果再加入 " 能效比 " 这一维度的,在 " 万卡集群 " 级别的规模化部署阶段,H20 真就是目前国内厂商最务实的选择。

因此可以预见,在 H20 芯片回归中国市场后,大概率会迎来一波集中备货的小高潮;相应地,国产替代方案的相关厂商势必会受到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国产替代的大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 IDC 的统计,自 2023 年至 2024 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中,国产算力占比从 14% 暴增到 34.6%。要知道,在 2024 年,英伟达 H20 的供应并不受限。

另外,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中,由于美国方面的政策反复调整,对于进口方案有时甚至到了 " 杯弓蛇影 " 的地步。

比如曾有一位晶圆代工厂商的技术研发人员向笔者表示,在某些设备上的易损耗器件中,哪怕这些国产元器件寿命只有进口方案的三分之一,且不在受管制的名单当中,他们还是想规避掉不确定性,而会选择国产方案。

这种情绪,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绝不仅仅发生在晶圆代工环节。

还有就是尽管美国政府的对华半导体出口政策均产生松动,但短期来看,BIS 的相关规定依然不会松口。

对此,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中,也只能继续推出各式各样的 " 特供版 " 产品,比如

黄仁勋在今天提到的 "RTX Pro GPU"。

RTX Pro 6000 芯片  

今年 3 月,英伟达在 GTC 大会上发布了面向工作站和发布器的 RTX Pro 系列专业卡,定位于 AI 推理、边缘端深度学习训练、模拟等应用。

但考虑到直到今天才宣布在国内开售,不排除限显存位宽及容量上再次做出 " 阉割 "。

这还是不能组建集群的工作站显卡,至于高性能 AI 计算卡只会 " 多砍几刀 ",比如传闻中的基于 Blackwell 架构打造的 B30 芯片。

从 H100 到 H20 芯片来看,核心数量削减、多精度算力降低、功能模块缺失这些肯定自不必多说,另综合多家外媒报道,B30 芯片可能还会砍掉 HBM3e 显存,而转用 GDDR7,且不会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封装技术。

基于此,如果还想维持 B30 在显存规格和能效上的优势,那么 BOM(综合硬件成本)势必又会大幅提升。因此,对于重回国内 AI 芯片市场的英伟达来说,如何平衡成本与竞争力,可能是个很大的挑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伟达 黄仁勋 芯片 半导体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