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教授因简介 " 实诚 " 而再次走红。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胡金牛、陈璟两位教授的个人简介不仅真诚且十分幽默。其中,胡教授在个人简介中坦言,自己的部分学术论文曾发布在 " 水刊 "" 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被人强拉进去的)"。研究方向方面,胡教授也介绍得风趣实在,有的方向 " 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 "。
看到这样的消息,禁不住让人悲从心头起。何为教授?不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吗?" 实诚 " 地介绍自己,难道不是自己的本分,不是一名教授最起码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甚至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吗?如果教授都不能 " 实诚 " 地介绍自己,都是充满水分,那还如何教育出好的学生呢?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每一个方面,都必须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品质。祖师爷们把传道放在首位,也充分说明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老师的品质,重视老师必须首先注重品质方面的教育。而说 " 实诚 " 话,做 " 实诚 " 事,都是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没有想到的是,一名教授,就因为 " 实诚 " 地介绍了自己,竟然可以在网络走红,那么,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已经下滑到何种程度了,用 " 堕落 " 来形容,恐怕也不过分。
我们要问胡金牛教授的是,既然现在想 " 实诚 " 了,想如实地介绍自己了,那些 " 水分 " 学术论文和期刊审稿人,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利益和实惠呢?譬如职称评定、科研经费、审稿费、讲座报酬等,该当如何处理呢?现在把这些东西 " 实诚 " 起来,是因为突然觉悟了,还是想以此来提醒年轻老师们,你们也可以先不 " 实诚 ",待有资格和条件 " 实诚 " 时,再像自己一样 " 实诚 " 呢?
从 " 不实诚 " 中得到了太多的利益,再用 " 实诚 " 来走红,我不是说胡教授的 " 实诚 " 不好,而是这样的 " 实诚 " 本身就是水分很足。如果真的想做 " 实诚 " 的事,胡教授可以把以前不 " 实诚 " 获得的利益,退还给学校或有关期刊、单位,或者全部上交,在此基础上,再在简介中 " 实诚 ",而不是 " 不实诚 " 获得的利益一分不少,再用 " 实诚 " 的简介享受网络走红的福利,这就不是 " 实诚 ",而是更为严重的 " 不实诚 "。
真正 " 实诚 " 的老师,是那些执着于讲台,执着于教科书,认认真真给学生传授知识,兢兢业业当好老师的人。譬如张桂梅老师,她就不需要 " 实诚 " 地介绍自己,她的所有介绍,都写在给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上了。她也走红网络了,但不是简介,而是行动,是全国人民的肯定和爱戴。
事实上,像胡教授这样在简介中 " 实诚 " 地介绍自己,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是在享受完了 " 不实诚 " 带来的职称、科研经费、审稿费、讲座报酬等福利后,再通过更大的 " 不实诚 " 来享受网络的红利。想一想,网络走红了,知名度大了,再在网络上发表点东西,出去开设讲座等,标准会大幅提升,且可以顶着 " 实诚人 " 的招牌。
我们不想去质疑胡教授的为人,或许,胡教授确实是想做一名 " 实诚 " 人。但是,在既得利益没有放弃的情况下,通过简介 " 实诚 " 来打造人设,还是显得不够 " 实诚 ",会让人对这样的 " 实诚 " 产生质疑。因为," 实诚 " 原本就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在取得大量既得利益的情况下 " 实诚 " 起来,怎么说也很难认为是真正的 " 实诚 "。真正的 " 实诚 ",就是主动放弃既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简介等展示 " 实诚 " 形象。否则," 实诚 " 的含金量是不高的,甚至是更为严重的 " 不实诚 "。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