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首颗自研卫星 " 科技壹号 " 奔向苍穹,到百吨推力火箭发动机的轰鸣试车,再到卫星影像通过光纤专线实时回传 ...... 在西咸新区,企业不仅能造 " 飞天的引擎 ",更能送 " 观地的眼睛 ",从动力核心到卫星应用,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发射、运营的完整生态链正加速成型。
从实验室到 " 动力革命 "
7 月初,走进沣东科技产业园,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天回航天 ")的技术工程师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 巧龙一号 " 发动机的总装装配工作。
" 传统发动机性能低、成本高,我们的发动机不仅能将火箭推力提升 30%,还能把成本降低 40% 以上。" 公司创始人刘红军教授介绍,天回航天的技术突破,直接瞄准了商业航天的核心难题。
这位曾担任长征六号副总师的航天专家,带着一支由西北工业大学和航天相关领域骨干组成的团队,研发出了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新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目前正逐步实现定型和批量化生产。
该公司研发的 " 巧龙一号 "85 吨推力发动机现已完成 200 秒整机长程试车;2.5 吨 " 小龙一号 " 高空发动机已通过 60 秒飞行状态试车;而最受关注的 " 红龙一号 ",作为天回航天独创的百吨级混合循环液体发动机,已成功完成富燃、富氧半系统试车。" 红龙发动机今年底可以完成整机试车,其他几型发动机我们希望 2026 年能够交付客户。" 刘红军信心满满。
在天回航天沣东核心组件工厂,天回航天规划发展部部长薛帅杰向我们介绍:" 从设计到试车,我们实现了全流程自主可控,我们已建成从发动机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到总装测试的完整链条,目前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天回航天将实验室的原创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这种 " 产学研用 " 的深度融合,正是西咸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本。
从技术升级到 " 全球视野 "
如果说天回航天让 " 进入太空 " 更便宜,位于空港新城的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科西光航天 ")则让 " 利用太空 " 更高效。
作为一家脱胎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的商业航天企业,中科西光航天依托研究所在高光谱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深度布局高光谱卫星的星座运营、卫星研制、载荷定制、数据应用等全业务板块,是西北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公司。
去年年底,该公司研制的国内首颗点源甲烷监测商业卫星 " 西光壹号 - 鹊华一号 " 发射成功,为全球温室气体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今年 5 月 21 日 12 时 05 分,该公司研制的西光壹号 - 探骊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一颗卫星 " 智能体 " 技术验证卫星,将进行星上智能处理等多项前沿技术验证,推动卫星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迭代。
" 传统遥感卫星只能‘看轮廓’,而我们的高光谱技术能‘辨成分’。" 中科西光航天董事长秦静拿起一块卫星载荷芯片解释道," 比如在矿产勘测中,它能穿透植被识别地下矿藏的元素构成。"
这样的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价值不可估量。在农业领域可实现精准施肥与病虫害预警,在环保领域能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成分与扩散路径,在防灾减灾中可提前识别地质隐患与洪涝风险,监测识别地质信息与类别用于矿产监测。据测算,相关技术落地将撬动超千亿元的产业链价值。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科西光航天的国际化布局,卫星入轨后将构建覆盖 " 一带一路 " 沿线的高分辨率遥感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未来将持续打造由 158 颗卫星组成的高光谱三大星座,实现 " 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卫星好用、星座实用 " 的高光谱遥感卫星星座的终极目标。
从平台搭建到 " 生态共振 "
" 这条点对点的卫星遥感数据光纤专线,可以快速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及时向用户提供数字服务。" 前不久,在新疆霍尔果斯,陕西宝塔星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宝塔星空 ")的算法工程师们正将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公司项目经理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解释,他们建设的中亚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中心,主要提供输出卫星遥感数据、卫星应用等数字经济产业服务,目前已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矿产资源普查服务。
2022 年 10 月,秦创原遥感卫星大数据应用孵化器在沣东新城自贸服贸产业园成立,宝塔星空因此孵化建立。2023 年,宝塔星空即在新疆全面启动了霍尔果斯秦创原中亚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政府搭建 " 舞台 ",企业来 " 炫技 "。秦创原遥感卫星大数据应用孵化器建成后,依托航天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海量遥感卫星数据、卫星行业应用成果,已有 42 家企业入驻,聚集了一批航天科技、卫星应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区域遥感卫星数据应用行业聚集发展。在沣东科技产业园天回航天的试验基地周边,聚集了 4 家新材料企业,专门供应发动机耐高温部件。" 探骊号 " 的出征不仅获得 " 链主企业 " 授牌,还带动了 12 家配套企业入驻。
沣东新城聚焦火箭动力核心部件,空港新城主攻卫星研发制造与数据应用,形成 " 上游研发—中游制造—下游运营 " 的梯度格局。这种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也正是西咸新区对产业链精准布局的体现,新区正以 " 一箭一星 " 为支点,撬动着商业航天的万亿市场,形成创新生态共振。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先进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近年来,西咸新区坚持 " 工业立区、产业强区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特种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七大领域,形成了以三一重工、中车长客、秦川机床、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日立能源、法国赛峰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全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
随着中国船舶、法士特、铂力特、美畅新材料、华天科技、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落地,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多措并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加快构建 "4+1" 重点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来源 / 西咸新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