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昨天
“七下八上”主汛期 织密“智慧防汛网” 天津防汛工作向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迈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7 月 15 日,天津正式进入主汛期," 七下八上 " 防汛关键期拉开序幕。今年汛期,我市雨水情监测预报 " 三道防线 "、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以及重点防洪工程数字孪生系统全面投入使用,三大核心科技支撑体系投入实战运行,为津城织就一张全域覆盖、精准感知、智能决策的 " 智慧防汛网 ",全力保障城市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道防线   精准监测雨水情

在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大屏幕上的一道道绿色回波精准勾勒着云雨轨迹。水情科科长张强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介绍:"6 部测雨雷达组网运行后,40 秒能转一圈,每 10 分钟更新一次数据,以 30 米乘 30 米的网格划分监测区域,能精准捕捉到云中雨。"

这是我市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测雨雷达和气象卫星。2024 年底,全市 6 部测雨雷达成功组网,配套建设的遥感监测系统实现了与气象部门共享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相关数据。精准的时段与量级预报,成为防汛调度的 " 千里眼 "。有了这道防线,降雨预见期延长了两个小时。

7 月 2 日,津城迎来入汛后首轮强降雨,测雨雷达的威力尽显。张强拿出当天的工作简报给记者看:" 下午 5 点 10 分,雷达捕捉到中心城区、宁河等区域的强对流回波,预判 2 小时部分区域降水量可达 30 至 50 毫米,局部达 60 至 80 毫米;晚上 9 点 30 分,雷达回波再次锁定滨海新区、北辰等区域,提示未来两小时有 15 至 30 毫米的降水。精准到时段和量级的监测数据,为防汛调度提供了依据。"

第二道防线是遍布全市的雨量站。在中心城区易积水的长泰园小区附近,崭新的雨量监测站已投入使用。强降雨来袭,雨量站实时传回降雨数据,让水务部门得以精准调配排水力量。记者从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新建 35 个雨量监测站点,提升了原有 103 个雨量站的传输共享能力。雨量站通过 4G+ 北斗双信道传输数据,能精准掌握落地雨的情况。

作为第三道防线,水文站及水位站沿河密布。目前,全市已新建、改建 148 处水文、水位站,基本实现一级行洪河道、入境入海河道径流监测全覆盖。这些水文站多为无人值守,经过自动化改造后,能实时监测河道的流速、水位等数据。

水务部门还构建了 " 无人机 + 无人船 + 移动终端 " 立体化应急监测体系,为防汛决策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撑。108 人的洪水测报突击队 24 小时待命,确保在极端天气下 " 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 "。

昨天,我市正式进入主汛期。作为我市重点防汛区域,静海区大清河流域已做好防汛准备。图为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公司的安全员熊巨华(左)和李佳琛到大清河堤岸进行巡视。

智慧平台   科学调度保安全

在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雨情、水情、工情等信息。工作人员通过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对洪水情况进行分析和调度。" 这个平台可以对天津境内的五大水系和 13 个重点蓄滞洪区防洪调度模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 工作人员张丽伟说。

该平台整合了气象预报、监测感知、洪水预报等数据,能够实现洪水全过程动态预演。" 我们可以提前 7 天对洪水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前 3 天发布洪水预报预警。" 张丽伟边操作平台边说," 基于模拟预演结果,结合各种情况,平台可以智能确定工程调度运用、非工程措施和组织实施方式,自动生成防御建议、物资调配、人员转移等预案方案,大幅提升防汛指挥调度能力,彻底告别过去凭经验调度的方式。"

在 7 月初强降雨期间,平台提前预测到部分河道可能出现水位上涨。根据平台生成的预案方案,水务部门及时调度工程设施,提前腾空先锋河、新开河两座调蓄池,600 余名防汛抢险人员和 400 余名社会抢险力量迅速上岗到位。东丽、西青、津南等区防办按照要求提前采取调度措施,预置应急排水人员和设备,有效应对了强降雨。

数字孪生   科技赋能强防线

" 这是我们重点防洪工程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它可以清晰看到工程的运行情况。我们通过构建 " 天空地水工 " 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打造了‘一中心六平台’数字孪生底座,为城市防汛安全构筑了坚实的科技防线。" 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立新向记者介绍了数字孪生系统如何让防洪监测更精准、决策更科学。

截至目前,该系统基本建成了覆盖重点防洪工程 " 天空地水工 " 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各业务单位雨水情、工情、水质等信息已逐步接入数字孪生平台,有效充实了数据资源。7 月 2 日的强降雨中,这些汇聚的数据在平台上快速运算,为防汛指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 一中心六平台 " 数字孪生底座支撑着全市水务工作,实现各类数据汇聚到一个数据中心。其中,模型平台集成了水文驱动力模型等全局模型,知识平台融合知识图谱,一张图平台、遥感平台、感知平台、业务协同平台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一次水闸安全检查中,我们通过数字孪生系统的工程健康安全度评价模型,及时发现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确保了水闸的安全运行。" 董立新说。

随着这些智慧防汛系统的投用,我市防汛工作正朝着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迈进。在 " 七下八上 " 的防汛关键期,这张 " 智慧防汛网 " 将为津城筑牢安全防线。(记者 王音 记者 张磊 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机 雷达 天津 数字孪生 滨海新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